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1、疫情中的四种面孔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美国确诊病例超10万,成为全球疫情新的“震中”。美国拉响疫情警报,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而每一次的重大社会事件,都是观察人性的好时机,在疫情中,有这样四种面孔,值得深思。

【面孔1】“我只是觉得我不会感染病毒”——不服隔离,外出聚餐,美国女子被感染

据媒体报道,3月27日,美国一名21岁的女子在社交网站上吹嘘,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在家自我隔离。

录成视频发布在网上,“我知道我们应该自我隔离,但是我并不担心,我只是觉得我不会感染病毒”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尽管当地政府一直建议不要参与团体社交活动,她还是去朋友家参加了一个多达20人的派对,回来后她开始出现了呼吸急促和胸闷等症状。

检测后发现,她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感觉好像有人一直坐在我的胸口上一样,使我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我一直咳嗽,喉咙甚至流血了。”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面孔2】“感染就感染,我还是要聚会”——美国男子言论激怒戴尔CEO

3月19日,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一名男子在镜头前说,“如果我被感染了那就感染吧,我不会让这件事阻止我参加聚会。”

这样不负责任的言论,激怒了戴尔的CEO。

戴尔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段采访,并表示“视频里这些人请别来应聘我们公司”。

另有网友称自己的父亲刚确诊新冠肺炎,采访中这些年轻人的言论很自私也很不负责。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面孔3】“年轻人感染人数,比预想得要多”——疫情严重,人们仍在聚集海滩游玩

3月19日,美国的疫情已经十分严重,但是很多人好像完全在状况之外,他们无视管控措施,在佛罗里达的一处海滩上仍出现大量游客,且没有保持起码的安全距离。

即便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不停警告:年轻人感染新冠肺炎出现危重症的人数,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可人们扔像在享受一个普通的周末一样,怡然自得。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面孔4】“中国封城极大损害人们的生活与自由”——西方国家纷纷效仿中国的防疫措施

这两天,今日俄罗斯(RT)的一则报道中,主持人用幽默犀利的语言戳破了西方媒体“客观理性”的假象。

当疫情在中国暴发时,西方国家却不遗余力地批评中国的抗疫措施;可当他们同样被疫情侵袭的时候,他们开始纷纷效仿中国的防疫措施。”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当初,中国使用无人机广播提醒大众戴口罩防护病毒,西方媒体嘲讽中国,称“中国使用特殊的手段来抗击疫情”。

而就在西班牙确诊病例突增时,警方同样也使用了无人机监督居民。此时,西方媒体却噤声了……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当中国宣布“关闭离汉通道”举措之后,西方媒体跳出来指责这是对人权的“镇压”;《纽约时报》抨击中国“封城”是“极大损害人们的生活与自由”。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中国的抗疫经验引发欧美国家纷纷效仿——发布旅行禁令、区域封锁、限制入境、无人机广播监督、部队参与防疫行动……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2、侥幸的背后,是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用在以上个人和国家身上,再合适不过。

从表面看,这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怪,其实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心理动机,接下来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入分析。

侥幸心理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美国精神分析师布莱克曼在其著作《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中介绍:

防御,就是大脑把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的一个途径。

也就是一个人为了抵御焦虑、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不自觉会采取一些方式,来隔离这些情绪,由此采取的措施就是防御。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在书中,布莱克曼列举了上百种防御机制,今天我们来讲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否认。

以上所举的案例中,都能看到否认这种防御机制的存在,怎么理解?

布莱克曼认为否认的这种防御机制又分为4种:

第一种是本质否认,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证实现实存在,但当事人却仍对现实加以否认。

比如,尽管南京大屠杀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是现在仍有许多日本人否认它的存在。

第二种是行为上的否认,也就是你用行动来表示,那个令人厌恶的事实并不存在。

比如,上面案例中说到的那些人,都是这种行为上的否认,他们通过坚持以前的生活,坚持聚会和聚众游玩,来否认疫情蔓延这个事实的存在。

第三种是幻想中的否认,通过坚持错误的信念,来回避令人恐怖的现实。

比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被老师性侵的女学生,只能说服自己老师是爱自己的,才可以将这一切合理化,通过坚持这种错误的信念,她就可来回避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第四种是言语上的否认,使用一些特殊的字眼,使自己相信现实的虚假性。

比如,有的家暴男明明对妻子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却说自己是一时犯了个小错误,他们用美化自己行为的语言,来否认自己家暴妻子的现实。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3、否认的背后,人们在害怕着什么?

尽管,有大量事实证明了新冠肺炎的严重性,但是仍有人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疫情中,他们通过否认这件事的糟糕程度,来帮助他们防御焦虑、恐惧的感受。

所以,疫情中的侥幸心理,是人们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人们遭遇压力和风险时,内心就会失衡,为了避免这种失衡,人们需要一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来支持起人的精神。

另一方面,人们在否认的同时,背后还有另一层动机,那就是拒绝虚弱。怎么理解?

当很多人还没有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时,如果我采取了,那么会显得我很虚弱,而这种虚弱会让我们丧失掌控感,让会让我们感觉到无力。

武志红将这称为,损害了人们的“全能自恋感”,人是很难忍受这种虚弱感的。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可是,上述案例中的乐观,通常是盲目的,它的作用只是暂时稳定人的精神,但是对这种盲目的乐观过度依赖,会导致一种自我催眠。

这不仅会导致一个人无法正视现实,还容易导致人的精神问题。

因为否认的心理机制会导致一个人的内在想象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分裂,当这种分裂特别严重时,就会引发精神问题。

而精神分裂症的本质就是内在想象和外部世界彻底分裂了,现实事实和自己的想象处于两个相反的极端。

所以,无论是个人、家庭、社会,还是国家权力体系,都要警惕否认的心理机制,它会让你内在感觉良好。

心理分析:美国从当初的不服,到成全球新震中,侥幸的背后是什么

可是你否认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问题就会消失,越是忽略他们,越容易导致问题恶化并失控。

就像现在的某些西方国家,如果在中国疫情严重的时期,他们能够将幸灾乐祸的时间用在证实问题,加强防御,那么局面就不至于面临失控。

所以,面对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我们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去全然接纳,虽然直面痛苦会感觉难受,但是这激发你的斗志和努力,而这才有利于事情的发展和秩序的恢复。

这一点,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警醒和反思。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者经验,500强集团品牌公关经理,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 ,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