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用新颖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更迭自身模式,以融媒体传播的策略破圈突围,是文化类节目常青的重要“秘籍”。



“电影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银幕上的意外,在生活中被戏剧化和被解释的,并扩大到艺术形式中找到可能的意义。”


伴随着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的真挚告白,3月16日,暌违已久的《见字如面》第四季与观众见面。自2016年播出以来,《见字如面》凭借不俗的口碑和话题引发众多关注。

近些年,随着媒介变迁和观众对知识文化深层次需求的提升,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上新了·故宫》《诗意中国》等节目活跃荧屏,从不同侧面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在疫情期间,这些节目也成为人们汲取知识,寻求抚慰的重要窗口。


古今交融,以特有的方式烛照当下


故纸堆里的诗词、躺在博物馆的文物、尘封多年的书信……如今,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它们逐渐改变“高冷”形象,进入了大众视野。同时,这些文化节目也借由对应的文化载体,承载起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想象和精神寄托。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2013年,充满雅韵之风的诗词,通过《中华好诗词》的舞台走入公众视线,开启了诗词类文化节目的先河。节目通过答题、闯关、比赛等方式将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节目以擂台赛的形式,配以多种题型让观众轻松地品味古诗词的美,为观众献上了又一席诗词盛宴;2017年开播的《见字如面》以书信为媒介展现一个人情感、命运和所处时代的风貌;2018年开播的《经典咏流传》则瞄准了诗乐合一的古老传统,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中华好诗词》走过5载8季,《中国诗词大会》已播出5季,《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正在播出……这些长青节目示范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正确打开方式。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N代文化类综艺,都做到了一点:运用符合具体文化内容特点的传播规律,赋予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固定的收视人群,让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烛照当下。

道在日新,节目自身的迭代与升级

近几年,文化类节目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其中不乏《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可视性与文化性兼备的节目,但面对大量涌现的文化类节目,观众也逐渐产生疲倦感。自我迭代,成为创作者新的挑战。


2018年,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引发一阵收看热潮。节目以戏剧形式复现历史,解读国宝的前世今生,这种跨领域、跨时空的“对话”,为文化类节目注入了新的表达。


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一时耳目一新并不能长期吸引观众,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宝藏》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等到《国家宝藏》第二季回归时,节目以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通过融入音乐剧、舞剧、民族器乐剧等多种艺术手法,以及增设投影、适当启用大型道具等方式,继续让国宝“活起来”。

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国家宝藏》第一季。


不止《国家宝藏》,其他活跃荧屏的文化类节目,推陈出新的脚步也未曾停止。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开创了“和诗以歌”的节目形态;第二季做出了诸多调整:节目模式优化,诗词解析环节前置,每首歌曲的结构变为朗诵、评析、演唱、鉴赏互动4个环节;第三季,为拉近大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节目挑选更多来自民间的素人作为经典传唱人,通过将经典诗词与“爆款”音乐相融合,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经典咏流传》。


《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一路走来,也不停地在赛制、灯光、舞美、嘉宾阵容等方面调整,以求实现节目自身的升级与迭代。《见字如面》不断扩展书信的内容边界,探索节目与时代情感的连接方式。可以看到,文化类节目只有通过不断突破与创新,才能持续赢得市场、稳住观众。


融合传播,激发多层次情感联动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因其专业性有着一定观看门槛的文化类节目而言,更是如此。如今,越来越多文化节目尝试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传播,以台带网、以网促台,使二者产生联动效应,放大节目的影响力。

在制作播出方面注重台网联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期间在赢得电视收视率的同时,网络点击量也屡创新高,微博上#中国诗词大会#的微博话题汇聚了86万粉丝,累计阅读量超过2.7亿。互联网上的评论促进了口碑的进一步发酵,从朋友圈刷屏的才女武亦姝、外卖小哥雷海为,到圈粉无数的主持人董卿等社交媒体上的话题人物,也吸引着更多的观众在屏幕前欣赏诗词魅力。

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武亦姝。


同为诗词类节目的《经典咏流传》,则以融媒体传播策略连结大屏和小屏。第二季节目播出时,节目根据不同终端特性分发内容,从而实现裂变式传播,电视荧屏配合H5互动、微信公众号文章、节目短视频、音频、海报等新媒体手段引爆话题。第三季在融媒体传播策略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了一款“经典小程序”。用户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可从经典视频、经典故事中选择任意一项进行分享和互动。如此一来,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能平等地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从而唤醒文化记忆,引起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进阶中的文化类节目,出新自有“秘籍”


传统需要传承与坚守,艺术则要在创新中得以长生。回顾这些文化类节目不难发现,用新颖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更迭自身模式,以融媒体传播的策略破圈突围,成为了主流文化类节目“常青”的重要法宝。文化类节目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人们对文化需求与审美的提升,而节目在题材样式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挖掘、制作理念的创新等方面均实现突破,同样为同类节目的创作、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撬动市场需求的同时,文化类节目如何持续常青,做到“传之有道”,不仅需要创新力的推动,更需要先练好内功,依据节目内容,以适合的方式演绎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