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最初吸引我,阅读这篇故事的原因很简单,我是被故事开端的一句话所打动——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它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伤,边在那蛮荒的荆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她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各省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听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纵观全篇,贯彻着整个故事的主题,似乎只有一个——关于爱情!

十岁的梅吉,随着父母搬到姑妈的新家德罗海达,这是一片近乎蛮荒的原野之乡,在原文中,形容这片地方,是一片没有战场,没有权力宝座的古老的地方,而对于年仅十岁的梅吉来说:这是一片“荒原”,丧失了家园和归属感的荒原,我们不难从这个女孩身上,感到无处不在的落寞,成为一个失去了家园的、寄人篱下的人。

在这正是片近乎古老的、荒僻的城市中,迎来了梅吉命中注定的“荆棘树”,拉尔夫神父开着姑母所赠送的汽车,慢慢穿过一片黄杨树和桉树,穿过27道大门,慢慢走到梅吉的眼前,眼睛从一开始就避开了梅吉调皮的兄长,避开了她沉默的父母,落在她的身上,亲切的,将梅吉抱上车。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从一开始,拉夫尔和梅吉即乍见之欢,成了所有故事的起因。

无疑,梅吉是本文中,最重要的一只“荆棘鸟”,初次遇见拉夫尔的那年,才10岁,和老谋深算的拉夫尔相差了整整18岁,在这段爱情中,梅吉所处于一种,被动的,劣势地位。

拉夫尔并非良人,身为神父,他早已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上帝,所忠贞、爱慕的对象,也只能是上帝,可惜,他又不仅仅是一位纯粹的神父——他对于上帝的爱,有一部分源于对权力的渴望,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拉夫尔是一个无后台,无背景的小传教士,所以被宗教以流放的形式,安排在这个荒野之地传教,终结了二十八岁的拉夫尔,野心勃勃的梦想。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拉夫尔其人,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红与黑》中的于连,对权力有着赤裸裸的渴望,为了目的甚至不择手段,唯一的差别就是披上了神父这层仁慈的“外衣”。

梅吉注定是不幸的——从十岁那年开始,对拉夫尔的迷恋愈发炽热,却始终难以和他心目中的“上帝”抗衡,拉夫尔每次都是在她脆弱无助之时出现,当她情绪平稳后有突然离开。拉夫尔就像是一团黑色的阴霾,将梅吉紧紧包裹里面,他的爱情,是美好得脱离世俗,同时具有毁灭性。

在梅吉失去父亲和兄长后,拉夫尔离权力的宝座又近了一步,两个人的距离也越走越远,当梅吉长大的那一刻,拉夫尔就要彻底离开她了。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当梅吉意识到,自己可能永远也打败不了他心中的“上帝”,做出了第一步自我救赎,却落入更残酷的陷阱中——选择一个贪慕她钱财,相貌却酷似神父的羊毛工结婚,在俗世婚姻的包裹下,却滋育出更加炽热、残酷的深情。

梅吉第一个女儿出生,却被丈夫抛弃在陌生环境中,梅吉再一次遭到绝境——拉夫尔再一次出现了,就像以往那样,如同守护者一般,每次在她受难的时候出现,抚慰她的情绪,而这一次,梅吉尝试第二步救赎——得到他,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抚慰内心那只野兽。

梅吉独自抚养从拉夫尔身上“偷来”的孩子戴恩,而戴恩却在二十年后做出同样残酷的决定——他要成为教士,当你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什么,不管过去多长时间,都是要归还的,梅吉彻底绝望了,就将戴恩送到了拉夫尔身边,可惜,戴恩在一次游泳中心脏病发死亡,并且看着拉夫尔充满悔恨的,离开了人世。

梅吉一生的悲剧源于痴恋拉夫尔,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拉夫尔的前程一片光明,一步步登上红衣教主宝座,因为在二战中庇护了罗马有功,拉夫尔实现了自己一生的理想,不可能再跟梅吉有世俗上的牵扯,这段感情一旦公布于众,彼此将迎来毁灭性的灾难。

而梅吉——也已经是有夫之妇,为了从拉夫尔的阴霾中离开,一步一步将自己送上更绝望的境地,第一只荆棘鸟,在遇见她的荆棘树那一刻,就彻底死亡了!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和梅吉相比,没记得母亲菲,却是一只从未被救赎的荆棘鸟。

