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和田出美玉。《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至昆仑山,有人献白玉。

“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

“天子北征,舍于珠泽,……乃献白玉。”

《山海经》中也多次提到昆仑山的玉。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图源:库尔班江·赛买提《挖玉人的致富梦》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昆仑山,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和田地区的南部。

和田,古于阗也。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实际上,早在周穆王之前,和田玉已经进贡至商王宫室。殷王武丁之妃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即可证明。

自周之后,春秋战国、汉唐期间的各种正史外传也频频赞扬和田“山多美玉”。元代时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也在游记里谈及和田的玉。

再后来,文字记载和实物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我有幸在玉都生活长大。认识和田玉是从和田街头一位维吾尔族卖玉人开始的。

小时候,每逢“巴扎日”,爸爸都要带我去赶巴扎,买菜买水果。那时和田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和一个十字路口标志着市中心。

汉族们入乡随俗,跟着当地维吾尔族老乡把这个十字路口叫作“古鲁巴克”,巴扎就在古鲁巴克下面,这个卖玉人总是在古鲁巴克的一角摆个小地摊,而且永远都是默默地跪坐在那里。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每次经过,爸爸都要拉着我在这个小玉摊前看半天,说是小摊,实际上只有一尺见方大点儿,地上铺块儿小方巾,方巾上摆着一两个高脚酒盅、三四个香烟嘴儿、两小排印章料,几个镯子和戒指。

偶尔还会有几块散玉:青玉、黄玉、白玉,也有羊脂玉,我特别喜欢那些碧绿的小酒盅,又好看又好玩儿。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好像是和这些璀璨夺目的美玉作对比似的,这位卖玉人形骸残缺,衣衫褴褛,可能是患过小儿麻痹症,两条萎缩细弱的腿永远跪坐着,遮挡在一件长长的恰袢(源于维吾尔语,即“长袍”)下。

我不知道这些玉器是不是他雕凿的,但我宁愿把他认作艺人。

卖玉艺人长年累月地坐在古鲁巴克街头,一年四季穿一身黑色的旧恰袢,戴一顶黑色的旧帽子,不管街上如何熙熙攘攘,有时过往行人几乎要把他踩倒在脚底下,他却总是跪对一堆宝玉,不叫卖也不张扬,甚至一动不动,像是一个虔诚忠实的卫士,又像是一尊永恒的雕塑。

我不记得有别人在他那儿停留过,爸爸是极少的欣赏者之一,我老想让爸爸买他一两件东西,但爸爸好像只买过两枚印章料。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图源:库尔班江·赛买提《挖玉人的致富梦》


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对不起那位艺人,也对不起和田玉。

文革期间,古鲁巴克成为两派对峙的无人区,卖玉艺人也从此消失了,我不记得文革后他是否又出现在街头,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活着,但他和他的玉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就是在这个手帕大小的玉摊上,爸爸指点着各色各样的玉石,给我讲述了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和田南部的昆仑山上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玉石,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和墨玉,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羊脂玉。

和田玉属于软玉类,软玉中的白玉在全世界只有三个产区:昆仑山脉高加索山脉新西兰岛屿,和田白玉为三者之冠:质量最佳、蕴藏量最高、开采和使用历史也最悠久。

羊脂玉又是白玉中的极品,只在和田玉中才有。

“羊脂玉”,顾名思义,看上去像是羊脂,细腻油润、乳白透明、白如截脂,它的珍贵和可爱处在于它的光洁温柔、优雅含蓄,因此也最为文人雅士们所推崇。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不仅是质地优良,和田玉有名的地方还在于它独特的产出方式,虽然自古以来就有山产和水产两种,但更多的还是在水中捡捞。

山产是劈山开矿获得山料,水产是踩踏河水捞取水料,水料又分山流水和子玉。每年春季冰雪融化山洪暴发时,各种山石会随着洪水冲下河流。

洪水过后,河床上时常会留有冲下的玉石。

有些处于原始状态,被包在杂石里面,叫山流水

有些经过常年滚磨和冲刷,变成光滑的各种型状,往往不需要人工打磨便自然成趣,这样自然状态且光滑如卵的玉便是子玉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流经和田的两条主要河流玉龙喀什河和喀喇喀什河就因饱含这样的美玉而享有盛名。

世界上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地方在一两百公里的距离内出现两条自天而降的出产玉石的河流;更奇妙的是,玉龙喀什河专出白玉,喀喇喀什河特产墨玉,它们也因此而得名“白玉河”和“墨玉河”

两条玉河同起源于昆仑山,自南向北纵穿和田绿洲。

玉龙喀什河流经和田东边,汉语意思即是白玉河,出产各种白玉、青玉和羊脂玉。

喀喇喀什河在西边,汉语意为墨玉河,出产以墨绿色为主的各色墨玉、绿玉和黄玉。

两条河在和田的北面汇合成为和田河,然后逐渐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复出后汇入塔里木河。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过去的捡玉人常年在退水以后的河床上来回寻觅。

他们往往从下游往上游走,然后走到山里人烟稀少的地方,甚至到达冰川尽头的冰舌下,冰舌下可捡到大块儿的山流水;下游则是捡拾子玉的好地方

在和田经常能听到各种捡玉拾玉的故事,人人好像都有找玉的机会和经验,每年发洪水之前,各单位都要轮流去玉龙喀什河筑堤防洪,学校也不例外。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河床里的石头挖出来,装进铁丝网袋,再堆到堤坝上,修补和提高堤坝。

这个工作就像是给人们一个专门挖玉的机会,每个人都埋头苦干,眼睛紧盯着铁锹头,生怕漏掉宝贝,而每次去都会听到有人挖到玉的例子,但是,不言而喻,幸运的人只是极个别的。

试想,连续一两个月每天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去河里挖石头,能有多少玉石让人挖呢?

