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没几年,为什么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就退化了?


毕业没几年,为什么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就退化了?


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我想看过点认知学科普的都知道。


短时记忆,顾名思义,短时间里的记忆。


工作记忆,就是形成长期的记忆。


所以,在此特别郑重的问一下各位,为什么碎片吸收信息不好?


我问的还只是“碎片吸收信息”,而不是“碎片化学习”哦。


因为碎片吸收信息,我们日常都有在做,而碎片化学习----但凡已经涉及到“学习”二字,都有点严肃意味,我们的真不好意思舔着脸说,我们平时吸收信息的行为就真的可以和“学习”挂上钩。


前者,我们每天看新闻看资讯看文章,这个看的行为,也叫刷。


我们还刷小视频,刷各种明星小道八卦。


然而,我要说,刷刷刷,喜刷刷并不是洗刷刷,刷锅能够把锅给刷干净,但是一直喜刷刷这些资讯信息文章,却只会让我们变笨----因此聪明来自于思考,思考需要思考材料,决定一个人长期整体思考质量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就是长期记忆。


取决于你在这个长期记忆里存储的材料,你早年发生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存进这个长期记忆之中,比如有的人童年遭遇不公事件,或者是高考失误,乃至于产生了一些持久的情结,这些事件,对于你来说都是大事。


除了对你来说的大事能够沉淀到你的长期记忆之外,还有我们主动学习到的那些知识。


但是,很可悲的是,很多人毕业之后,就想不到要持续学习,或者做不到持续学习,或者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乃至于,毕业之后,他的长期记忆里的材料,不会再得到量的增长,也就不可能带来思考上质的改变。


所以,有的人毕业几年,除了增长一些人情世故的见识之外,呃,也就是说除了变成社会老油条之外,他或许并没有什么增长。


或许还不如大学时期呢,毕竟人只要不学习,即便是长期性的知识,也还是会在几年间渐渐忘掉,所以, 学习能力不足的人,或许变得比大学之时还不如,也是可能存在之情况。


在此基础上,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学期间,一些情侣情感好,乃至于毕业后接决定结婚,但是结婚之后,没几年,他们就开始吵架?


当然,吵架的原因肯定五花八门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经嘛,但是有一个原因要考虑到的,就是他们还是不是处在持续学习的状态。


大学的时候,大家每天都学习,于是脑子里就成天有新东西进来,你我聊天相处,谈论的都是新学习到的那些东西,碰撞新知嘛,即便能形成争论的,那也是知识带来的争论,这不会太伤感情。


但是毕业之后,如果两个人都不学习,你猜怎么着?


随着你知识的慢慢忘却,你脑袋没有持续装进东西,你18岁之前的,或者说是你原生家庭里带来的那些东西就会慢慢的冒出来。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两个人的相处,不只是你和我的相处,而是你的家庭和我的家庭,这两个家庭背后的一些观念,这两个家庭背后的一些习惯在相处,这其中就难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导致我们无法容忍、无法退让,于是冲突渐多。


从这个角度,你也会发现,门当户对是多么的有必要,因为门当户对,起背后的一些家庭观念和习惯,相似性比较大,就算你们毕业后不学习,都能更好的接受对方的现状。


那么,就有人肯定会问,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呢,怎么办,或者你也可能直接问,怎么改变原生家庭?


其实最简单也是最底层的一个答案,我们这里已经明明白白的摆到台面了,唯有学习。


唯有持续的学习,才能够盖住那些旧的东西。


钱钟书和杨绛,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他们两个一生都在学习,一辈子幸福,他们两个,也是我人生中的理想伴侣模型。


说到学习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学习,究竟本质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对长期记忆有增量的行为


