希拉穆仁草原历史变迁(一):总体情况


希拉穆仁草原历史变迁(一):总体情况

希拉穆仁草原历史变迁(一):总体情况

希拉穆仁草原历史变迁(一):总体情况

希拉穆仁红格尔敖包景区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头市达茂联合旗东南部,是内蒙古最早对外开放的草原旅游景点,也是距离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景点。

很多人来过希拉穆仁草原之后,总会有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心中产生这样的感觉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走马观花,不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只是花了些钱,喝了些酒,吃了些肉,使旅游体验大打折扣。实际上希拉穆仁草原的历史人文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

《草原神山》计划分数次登载希拉穆仁草原的历史人文情况,希望读者朋友喜欢。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西征噶尔丹时,为防御外患,土默特右翼旗都统阿弼达(托博克之孙)遵旨,派一个苏木(佐)的旗兵在大青山北麓的希拉穆仁河(俗称“召河”,流入四子王旗境内后称塔布河、锡拉木伦河)一带设卡伦(哨所)驻防。希拉穆仁的前身就是设在希拉穆仁河畔的哨卡所在地。这也是希拉穆仁地区历史上属于土默特辖区的根源。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诏准喀尔喀蒙古(外蒙古)斯钦王旗额附舍楞亲王之子仁钦道尔吉为席勒图召(延寿寺)第六世转世呼图克图噶根,法名叫阿噶旺罗布桑达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阿噶旺罗布桑达瓦活佛进京拜见皇帝,被提升为扎萨克达喇嘛。从京城返回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后,成为掌握该地区宗教最高权力的活佛。

六世呼图克图活佛阿噶旺罗布桑达瓦,从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到来时,携带20余户牧户侍从、奴隶共计百余人,还带来500余匹马,数百头(峰)牛、驼,数千只羊及20个哈那的大蒙古包。此外还带来了十几驼驮子的金银珠宝、翡翠玛瑙、绫罗绸缎、珍稀兽皮等大量财物。为了安置活佛带来的这些俗徒和牲畜,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政府将希拉穆仁河流域广阔草场划拨给席勒图召六世活佛,作驻牧生息之地。

六世呼图克图活佛阿噶旺罗布桑达瓦为了感谢皇恩,表示对清政府的忠诚,更广泛地发展和传播喇嘛教,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用自己带来的金银珠宝,在大青山北自己的牧场希拉穆仁河畔兴建了一座寺庙。报请皇室命名时,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赐一面蒙、汉、满、藏四种文字的匾额。汉语为“普会寺”,蒙古语为“豪特拉内勒古勒克齐苏木”。当地牧民一般俗称希拉穆仁召或后席勒图召,把从召庙旁流淌的希拉穆仁河逐渐俗称“召河”(即有召庙的河)。经过多年,召河一词也演变成这一地区的总称。而六世活佛最初带来的二十来户牧户也永远安居在此地,被人们誉为“席力阿尔宾达日嘎”(梁上的十户长)。

希拉穆仁地区最初属土默特归化城将军衙署管辖,被制定为军政双权并立的基层机构百户,主要任务是防卫希日哈达和哈布塔盖两处边境哨所。随着喇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迅速传播,特别是六世呼图克图活佛在希拉穆仁建起普会寺后,该地区的权利和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会寺首先把希拉穆仁一带的牧民全部变成庙属户,称“俗徒”。其次,将军政大权全部归到宗教,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格局。席勒图召扎萨克达喇嘛掌管一切大权,分管希拉穆仁一切事宜。

随着寺庙牲畜的发展,牧户逐渐增多,到十八世纪末,庙群牧户发展到了百余户,分设8个什长(十户长)进行管理,选定8名达日嘎(长官)。再派两名宰桑分别管理东、西各4个达日嘎。

庙内喇嘛等级分明,主要有扎萨克达喇嘛、大喇嘛、大德木其、德木其、格斯贵等。

每年的阴历六月初一至十八,普会寺都要召开“嘛呢经会”。扎萨克达喇嘛在此期间召开楚古拉会,由大喇嘛、德木其、格斯贵、宰桑、达日嘎参加,研究决定希拉穆仁全年大事,包括人事变动、军事安排、放垦开荒、家产纠纷、惩治罪犯等事宜。

希拉穆仁地区对犯人处罚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刑罚中没有死刑。对犯人的量刑由楚古拉会研究,扎萨克达喇嘛做主。刑罚有鞭打、板打、棍打等。女人犯法,要脱掉上衣打膀子;男人犯法扒掉裤子打屁股,再严重的要罚其做苦力,不服刑的要捆在庙柱子上或马桩上示众。对喝酒闹事的要挂酒瓶游浩特、乌素(居民点或裹毡子;守寡妇女作风不正,要指配婚姻,一般指给大龄男子或又穷又丑的男子为妻,以示惩罚。

希拉穆仁由于是宗教上层掌权,宗教活动非常盛行,所以所祭的敖包也很多,有文公敖包、额尔登敖包、阿尔宾敖包、红格尔敖包、舒龙敖包、巴音查干敖包、那日图敖包、阿都利敖包、敖木图敖包、布日勒敖包、哈拉敖包、毛顿敖包、东西两座巴音敖包外,在达尔罕、四子部落、希拉穆仁交界处的陶斯图敖包共设有二十二座边界敖包。

当时,希拉穆仁召牧地大体与四子王旗、乌拉特三公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接壤,总面积约三千二百平方公里。

由于六世呼图克图活佛阿噶旺罗布桑达瓦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希拉穆仁地区的组织机构和执政方法与其它行政旗有所不同,形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普会寺实际上成了六世活佛及上层喇嘛们的避暑之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西蒙地区扶植建立起了伪蒙疆政府,希拉穆仁独立设旗,称席勒图旗,行政上隶属乌兰察布盟。由普会寺的大喇嘛萨木腾任旗长,设有佐领4人。执行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宗教体制上仍隶属归化城席勒图召。

1945年,日本投降后撤销席勒图旗建制,仍归属归化城土默特旗管辖。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希拉穆仁同时获得解放。建国初期归属绥远省土默特旗管辖,为第七区。

1954年,正式划归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1996年1月,随达茂联合旗划归包头市。

根据《乌兰察布文史资料 第11辑 乌兰察布史略》有关内容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