当然也有捡到宝玉不识货的。

有一次,一个维吾尔族老乡赶了几头毛驴,驮着几垛柴禾进城赶巴扎,走到玉龙喀什河大桥时,一垛柴禾因两侧重量不一样从驴背上掉了下来,老乡跑到桥下捡了一块几公斤重的大卵石,压在柴垛的一边来保持平衡。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到了巴扎,碰巧一个玉石厂的鉴定师傅在那儿闲逛,一眼就发现这块石头不一般,立刻买下了全部柴禾,连同石头驮回家(当然是收购给国家)。

到家细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罕见的大块上等子玉。师傅是爸爸的朋友,马上叫爸爸一起去欣赏。

此后,爸爸把这个故事重复了无数遍;在和田,类似的故事几乎每人都能讲出一两个。

爸爸也是个见了玉石就会发痴的人,家里的犄角旮旯到处塞着、摆着石头块儿,妈妈嫌家里乱,时常会抱怨,还要往外扔。离开和田搬家时,除了一个大书架,没有任何家具,占分量的全是爸爸的“石头瓦块”。

他们的朋友来家里串门时总会看见门背后乱扔着青玉模样的石头,偶尔还会被地下的石头绊着脚,于是就会说:“到底是和田人呵,连垫脚石都是玉。

充满神奇传说的玉龙河就像两条名副其实的玉龙,天长地久地流淌着琼浆玉液,养育滋润着和田人,保佑美化着和田城,还把和田美玉名扬遍天下。

不幸的是,近些年来,天赐的玉龙却在现代人的贪婪面前失去了老天的庇佑。

汹涌的商业大潮几乎在一夜间把玉龙纯洁秀丽的玉体践踏得支离破碎,疯狂的商人们动用大型挖土机,把玉河挖地三尺,翻了个底朝天。哀哉!不知道这些贪得无厌的人是否还要杀鸡取蛋,连昆仑山都炸平?

在我的心目中,和田玉不只具有光洁柔润、晶莹剔透、坚硬细密的上等质地,它还蕴涵着纯朴无瑕、温和谦逊、高贵优雅的品格。

无论赏玉者、佩玉者,还是采玉者和买卖玉器者,都应具备一些玉的品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孔夫子就以玉比德,和田玉的温润而泽、缜密以栗,以及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等特征正好对应了他最重视的仁、知、忠等德性。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我离开和田时,爸爸请苏州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为我写了一幅字,老人家挥笔写下“内怀冰清,外涵玉润”,这是前辈们鼓励我做人要像和田玉一样,温润谦和,纯洁清明。

我自然也带走了两块和田玉:一枚爸爸送的羊脂玉小玉坠,一只哥哥送的白玉镯。

这只玉镯是哥哥的维吾尔族朋友从自家院子桃树下的藏玉处挖出来送给他的。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玉石埋在地下并非为了防盗。

玉是天地山川之精灵,要靠大地的滋润;而它佩戴在人身上,又会把天地之精华传递到人的身体和心灵中。

玉佩在身,人得其清凉而自省,得其光明而自鉴,得其品质而纯清高雅。沾上它,人是会变的。

去年回和田,老同学聚会,筵席上发现一个跟我小学中学都同班的同学不在场,我一问这位同学,马上有人回应说:“叫不叫他,我有他的电话,他肯定在河边。”原来,这位同学如今已经是和田地区有名的玉石收藏家。

他爱玉收玉的嗜好成癖,每天不去玉龙喀什河边上走一遭,日子就过不好。

看老同学三十多年不见的份儿上,他破例把我带到家里,从银行保险柜里取回他最好的宝贝,让我一一把玩,真让我大饱眼福和手福:几公斤的“黑如纯漆”的墨玉,十多公斤的深绿色碧玉,形状各异的羊脂玉,枣皮色、虎皮色的子玉等等。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虽在和田长大,我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颜色、上乘等级、货真价实的玉石。看着这堆宝玉,我觉得总算不枉作一个和田人了。

就是这个同学,小时候调皮捣蛋、打架闹事出了名,初中毕业后就下了乡,后来回城当了银行职员。

这次见面,听他文绉绉地给我讲解山料、子玉、皮子、花色和料型,还有他给宝贝们起的略带诗意的名字,什么“一线天”“头顶鸿运”等,令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难怪老夫子和文人墨客们自古以来就以玉比喻人的秉性和情操,这玉真是熏陶滋润了我们和田人。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感到很欣慰,和田玉终究还是和田人的挚爱,和田人最懂得欣赏和田玉。

美哉!和田玉!


图 源:库尔班江·赛买提

和田人的垫脚石都是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