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十大要論》釋義04:四梢

《太極拳十大要論》釋義04:四梢

試於論身之外,而進論四梢。夫四梢者,身之餘緒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亦所罕聞。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髮梢。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梢亦可弗講乎?若手、指、足,特論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

四梢為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繫,不列於五行,無關於四體,是無足論矣!然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海。縱不本諸發而論氣,要不可離乎血以生氣;不離乎血,即不得不兼乎發。發欲衝冠,血梢足矣!

抑舌為肉之梢,而肉為氣之囊。氣不能行諸肉之梢,即氣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齒,而肉梢足矣!

至於骨梢者,齒也。筋梢者,指甲也。氣生於骨而聯於筋,不及乎齒,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爾者,要非齒欲斷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

四梢足,而氣自足矣!豈復有虛而不實、實而仍虛之弊乎!

《太極拳十大要論》釋義04:四梢

釋義

梢,就是梢節,即氣血運行的終端部位。拳術的攻防是以圈內打圈外,拳勢是由內氣生髮而達於外形而體現的。內氣由身中達到末梢,故內氣之所用,不以身體為根本,必飄然散逸虛浮而不沉實。雖然內氣以身體為本,但傳導內氣沒有達到未梢,可實際上仍是虛而不實的狀態。內氣由身體傳導而能達到末梢,才能更好地發揮拳勢的威力。然若論手足之指為末梢,此乃特別標明是身體的末梢,而未涉及到氣之梢的內容。頭髮,就是四梢之一。頭髮所聯繫的不列於五髒之內,外不連繫四肢,亦不妨礙四肢。然發乃血之末梢,血又是氣的源泉,即使不一定要從毛髮上闡述氣的運行,但總不能離開血來解釋氣的來源。所以講氣就不能不講血,也就不能不講毛髮了。毛髮豎立,發欲衝冠,就是血梢充滿的表象。傳統醫學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反之,血行則氣盛。中醫講:心生血,脾裹血,肚藏血,皆賴腎之元精,即元陰、元陽以滋生,又賴肺之呼吸吐納而成之,又時刻離不開口之飲食、腸胃消化吸收以補充。發之所繫,不涉及五行之髒的說法,乃純以拳術觀點論內氣的生成及運用而說的。中醫講:“發,乃心之苗。”身體各個部位之毛髮,根據具體部位所屬而能察知各臟腑氣血之盛衰。

舌為肉梢,即舌頭為渾身肌肉的末梢,而周身肌肉就像個蓄放內氣的大囊。所以說,肌肉蓄放內氣的功能,是產生拳勢的重要機制之一。如果周身肌肉蓄放內氣之量不足,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氣勢,拳勢也就不具有威力了。故必須以舌頭由內向前、向外抵住牙齒,肉梢才能夠飽滿,才能使自身肌肉蓄放內氣的能量達到最佳狀態,這就是肉梢足而產生的攻防拳勢之效果。

骨頭的末梢是牙齒。中醫雲,齒乃骨之餘。筋的末梢是指甲。內氣生於腎,而腎生骨,骨在內,又有賴於筋的連結才能成為有機的骨骼系統。如果內氣沒有達到牙齒,也就沒有達到骨的末梢;筋附於骨表,內氣沒有達到指甲,是為全身筋系之氣不足。要想內氣有充足之勢,非要有齒欲咬斷牛筋、指甲有穿皮透骨之勢不可,否則就不為骨梢、筋梢的氣勢充足。果能修煉拳術攻防之道而達到發欲衝冠、舌抵牙齒、齒欲斷筋、甲欲透骨,那麼四梢就充實了,內氣自然就充足了。這樣所成之拳勢,哪裡還會存在“虛而不實"或者“實而仍虛”的內氣不足之現象呢?通過上面對四梢的論述,一個習拳者應在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外功夫時以四梢功能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的練法是否正確。

雖前賢以四梢立論,實乃闡述如何在符合自身生理機能的條件下,修煉出全體大用的攻防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