梅吉的母亲菲,是第一代荆棘鸟——出生于上流贵族之家,却恋上一位有妇之夫,并且珠胎暗结生下长子弗兰克,被家族所驱逐,在祖母的推动下,被迫“嫁”给了身份低下的帕迪。这一生,菲都活在痛苦的阴影下,菲和帕迪尽管有很多孩子,却最爱弗兰克,偏偏弗兰克和帕迪水火不容,暗地里折磨弗兰克,好不容易等弗兰克获得了自由,逃离了父权的压制,却在监狱里葬送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梦想。。

相比梅吉,母亲菲才是最惨烈的那只荆棘鸟,在当时的道德谴责下,在父权、夫权的压制下,菲被祖母“下嫁”给身份低下的帕迪,没有陪嫁,从一个千金小姐变成了一个终日围在厨房里打转的妇人,不停地洗盘子,几乎没有停止过,甚至生下许多,她根本不喜欢的孩子。这场错误不仅造成了菲一生的痛苦,更是造成了弗兰克一生的不幸和怨恨。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如果说,梅吉为了逃离拉夫尔决定嫁人,那么菲,则一直活在别人的掌控之下,从父权,转移到了夫权帕迪身上——菲到最后,爱上了帕迪,可惜这种爱,带着强迫和奴役的性质,是一种悲剧另一种意味上的反转,仅此而已。

菲一生,都未曾被救赎过——和帕迪那场婚姻,并非她走出爱情的救赎,而是推向更加残酷深渊的助力。

而无论是梅吉还是菲,在当时的道德谴责下,都注定无法获得救赎,所压制她们的,并非源于内心中炽热的爱情,而是整个世界框架中,无形的道德枷锁。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朱丝婷的不同,一般因素源于时代——被时代所救赎的荆棘鸟!

朱丝婷所爱的人,是弟弟戴恩!

外祖母爱上一位有妇之夫,母亲爱上的是一位神父,并且都是在世俗不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完成自我救赎,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困顿在婚姻的牢笼中蹉跎岁月,而朱丝婷同样逃不过家族命运。

朱丝婷是卢克的孩子,自幼就不被母亲喜爱,母亲大部分爱都投注在弟弟戴恩身上,和母亲、外婆不同的是,朱丝婷从很小的时候,就几乎没有被人“偏心的宠爱过”。

朱丝婷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原生家庭的爱,这一点让她断绝了原生家庭给她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梅吉和菲一生都未能摆脱夫权,父权的奴役,因为他们生于那个时代,受家族的庇护,即便脱离了家族到社会上也没有立足的能力,而朱丝婷不同。

朱丝婷可以成为一名演员,具有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有经济权和自我主宰命运的实力,所以朱丝婷是最幸运的哪一只荆棘鸟,她的自我救赎源自于独立的人格,她不需要通过一段违心的婚姻来逃避爱情,逃避世俗,和母亲们不同的是朱丝婷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爱情并非她的全部,所以在弟弟戴恩死亡后,朱丝婷没有走向和母亲、外祖母同样悲哀地境地,而是遇上了能够平等对待她,教会她真正爱情的内阁大臣。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真正的爱、源于平等,互相欣赏,互相成就,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爱人”,而是存在相对的“完美爱情”,当朱丝婷遇到内阁大臣的时候,彼此能够相互欣赏,相互成就,彼此出于平等的地位,这一点在菲和梅吉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期以来,困扰着梅吉祖孙三代的“爱情诅咒”,那棵长满尖刺的荆棘树,并非爱情——而是时代的压迫和父权夫权,对女性的迫害!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拉夫尔爱过梅吉吗?肯定的,可他不会为她放下手中的权力。

弗兰克的父亲爱过菲吗?肯定的,可他不会为菲辜负自己的家庭。

戴恩爱过朱丝婷吗?肯定的,可他为了逃避这段扭曲的感情选择成为一名教士。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而这些荆棘鸟们选择的丈夫呢?

卢克不爱梅吉,他只贪图梅吉的钱财,将她视为自己的私有产物,根本谈不上对等。

帕迪深爱菲,却容不下菲最爱的孩子弗兰克,他自私、贪婪,却在当时被定义为一个“好丈夫”。

内阁大臣是真正爱朱丝婷的,给予她尊重,平等,以学识、胸径和爱打动了朱丝婷并且相伴终老。

禁忌之爱:解读《荆棘鸟》中女性群像,如何从命运悲剧走向救赎!


或许,当爱情真正穷途末路之际,能救赎自己的,从来不是婚姻,而是婚姻之内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