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都開發出來了,為什麼普及卻很難?

疫苗都開發出來了,為什麼普及卻很難?

是他開發出了預防小兒麻痺症疫苗——糖丸

當年,美國有很多研究開發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團隊。索爾克是其中之一,他最早把疫苗開發出來的疫苗是一種滅活疫苗。但是由於疫苗成本很高,普及起來有很多障礙。

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薩賓(Albert Sabin),他是一位猶太人,他開發出了第二種疫苗。

中國人可能更熟悉這一種,這就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糖丸,它是一種減毒型疫苗。

這種疫苗與滅活疫苗最大的區別是,它具有一定的毒性,雖然已經儘可能地將毒性降到了最低。它以口服的形式進入人體,刺激腸部免疫系統使人獲得免疫能力。

其實,這種疫苗仍然具有非常低的傳染性,所以疫苗中的病毒可以隨著已接種疫苗者的糞便排到自然界;疫苗中病毒已經很弱了,所以並不具有強致病性,但可以傳染給未接種疫苗的人,通過口糞傳播——不要想當然地以為真用手接觸糞便,而是指糞便通過汙染沙土或者水使人接觸、入口——所以飯前一定要洗手喲!

這種減毒型疫苗中病毒可以通過已接種人群的糞便傳播給未接種疫苗的正常人,疫苗中的病毒非常弱不至於患病,卻可以使未接種卻接觸到病毒的正常人獲得一定的免疫力。所以有些人,即使沒吃糖丸但有可能受益於已服糖丸人群而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接種疫苗,而不是糞口傳播這樣的間接手段。

薩賓開發出來的疫苗最大的好處是製取成本低廉。到1961年,滅活疫苗已經在美國廣泛接種了,新開發出來的疫苗就需要儘快惠及更多的人,所以薩賓與前蘇聯的衛生系統進行合作,在蘇聯和東歐地區進行了糖丸的推廣,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畢竟,當時的蘇聯及其衛星國的國力也是有限的,人民本身的生活水準也普遍不高,如果推廣索爾克開發的疫苗,對於政府而言也是一項非常大的財政負擔;但薩賓開發的這種物美價廉疫苗,則是可以負擔的。

隨著薩賓開發的小兒麻痺症疫苗在蘇聯和東歐地區得到普及的同時,全蘇範圍內也進行了廣泛的推廣。當時聯合國制定的“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計劃”中,首選的疫苗就是薩賓開發的減毒型疫苗,糖丸。後來,我們所熟悉的小兒麻痺症疫苗也多指這種糖丸……(待續)

疫苗都開發出來了,為什麼普及卻很難?

小兒麻痺症疫苗研發史上的兩位大師,喬納斯·索爾克和阿爾伯特·薩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