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在2024年部署完毕,对5G有啥影响?

白羊在这里进击


星链针对的是地面骨干网,跟5G反而是很好的互补

首先华尔街的投资人不是傻子,即使有知识水平较低的人家智囊团队绝非我们“民科”相比,人家能够被马斯克“忽悠”住那么多年,并不是马斯克忽悠水平太高,而是这真的是市场“钱”景。

关于星链计划(Starlink)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这是针对个人终端网络服务,很容易跟以前失败夭折的“铱星计划”联系起来。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星链计划主要市场是针对地面骨干网。现代移动互联网体系实际上是骨干网+基站两个部分组成,基站通过微波通讯与用户手机等移动设备连接,基站就是个大型无线路由器,而基站之间还是通过地面光纤链接。

地面骨干网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绝对不便宜,要翻山越岭,跨海越洋。像2016年完工的由中美日共同出资建设的FASTER跨太平洋海底光缆,长1.3万公里,带宽60T,耗资3亿美元,设计寿命是25年,如果发生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还要花巨资修复。

而如果把这个骨干网搬到太空上去就便宜多了,Starlink设计组网成本只有60亿美元,卫星寿命5年,说难听点现在全球海底光缆建设费用都差不多比这个高出十倍。更别说信号走卫星,速度比地面快一半,损耗也更低。所以Starlink用于骨干网搭建,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而且接入端数量可以大幅度减少。而如果与个人终端连接的话,卫星自身电池容量根本无法支持与成千上万用户连接需求。

而星链计划真正的对手是中轨道卫星通讯,星链卫星属于低轨道卫星,覆盖面积有限,所以需要上万颗才能覆盖地球。但这样一来利用率太低,要知道地球上70%是海洋,陆地上也有相当大区域属于人迹罕至区域,大部分的星链卫星实际上是闲置浪费状态。而中轨道卫星覆盖面则要广的多,只需要二三十颗就可以覆盖地球,利用率要高的多。

现在主要是中轨道卫星通讯还停留在L/S/Ka等波段上,G赫兹高通量移动通讯技术目前只能支持到地面四五百公里的低轨道高度。所以马斯克也是在打时间差,如果中轨道高通量通讯卫星技术一成熟,他的星链恐怕就要歇菜了。


五岳掩赤城


星链计划对于5G不会有太大影响。它们的服务网络不一样,所解决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面向的是不同的群体用户,没有太大的交叉,不存在谁取代谁,因此不会对5G有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星链(Starlink)计划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大量相互链接的卫星和依据地理分布的地面基站,构筑一个覆盖全球,提供可靠且价格合理的高速宽带服务。星链将打破地域限制,打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通信的太空通信系统,是直接通过通讯卫星网进行全球连线,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就能实现通话互联。不管星链计划最后是否可以成功,它都会是一个伟大而又浪漫的创想。星链计划最伟大的一个地方就是构建的是一个

全球的通信系统,也就是所全世界连城片,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都能实现通信,这对于一基站为主的陆地公众移动系统来说是不可能的。地面光缆无法完成任何地形上的布线,而且在复杂地形上的布线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要是两个人口密集区但是地势复杂无法建设地面基站但要快速数据通信怎么办?跨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几百公里无人区上建设起来的的成都-拉萨-日喀则-乃维拉-勒克瑙-新德里中印光缆,现在是将来也注定是建设维护成本极其昂贵的。要是星链计划能够成功,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而说星链计划不会对5G造成影响,那是应为星链肯定是冲着互联网骨干网去的,肯定不是给个人用户使用的,更多的是给有需求的机构组织、商业用户或者VIP用户服务。互联网大部分的流量是本地服务,像个人通信和物联网这些服务,大多通过接入点和光纤连接到附近的数据中心就可以完成,这些还是依靠以基站为主的陆地移动通信网络。只有少数好价值的数据需要真的发送到远方,这肯定是星链的主要服务对象。
个人服务以前不是卫星通信考虑的重点,以后也不太会是星链的重点。单人终端直接上星和以前的光纤接入专线一样,只是给少数人的高价值附加服务,不会和普通的宽带接入服务竞争。所以
不必拿个人流量带宽乘以用户数算星链计划的性能要求,没必要和5G这种终端接入技术对比,服务对象不同,它会是5G的补充与延伸,就像卫星电话和手机一样,面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互为补充,挺好。

JN技能管家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星链计划不过是一个纸面计划,而且即使按照马克斯的计划可以真正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和5G的用户群体之间也很难有什么重叠的部分,和5G网络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现在就移动通信系统来说,5G这种使用基站做为接入的移动通信网络依然是基础通信网络唯一的选择。

先不说马克斯的星链是否可以成功,即使是可以成功的话,按照马克思的计划将发射12000颗卫星,对全球进行无缝的覆盖。

按照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来算,单颗卫星平均需要覆盖4.25万平方公里。那么请问,在一个4.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会有多少用户?

