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好好開發內需了?

國內疫情剛剛好轉,全世界疫情卻又不斷傳開。以前中國經濟增長的3架馬車,投資,外貿,消費,盡折其二。

國外投資市場已是哀鴻遍野,在過去十年裡,最具活力的創業公司在美國股市的單邊上漲中,獲益匪淺。仔細研究你就發現美國捨棄製造業霸權之後,直接選擇了金融霸權,只要世界保持自由貿易,不發生戰爭。美國根本不在乎使用的東西在哪裡生產,他關心的只是價格低廉,效率最優。所以很多國內投資者在看到美股狂跌,國內也大幅下挫就不明白,其實全世界都是一個估值體系,最好盈利的公司都挺不住,其他的下跌當屬正常。今後一段時間,那些在國內經營中大手大腳,靠在美國賣股票調節盈利的公司日子應該難過了。

是時候好好開發內需了?

國內投資主要是新基建,就是基於5G應用的技術建設,說真的有了4G,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足夠用了,5G還是一個高耗能的產業,電耗驚人,不知道這技術是否值得推廣,但是為了超越對手,賠錢也得做。我覺得長遠的利益大於現實,只有中國的央企能接受這樣的任務吧。新能源汽車,光伏始終是靠政府埋單支持的項目,中國的製造業陷入了無法找到帕累托最優的困境,越來越大的規模,越來越小的利潤,想想也對,如果利潤很大,英國,美國也不會把工廠都遷到中國。

是時候好好開發內需了?

外貿肯定上半年沒戲了,除了我們多從國外囤點油,賣些醫療用品,估計很多東西都得停滯。有些企業在把產品低價放給國內,沒有渠道就藉助直播網紅帶貨,效果不錯。其實質量好,價格低,銷售額是可以的。但是外貿企業喜歡最簡單的事情,加工雖然掙錢少,但是量大,還是有利潤的,這次對這些企業就是要自己多動腦子,國內市場很大啊,你得自己開發啊。

目前能做的就只有開發內需一項了,其實國家一直覺得消費帶動經濟的作用不大,更多的功能是解決就業,一個大型工廠給政府帶來的財政收入是直觀的,GDP是實實在在能帶來政績的。精準而有效,不像消費即費力又傷神,效果還不佳。

但疫情之後如果還是如此想法,估計問題就嚴重了,幾個月的疫情已經沒有什麼進項,如果再不有所作為,很多私營企業會很受傷,會有大批企業倒閉。

現在最重要不是讓企業大幅獲利,而是讓企業不要因為資金週轉困難而倒閉,必須拓展渠道讓資金,貨物,運輸能夠順暢起來,所以大幅推行一些現金抵用券非常合適。

房屋交易和過戶應該減免稅費,汽車銷售可以給予補貼,家電類,家居用品等產品可以對國產品牌給予支持,補貼發放到企業,消費者直接享受優惠價格。

之前地方政府一直捨不得花錢的權利,總是喜歡自己花錢去購買服務,錢花了很多,買的東西實際用處不大,無非是修幾個公園,建幾條道路,搞幾個場館,總之就是錢花出去了,政府欠了一大批錢,實際效果並不佳,也沒人監督,實際拉動的就是一堆數字。

如果還要如此下去,只是少數人獲利,貧富差距將更明顯,社會矛盾也更多。還是要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實惠,把花錢的權利交給個體,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合理的消費方式,這個錢才能花到實處,才能激發老百姓的消費動力,是時候好好的改善內需了。

是時候好好開發內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