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地球有多重?

ices0827


60w×10^16T~

怎麼計算的?兩種算法吧,一是根據6370km的半徑→求出體積→踩點測比重→計算整體重量。

二是用那個扭矩稱(卡文迪許稱)→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地球重量。

如果你能想出第三者的方法,算你牛🐮




林根數學


管不管這個問題準不準確,還真有人說地球有多重了,說地球重6×10的21次方噸。也有的說是5.975×10的21次方噸。還有的說有六十萬億億噸。

而第一個給地球稱重量的是英國的科學家——卡文迪許。他覺得啊,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怎麼給地球稱重量呢?上哪找哪麼大的稱啊?

他想啊想啊,怎麼想也沒什麼頭緒。頭都大了,他決定出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哎,你還別說,呼吸新鮮空氣還管用。加上看到了有小孩拿鏡子反射太陽光玩,來靈感了。

然後回到實驗室去埋頭研究了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研究出來了。

也就是六十萬億億噸。

所以說,研究不下去了,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再加看小孩玩,也是有作用的。

哈。


掛在明堂射古今


這個問題問的不準確,地球可以計算質量,卻無法計算重量,因為沒有沒有固定一個方向的引力源。

如果問地球的質量那麼這個數字是:5.965*10的24比次方千克。


王卓君


這屬於物理問題,高三知識吧。


胡亂說


地球沒有重量只有質量。

這個問題有點迷惑性。所謂重量是指由於地心吸引力作用,而使物體具有向下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同時在以往的物理學界,還認為重量還應當加入地球自轉對物體產生的慣性力,這兩種力共同構成了“重量”。而且這一重量單位是變動的,一個物體的重量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根據以上定義,顯然地球是沒有重量的。

由於“重量”這一概念的多種含義和不確定性,給科研和生活都帶來不便,國際計量大會建議在科學用語中,取消重量概念,而採用更加科學的“質量”概念,況且重量的本質也是質量。中國在1984年2月27日發佈的《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中明確規定基本物理量中只有質量,沒有重量,同時也慎重地註明:"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

那麼地球的質量是多少呢,科學測量的結果是5.965×10^24kg,為了方便和人們的習慣通常都說是60萬億億噸。


冬哥譜科


地球有多重?

這是三四百年前困擾著整個人類的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們無不絞盡腦汁、各顯神通,希望能“稱”出地球的質量,但是絕大多數都失敗了。在那個年代,人們已經測量出地球的半徑,通過公式計算也能得出地球的體積。但是,由於地球圈層結構複雜、密度分佈不均勻、地球中心的密度更是無從得知,因此,通過密度乘以體積來得出地球質量的辦法是行不通的。

尋常的計算方法已經被否定,也不可能拿個秤來稱地球的質量,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1687年,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任何兩個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大小與這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中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並且得出了萬有引力公式:

F=GMm/r2

那麼,只要知道了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就可以計算出地球質量M的數值。為此,牛頓精心設計了幾個實驗,企圖在地面測量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可惜都失敗了,原因是一般物體之間的引力極其微小,以至根本測不出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1750年,當時還在劍橋大學求學的卡文迪許設計出測量微小引力的新方法:將兩隻小鉛球裝在一根細長杆的兩端,做成一個“啞鈴”樣的東西,用一根細絲從中間吊起“啞鈴”,實驗時再用兩個大鉛球分別去靠近小鉛球。由於大小鉛球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啞鈴”將有微小的轉動,仔細測量細絲扭轉的程度,就可以計算出大小鉛球之間的引力,從而推算出地球的質量。

但是,他多次實驗卻不能成功,因為兩個1千克的鉛球,相距10釐米時,吸引力只有十億分之一千克!要測量出這麼極其微小的力,談何容易。有一天,他去皇家學會活動,路上看見幾個小孩正在做遊戲:用手中的小鏡反射太陽光,互相照著玩,小鏡只要稍一轉動,遠處光點的位置就發生很大的變化。卡文迪許馬上跑回實驗室,動手修改儀器裝置,他將一個小鏡固定在細絲上面,用來將一束光線反射到一個刻度尺上面。這樣,只要細絲有一極其微小的轉動,刻度尺上的光點就會有明顯的移動,儀器的靈敏度大大地增強了。這套經過改進可以測量微小力的儀器,從此被定名為“扭秤”。

直到1798年,他公佈了地球巨大的質量數值,約60萬億億噸!此時,這位天才物理學家已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這個測量地球質量的故事告訴我們,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童話故事,而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辛勤付出的嚴謹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