现在的人口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区域,那么这4.25万平方公里如果是陆地面积,会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需要上网?单单是一个容量,就决定了卫星通信不可能做为基础通信来使用。

而且,卫星通信也是需要使用无线频率,为了保障容量还需要使用比较高的无线频率,星链计划使用的频率是V、Ka/KU,这些频率的信号由于波长短,绕射能力差,完全无法覆盖室内区域,甚至还有很严重的雨衰、树衰,使用限制都比较大,更进一步的使得卫星通信技术只能覆盖一些类似于海上、沙漠等无人区域,这些地理条件比较适合卫星通信。

就现在来看,依然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可以取代以基站为主的陆地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

星链计划也不是免费的项目,使用费用也会让用户望而却步。

对于资本来说,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星链计划也不例外。庞大的卫星发射成本、维护成本、地面站建设和维护的成本,也将决定了星链计划的使用费用也不会很低廉,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现在5G一个月128、129元都觉得贵,至于更昂贵的星链计划,会和5G有什么冲突呢。

5G也不仅仅是个人用户上网,其实这不过是最基本的功能。

5G里有三大应用场景,主要是给物联网设备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才是5G里接入最多的终端。

5G三大应用场景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和mMTC(海量机器类终端通信),其中后两个是主要是物联网类的应用。物联网类应用,80%左右会在室内,这个就直接的pass掉了卫星通信。

而且5G里最重要的URLLC是低时延高可靠性,1ms级的时延,也是卫星技术无法解决的,卫星距离终端还是太远了,其实就这部分,运营商还得部署大量的小基站去覆盖室内部分,去改变网络结构,引入边缘计算平台并且核心网下沉才能支持,这些都是卫星通信无法做到的。

总而言之,马克斯的星链计划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其实都很难对5G有什么影响,这两种技术根本面对的用户群体就不是一样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一句话概括,星链计划对于5G网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对于马斯克来说商业价值较大!

任何一项技术的普及脱离不开广大的用户基础,缺失了成本优势的任何技术并不具有竞争力。就连4G网络流量还不舍得放心使用的我们,难道还真的异想天开想要通过卫星来访问互联网?5G网络离我们尚且遥远,头顶的卫星大家还是睁只眼闭只眼放过他吧!

我们不怀疑马斯克有能力来完成他的星链计划,但是星链计划真正的使命不是在当下,而在于未来!急于推出星链计划,个人甚至怀疑马斯克有抢占航天资源的嫌疑。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星链计划从2019年开始至2024年结束,共计发射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网络,满足人们低成本接入网络的需求(这句话暂时可以当作笑话看)。

2018年3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已经发射两个星链测试卫星。2019年5月,打破了火箭搭载卫星的纪录,一箭搭载了60颗卫星,并且成功将这60颗卫星送上了轨道。不过随着星链计划的推进,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例如会造成星空污染,影响天文观测,形成太空垃圾等等。


星链计划是否有替代5G网络的可能性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前制约5G网络快速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5G网络虽然有着高速传输的优势,却使用频率更高的波段,导致想要实现与4G基站覆盖同样面积需要更多的5G基站。因此,意味着5G网络基站建设成本较高,那么发射卫星您觉得成本会低于5G基站的建设吗?

在来谈谈接收的问题,即便建成“星链”网络,除非特殊设备依然无法实现网络通讯(这与卫星电话类似)。为了实现网络接入,仍然需要在地面建设微型基站来解决信号接收的问题,这样无疑会增大运营以及维护成本。

最后再来谈谈接入用户数量的问题,共计发射1.2万颗卫星,每颗卫星总的信道容量最大20Gbps,假若按照4G最高网速100Mbps计算,总共才能够满足240万人数的上网,更不要说按照5G网络速度来计算。

星链计划并不能取代5G网络,只能是少部分人的游戏。


如何看待马斯克推出星链计划这件事情

星链计划如果单纯的从民用这个角度来分析并不划算,但其具有的战略意义远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退而言之,将星链计划应用于军事领域,这相当于打通了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接入需求。将星链计划看做是未来航天资源的一种掠夺,毕竟低轨道卫星资源相当紧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下就放置了1.2万颗卫星,这将严重影响他国抢占卫星制高点的计划(这一问题已经凸显,欧洲航天局在推特中称,Aeolus卫星险与一颗星链卫星相撞)。


关于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对5G网络是否会产生影响的问题,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极客谈科技


我先给结论,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对别国卫星有危害,但是要是说到5G这摊子事情,倒还没有实际性的威胁。

但是马斯克一直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们还是得小心为上。

SpaceX已经可以独挡一面

首先,此次发射卫星使用的的火箭,已经是第4次成功回收的火箭,实际就是个5手火箭,也是人类历史上回收次数最多的火箭没有之一。

更恐怖的是,理论上10次以内不需要修,最多可重复使用100次。就当马斯克在吹牛,打个折再打个骨折,也能再来5次吧,就问在座的各位怕不怕!

