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抗疫風正勁,機器人如何順勢揚帆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王曉濤

1月24日,農曆除夕。當天上午9點鐘,達闥科技緊急召開了抗疫視頻電話會議,最初參加的只有5個人,到中午12點半時,在線的已經超過了50人,來自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1月24日我們成立了項目組,在已有產品線的基礎上,針對醫院、隔離點等特殊場景進行定向開發。”達闥科技副總裁兼CMO葛頎表示,截至3月16日,全國20多個省份近30家單位,達闥科技的5G雲端智能機器人已經部署了200多臺,“我們的清潔消毒機器人,每小時能掃1000-1200平方米,送藥機器人每天能夠運送26次物品”。

逆行抗疫风正劲,机器人如何顺势扬帆

圖為在醫院的隔離病房,一個小女孩趴在窗邊好奇地注視著走廊裡的機器人。

其實,達闥科技積極研發部署智能機器人投入抗疫一線,只是科技抗疫的一個縮影。日前,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處發起召開的“科技防疫優秀案例線上分享座談會”上,從社會安防,到智能醫療;從智能製造,到電商O2O,與會企業所分享的一個個最美機器人逆行者案例,展示了科技抗疫的力量,也使之成為此次疫情防控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他們也是逆行者

在深圳鶴洲檢查站,義警“黃田田”堪稱明星警察。它是優必選科技和深圳市公安局寶安分局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5G機器人,在高速檢查站擔任義警,配合警方全天24小時提醒過往司機提前掃碼登記,同時進行疫情廣播宣傳,減輕警力壓力。“按照6個小時一班警力部署,一天24小時,‘黃田田’可以幫警方節省4個警力。”優必選科技CBO譚旻說。

除了“黃田田”,優必選科技還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聯合研發了警用巡視機器人“建國”,它像一個小坦克一樣,能夠借用視覺進行巡邏和檢測,可以部署在高速公路檢查路口、高鐵站及公共廣場等區域。譚旻表示,“建國”與深圳公安共同奔赴抗疫一線,在高速公路重點地區執行巡邏任務,降低了交叉感染,可以“聽得清”“看得見”“管得住”。據介紹,短短20天裡,優必選科技20多個部門的150多名員工參加了科技抗疫。

在有關武漢疫情的新聞報道中,雷神山、火神山、金銀潭幾個詞頻繁出現,而這幾家重點醫院均應用了坎德拉科技研製的消毒殺菌機器人。營銷總監馮希龍表示,2月1日,公司高層召開會議後,就開始為雷神山、火神山、金銀潭幾家醫院專門研發消毒殺菌機器人、物流配送機器人。2月5日,坎德拉科技研發的第一批消毒殺菌機器人就到了雷神山和火神山。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白衣執甲的醫護工作者是勇敢的逆行者,而許多科技人員則無畏地結伴同行。

上海鈦米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針對醫療場景提供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1月20日,武漢市的一家醫院緊急聯繫上海鈦米機器人有限公司,希望後者提供部署消毒機器人。儘管當時很多物流企業都停業了,但公司領導毅然包車,帶著10臺消毒機器人和技術人員趕往武漢。鈦米機器人市場經理陳惟祺說:“我們目前累計已向100多家醫院提供各類機器人產品,其中包括武漢協和、武漢中心醫院、上海仁濟和兒童醫學中心等醫院。”

談起一個多月來的抗疫,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樹生頗為感慨。“2月10日,公司成立了研發項目組,當時為了降低復工風險,9個人到公司隔離辦公,吃住都在公司,記得晚上從辦公室回宿舍的路上,積雪沒過腳面,鞋裡都是雪。”環境不佳只是一方面,更困難的是原材料供應和加工,張樹生說:“我們當時只好在庫房裡面搜尋原材料,甚至從其他項目挪用,並用自己的機加工設備加工零部件。由於物流公司當時還沒有復工,公司就自己派出貨車,技術服務人員跟貨車一起到達工作現場。”