我们用它来衡量一下,你就会发现,刷抖音刷快手,哪怕是刷你现在所看到的这篇文章,如果你过两天就忘了,那么,都是无益于帮助你的长期记忆形成增量的行为。


所以,很多我们名曰为学习的行为,最后都只能在以上判别法条下,被看成是“吸收信息”。


学习能力,用进废退。


前几天,一位妹妹要加我微信,理由说的是,她说看完了我所有的文章,说我写的文章比她看过的那些书都能触动她,她还做了笔记,并且也对她造成了改变。


那她因为哪篇而有这么大触动呢,我没有细问,不然你们又说我撩小姑娘。


给她微信,我在她朋友圈看到了分享,原来是那篇《学习没有续航,你将失去什么》,学习没有续航,你将失去什么呢,我说的是失去学习的能力。


日常我们动不动都会说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但好像对这四个字并没有什么真切体会哈?


是的,当你发现它真真切切是一种能力的时候,能够实实在在体会到什么叫做学习能力的时候,是在你发现失去了它的那一天。


那一天,是你悠游过了许多日子,忽然感觉需要学点什么了,或者是,很久没有学某样东西,但是面临着某一个机会或者考验,需要你去学习某样东西,那时候,你忽然发现,以前能坐下来,一下子学几个小时的那种心境,说没就没了。


也许你过去是学霸,在学校成绩很好,但是到社会久了,你哪怕只是多学一点哪怕没有以前课业那么枯燥、难度也没有那么大的东西,你都发现自己学不进去。


不说大学毕业的这些人,就说大学里,进了大学就想着自由的人,他们大一大二不怎么学习,到了面临考研准备的时候,多少人是发现自己学不进去才放弃,而不是因为自己不想考的啊?


所以,在这些时刻,我想你应该可以感受得到,什么叫做学习能力。


它是一种需要投注注意力的能力,但在我看来,有效学习,依赖的更是一种能够维持长时间持续高强度思考的能力。


很明显,高考让我们磨练出了一种,能够持续进行长达两个到两个半小时思考强度的能力。


所以,在这里特特别给高考学生一个提醒,从你个人脑袋可持续思考强度时长的角度考虑,你若能够良好的适应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思考时间,你就更能够适应你们的考试。所以,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以始为终,就向高考看齐,把作业攒到一块做,连续一次做两个或者两个半小时,即便在最初的作业的整体质量不一定会好,但是随着这样进行的次数多起来,你脑袋思考时长的适应力会慢慢的提升,整体的作业质量就会上去。


想一想,别人每天都是碎片作业,而你把作业攒到一块做,每天就比别人多一次考试般的历练和适应,你一年就比别人多处300次适应,你说小小的考试能够难倒你,奥利给,就是干吧,精神小伙!


同样的,也给大学生这样的建议,如果你准备考研,那就不要太想着玩,每天也还是要学习的,为的是珍惜这个从高中带来的,好不容易才锻炼出来的,能够适应长达两个半小时思考的大脑能力。


可以不必像高中那样学习,但还是要学,他们的建议拿过来也还是可以用的,就是即便在学的少的情况下,能够把学习的东西集中到一块去学,以始为终,至少一天维持连续学习两小时。


到了开始准备考研之时,初期,把持续学习时间改为三小时的连续体,还是说了,这样在初期会降低学习的一部分效率,但是最终,你的总体思考强度和适应力会渐渐上升,达到考研要求的三个小时。


最后,对于上班族,也同样的,尽量给自己创造大块时间集中学习,此举有助于你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思考强度的适应力。


我一直在倡导一种“基本功思维”,也即想想自己需要锻炼的基本功是什么,然后我们就像少林武僧练武传统那样,每天都让自己花时间去精进和积累。


在这里,学习能力其实可以作为大多数职场人士的基本功之一。


我们的学习,看中的是给自己的长期记忆做增量,我们的学习,看中的是它所能维持的高强度思考的持续时长。


长期记忆不断有增量,于是,我们整体的思考质量会得到提升,再加之我们对高强度思考持续时长的维护,于是我们就具备了长期进行高质量思考的能力----而谁又能说,这不是高素质发展所最缺的一种能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