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為什麼會腰痠背痛

對於“新手”而言,在站了5-10分鐘後,出現肩膀疼痛,雙腿發抖的問題是較常見的,但如果用錯誤、僵硬的姿勢站樁,恐怕要與健康的方向背道而馳啦!

因為練習站樁,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部位都要放鬆,不能繃得太緊,繃得太緊,氣血就行不通了。

關注身體給出的反應

張紹成老師在課上常說,我們在站渾圓樁時,並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樁”,要在感受一身“六面渾圓力”的同時,多關照身體所給出的反應。

雙肩為頸椎和頭部的根基,承擔著許多職責。

中醫認為,中焦脾胃是後天之本,雙肩為中焦氣血流通的要津。從經絡巡行來看,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從胸腹由雙肩經過,若肩胛放鬆,脾胃滯氣便會隨之調順。

反之,總是含胸駝背,或長期處於壓力、焦慮的狀態中,都會令肩部處於緊張狀態,無法鬆柔。

有頸椎病的朋友,習慣含胸駝背的人,在站樁時都難免會出現手臂疼痛、肩部僵硬的情況。

另外,經常低頭、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常會出現雙肩習慣性上聳的問題, 而在站樁時,這些“毛病”就會暴露的格外明顯,要特別注意。

細微調整,有助放鬆

佛家有云“虛明自照,不用心力”,此才是修練途徑。站樁時的“鬆弛自在、恬淡虛無”,其實就是生命之氣自然流通的狀態。

站樁僵掉了,其實是越練越不長功,反而增加無謂消耗。

站渾圓樁時,要做到兩髖內收,臀部下坐,下頷微收,頭頂似一線懸空,當脖子輕輕伸長後,有助脊柱的拉伸。

保持全身放鬆,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同時收胯而曲膝。雙腿要自然彎曲,慢慢地臀部往後靠,如同坐一個高凳,似坐非坐,這樣就站好了。

對於初學者而言,剛開始練習,容易把關注點放在間架結構上,這時肢體、肩部的狀態都是不夠放鬆的,站了一會兒後就開始緊張了,身上出現疲憊、疼痛。

這時可以把手動一動,適當調整雙手高度,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即可,這樣,我們的上肢、肩背就能很好的放鬆下來了。

保持“肩撐肘橫”,注意“落肩回胛”。

肩撐肘橫,是站樁中一項最基本的要求,卻非常重要,怎麼來理解這個動作呢?

簡單來說,肩撐就把肩膀撐開,撐出去。肘橫就是橫肘,把肘橫著放。兩者配合,實際上就是把背給撐開,兩肘尖儘可能空間距離最合理地長。

但在做這個動作時,很多人會忽略“回胛”的問題,這也是造成初學者在站樁時肩部肌肉痠痛,感覺背部疲勞的一個重要因素。

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凸出來的,站樁時將兩片肩胛骨的舉例向左右拉開,整個後背肌肉外展,把突出來的肩胛骨收回去,從後面看肩胛處沒有明顯起伏,這樣後背的力量才能向上傳遞,肩才能松的下來。

循序漸進,莫忘初心

站樁是個很好的運動,對放鬆身心,暢通氣血,增加陽氣,集整勁力等都有較大幫助,但這些都是要靠堅持,在循序漸進中感受到的。

初學站樁,不必追求時間長度,在情緒極度激烈時,也不要勉強站樁。

在站樁前,先做一些較為舒緩的拉伸運動,能降低站樁時身體的疲憊感,比如張紹成老師在課上教大家的熱身功,就非常適合。

雖說,每次站樁最好能堅持30分鐘以上。如果不能堅持,每次站10-15分鐘,每天多站幾次也是好的,總之要慢慢來,積少成多。

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把手一抬起來,剛做抱球狀,肩背馬上就放鬆了,心裡也馬上就放鬆了,自動進入一種“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喜悅狀態,快活無比。

其實站樁,練的不單是身體,也是心性。

做事最忌諱的是三心二意,我們練功亦是如此。選定一種樁(比如渾圓樁)把它站透。不要今天看這個好,就練這個,明天看那個好,又去練那個了。

一棵樹,從種子,嫩芽,樹苗,長成小樹,再變成參天大樹,這就是一個成長和積累的過程,我們練習站樁也是如此。

站樁:為什麼會腰痠背痛

如果我們能堅持站上幾年樁,身體好了,心靜了,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能感到順暢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