抗疫推動科技應用

在武漢的方艙醫院中,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顯然與眾不同。作為達闥科技聯合中國移動、中國普天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智能方艙醫院”,它以智能設備為基礎,4G和5G網絡為支撐,通過數字化運營、醫生護士的人機協作,實現與病人的互動和交互。通過智能床墊、物聯網手環,智能“大腦”能夠及時掌握病人和醫生護士的生理指標信息,如血氧飽和度、溫度等,真正實現智能的信息化管理。

據葛頎介紹,在智能方艙醫院裡,醫院護理類的工作,如測溫、巡邏、清潔、送藥、陪護等都由機器人完成,通過一個統一集中的醫療管理控制系統,可以實時管理、控制和調度各種機器人。“我們捐贈了六大類12套智能機器人產品,並統籌負責‘智能方艙’項目的建設和交付,所有設備3天之內交付,1周內完成調試上線。”葛欣透露,由於武漢洪山體育館智能方艙醫院運行良好,湖北省有關部門要求達闥科技進一步將智能方艙醫院項目模塊化、模板化,以便通過系統化提高國內醫院的運營水平。

在科技抗疫中通過展示企業先進的技術水平,從而贏得市場認可的不止達闥科技。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深度學習的優化實現了CNN的模型Shufflenet在邊緣計算上的有效融合,通過一個不大的“盒子”就能集成以前服務器、大平臺所擁有的性能,從而實現了平臺的快速部署。“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在全國落地了,近期國外疫情加劇,我們在中東、東南亞地區,以及歐洲部分地區都有相應的場景落地和應用,未來在支持國際抗疫中可能將得到更大的訂單。”曠視科技副總裁陳雪松表示,中國的技術不僅要應用於中國自身,也要走向世界。

作為一家專注於人臉識別的AI公司,曠視科技研發的測溫產品可謂是監測利器——產品延時低,測量速度快,每秒15人可同時測溫,識別速度小於0.5秒。特別是口罩遮擋模式,可快速對佩戴口罩的人準確測溫,戴口罩人臉檢出率高達98%。陳雪松介紹,曠視科技的測溫平臺實現了基於人臉、人體、體溫相關數據的融合。在口罩識別方面,主要有口罩預警和口罩通行兩種功能:前者在發現識別對象沒有佩戴口罩後可自動報警;後者主要應用於一些企事業單位,即使識別對象戴著口罩也能識別出是否是本單位的人。

坦率地說,為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些先進技術和產品快速應用於抗疫一線,其中也包括機器人。“抗疫推動了機器人行業走上前線,讓服務機器人提前了3-5年在公眾面前展示。”展望未來的市場,譚旻認為,在未來兩三年,醫療、醫護產業,乃至整個公共事務領域,將是服務機器人應用的市場重點。

產業鏈需全面發力

得益於更多的服務機器人應用於抗疫的不同場景,機器人從業者對行業發展的瓶頸和困難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上海仙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核心是移動機器人的控制和調度,針對機器人部署推出了一站式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公司市場總監楊麗認為,移動機器人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主要難點是在行業標準多、從業人員需要學習的情況下,如何儘快實現與醫院數據的對接。

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獨角獸企業,產品定位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智能機器人。公司商務總監修陶鈞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在對機器人的監管上,它是車還是人?如果是車的話,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在法律責任的判定上,它是一個法律責任主體,還是隻是一個交通工具?面對多機器人並行標準不清晰的現狀,如何實現多品牌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應用於同一場景?

對於5G及新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機器人行業寄予了厚望。修陶鈞認為,5G和雲計算應用於機器人,有利於提高半智能或半自動機器人對服務及時響應和反饋的速度。

機器人作為商品,除了產品的實際應用性能,成本問題同樣不容迴避。張樹生直言要“降低機器人產品的成本”,除了要降低原材料的成本,還要爭取“成本與功能達到最佳配比”,因為產品功能做得多,就可能導致成本的增加。“另外,我們還要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比如說降低能耗等級,降低耗材的消耗,提高免維護特性。”他說。

楊麗坦率地承認,目前機器人的價格還比較高,實施成本比較高,因此要整合整個產業鏈,一方面,要加速機器人技術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要降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從而降低最終的應用成本,推動機器人在更大範圍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