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作者|陳珂含


小梅從小就是一個令父母驕傲、令親戚朋友們羨慕的獨立、懂事的孩子,幾乎所有的事情小梅都可以自己應付。

早上為自己做好早飯,雖說很簡單,熱一下牛奶和麵包,但是小梅從小學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

學校離家很近,小梅也都是自己上下學,從未讓父母接送過。


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從小到大,小梅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打理自己的事情,沒有讓父母因為學習操過心,成績一直穩穩地佔據在班裡前十名。

最令小梅驕傲的是在十歲時,小梅一個人從大洋彼岸飛了十幾個小時回國,當小梅拉著大大的行李箱走出機場時,臉上掛著忍不住的得意。


直到在國外留學的一天,因為考試前老師的一句提醒,小梅突然開始擔心自己會失控,並且這個念頭怎麼樣都揮之不去,越擔心越出現,整個身心彷彿被擔憂佔據,什麼事情都做不下去。

她開始害怕一個人待著,害怕乘飛機,害怕坐地鐵,害怕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待著,她無法理解自己怎會如此脆弱。


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無奈之下,她將這件事告訴父母,父母告訴小梅只要足夠堅強,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

小梅也深以為然,自己最崇拜的爺爺奶奶八十多歲了,還是堅持兩個人獨居,不需要兒女的照顧,兩人都有自己的情趣愛好,一個練書法,一個畫畫。

兩位老人精神矍鑠,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小梅在心裡期待著自己也能像爺爺奶奶那樣,一輩子堅強獨立。

於是,小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怕什麼就做什麼,勇敢面對”。


她一個人乘六七個小時的飛機去拜訪朋友,故意一個人坐地鐵,把自己關在沒人的屋子裡呆上一晚上…

朋友們對小梅的這種做法既驚訝又佩服,還有些迷惑不解,有個朋友對她說“你這不是在虐自己嗎?”

小梅理直氣壯地說:“人要是被這點困難嚇倒了,以後還怎麼在這世上立足?”。

小梅鬥志昂揚地投入了這場戰鬥,並且這種戰鬥精神在某些時刻也確實戰勝了內心的不安。


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但是半年過去後,小梅的恐懼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連在夢裡都不得安寧。

一個室友給小梅推薦了一本書,小梅看完才如夢初醒,明白自己大概率是得了焦慮症。

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讓小梅一下子輕鬆了很多,覺得曙光已然閃現。

於是小梅馬上行動起來,按照書裡的做法開始自救。

同時,她也參加了一些禪修課程,每天在家裡唸經,讓自己的內心慢慢安靜下來。

這一系列組合自救措施讓小梅焦灼的內心平靜了許多,每當有焦慮來襲,小梅便坐下來打坐唸經,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


兩年前,小梅來到諮詢室,原因是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小梅的焦慮再次來襲,並且氣勢洶洶,過去一系列自救措施全部失靈。

離第一次出現焦慮已經過去了三年,這期間小梅已經回國工作並且結了婚。

這一次,小梅每天都惴惴不安,胸口彷彿壓著一塊巨石,心臟隨時都有可能停擺。

工作效率急劇下降,不想見任何人,除了父母和老公。

小梅不敢一個人待著,丈夫出去一兩個小時她都覺得自己可能就要支撐不住。

她聽了丈夫的話,不再強行逼自己去坐地鐵,改為打車上班,也不再逼自己非要去做其他令她恐慌的事情。

丈夫儘量抽時間陪著她,安慰她,小梅也主動減少了工作量,儘管這樣,小梅的內心依然恐慌不已,覺得自己隨時都可能病發死去。


你所謂的“堅強”拯救不了我的焦慮


諮詢進行了兩個半月,每週一次,小梅的症狀已經緩解,她也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壓力源似乎消失,於是小梅決定結束諮詢。

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並沒有走進小梅的內心,她的理性與隔離,像一面牆擋在了我和她之間

這兩個多月裡,她的一部分情緒得到了有效釋放,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適當表達憤怒和自己的感受,不總是逼自己做害怕和不喜歡的事情等。

但是對自己被壓抑已久的委屈和內心對被關注被照顧的渴求,小梅還一無所知。


一個月前,小梅預約了諮詢,原因是再次驚恐發作。

這次和兩年前幾乎一模一樣,恐慌來勢洶洶,小梅一刻都不敢離開丈夫,誘發因素是疫情。

重啟諮詢,小梅對自己內在感受的覺察和接納似乎仍然停留在兩年前,而她心裡的那個信念“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依然根深蒂固,求助於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對她來說是對這個信念的背叛。

在一次諮詢中我們拿出時間專門探討什麼是“堅強”?“堅強”對她意味著什麼?

在梳理了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後,小梅似乎有了新的發現,她好像對我又像是對自己說:你所謂的堅強根本戰勝不了焦慮。

堅強不意味著不能求助於人,展現脆弱也不意味著一個人的失敗,相反,可以面對和接納自己的脆弱恰恰才是內心的強大。


注:文中小梅是化名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