本猫最喜欢算账,SpaceX的新火箭报价基本在6000万美元左右,二手的打七折,5手的我们也算七折,就是4200万美元。同期波音和洛马的联合发射同盟ULA发射报价—— 1.5-4亿美元,在猎鹰系列可以做到ULA家宇宙神和德尔塔系列的全部发射能力的今天,面对这样的双十一都没有的优惠骨折友情价,剁手的同学们得瑟瑟发抖了吧。

相对比上面的骨折价,SpaceX这次同期公布的突破了整流罩回收技术,用的是一个原价600万美元二手整流罩,几百万美元的成本说省就又省了,但我觉得似乎有些不值一提了。

我帮大家稍稍总结一下SpaceX手里的航天产品: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猎鹰9、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货运飞船——龙飞船、世界唯一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船——龙飞船-2、世界现役最强大运力火箭——猎鹰重型火箭。妥妥的就是一个航天大帝国啊!

简单的说吧,SpaceX完全有能力在顺便赚钱的同时,实现颠覆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愿望。

星链好比共享单车

我这里不讨论星链性能的恐怖,我只想说,太空的轨道不多,能够实现优质通讯的轨道更少。那么怎么实现分配呢?就本着一个原则——先到先得。

马斯克这次一下子就打算把1.2万颗卫星送进轨道里面去,比现在地球所有的卫星都来得多,让以后大家还有路可以走吗?

我不敢回答。

要是谈到5G,不得不说说华为的策略。你要是抢占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当然星链就是废链,因为你再便宜都比不过地面设施。

不过要是换成非洲的整体覆盖,地面数据中心点基站距离超过1500km,那么星链的优势将更大,况且地面一米米的基建推进,国外的建设费用人员耗资绝对不能用国内的比较,这个时候,一切都是未知了哦。

结语

在这个世界上,能把航天这种枯燥无味的事业,玩到世人皆知的只有马斯克一个人。

本来就是烧钱无底洞的航天科技,按照惯例,只有超级大国可以比一比赛,但是马斯克为了个人的梦想,硬是玩出了花,我实在是佩服。

要在未来的世界继续起主导的地位,那么星链绝对是绕不过的坎,迟早都要尝试的。


小段说科技


题主过于乐观,2024年部署完毕?这不太可能。


事实上,通过卫星通信将是通信领域的终极目标,起码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演进的终极目标,当前国内的卫星电话月收费仅仅1000元/月,再过十年呢?也许收费已经等同于现在的4G套餐收费,这仅仅是技术的进步。


有人说,使用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速度较慢,这也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十年之后的卫星通信网速将有多快?估计比现在的5G速度快吧?


一般的逻辑思维是2G 3G 4G 5G 6G……,而如果跳出这个圈子你会发现,降维打击有多严重,如果卫星通信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是满足日常用户的通信需求且价格较低,基本上现有的基站都可以取消。长期来看,卫星通信会取代基站通信。


我们用当前的眼光来看代卫星通信或许觉得它是一台大哥大,但实际上二十多年前,手机本上也是大哥大,再过十年使用卫星电话的用户可能多于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


北北138609327


应该把问题改一下:对世界的5G有啥影响?对中国的5G有啥影响。

我估计对世界的5G会形成一定威胁和影响。

但是对中国的5G影响有限。试想一个农村不让装卫星天线,网民用不了谷歌和油管的地方,你们真以为马斯克的星链会有机会伸到你们家去?


大笑两声。


归去来兮jack


1 首先明白星链计划,靠的是卫星通信,5G靠的是基站。

2 卫星通信对于手机天线的要求比较高,现在的一般手机无法满足。

3 卫星通信对于室内有很大缺陷,为了满足室内也需要基站转发。

4 卫星通信带宽是个问题。

知道这些,差不多就明白了吧,卫星通信主要对于军事方面影响比较大!


己难觅


太空网和地面网天地一体化


枪火和玫瑰


5G网络更多的是依靠地面基站完成传输的。传输效果估计要比卫星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