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位敢為世態執筆的巨匠

魯迅先生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為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出生在沒落封建家庭的魯迅經歷過世間的百態,也體會過社會的無情,當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放下手術刀拿起紙筆的時候,他的一生也因此走上了一條為後世所敬仰的道路。

魯迅——一位敢為世態執筆的巨匠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1918年五月在《新青年》上所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也代表魯迅這個名字就此打響。

書中所寫:“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到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而這篇小說便是以此為視角去看當時的社會,去隱藏性的揭示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

魯迅——一位敢為世態執筆的巨匠


書中有一段:“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仔細讀幾遍你便會去被裡面的邏輯所帶入,體會到作者的無力,即使自己知道所謂的真相如此,可仍然跳不出這社會大的環境,當時社會的黑暗在作者的筆下展現的是如此的刻骨。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孩子”於作業筆下更想是當時社會的希望,去拯救那些還沒有被社會侵染的白紙,去救救那社會的希望。

魯迅——一位敢為世態執筆的巨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