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舊時,紹興有十大古橋。為了方便記憶,人們把橋名的諧音和數字聯想在一起,編成了一首民謠: “一橋大木橋,二橋鳳儀橋,三橋三接橋,四橋螺螄橋,五橋鯉魚橋,六橋福祿橋,七橋蕺坊橋,八橋八字橋,九橋酒務橋,十橋日暉橋。”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一、大木橋

大木橋排名第一併非它的名氣最大,而是因為該橋名字中有個大字。大木橋是半圓石拱橋,拱高3.50米,淨跨4.80米,欄石高0.5米,全長17.50米。此橋橋拱正中有龍門石刻圖案。

地址:紹興市鯉魚橋東側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二、鳳儀橋(紹興話中,二、儀發音相似)

鳳儀橋在鳳儀弄北,即懊來橋。清嘉慶《山陰縣誌》中,此橋記為王儀橋。后王儀橋改名成凰儀橋,取“鳳凰來儀”之意。此橋拱高3.00米,橋拱跨徑7.30米,橋面寬3.05米,橋長10.55米。

地址:紹興市魯迅西路紅旗路交叉口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三、三接橋

此橋丁字形,同時跨三段河道,一橋代替三座橋。橋為清末建造,淨跨為4米,2.5米,2.3米,均用三塊並列的石板鋪成。橋面寬2米,欄杆高50釐米,寬16釐米。

地址:紹興市坡塘棲鳧村

四、螺獅橋(紹興話中,四、螄發音類似)

螺獅橋與筆架橋、躲婆弄、筆飛弄、局弄、營橋河沿、西街連在一起。如今已經很難尋了。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五、鯉魚橋(紹興話中,五、魚發音類似)

在紹興市區西小路入口,為跨越西小河的一座小橋。從規模來說,完全不敵勝利路上的幾座大橋。橋面幾乎與路相平,很多人會在橋上一睹西小路的美景。

地址:紹興市勝利路與西小路交叉口。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六、福祿橋(紹興話中,六、祿發音類似)

清代單孔石拱橋,南北向,橫跨洪溪,全長9.4米,面寬3.36米,淨跨5.58米,矢高3.53米。橋基建於自然山岩上,拱券呈半圓形,用條石錯縫砌築。橋面中央置定心石,四周鋪設鵝卵石,再外砌築石條一週,其中北側石條上鐫“福祿橋”三字。橋東西兩坡分設踏跺四級和五級,西側又設有下階平臺及單面緩坡。該橋古樸蒼勁,疏影如鏡,堪稱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結合,為研究紹興古代橋樑史提供了實物佐證。

地址:紹興市平水鎮岔路口村附近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七、蕺坊橋(紹興話中,蕺、七發音類似)

此橋原在躲婆弄裡面,後來搬到了與題扇橋相平行的地方。

地址:紹興市蕺山街東側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八、八字橋

八字橋作為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南宋寶祐四年(1256)重建,“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八字橋附近一帶,古民宅保存較為完整。

地址:紹興市八字橋直街東端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九、酒務橋(紹興話中,酒、九發音類似)

據傳,酒務橋之得名,是因宋時在橋畔有專管酒業的衙門——酒務署。古人就把酒務署旁的這座橋,呼作為酒務橋了。以後朝代更迭,酒務署不再設置,而這酒務橋叫順了,一直沿襲到了今天。現在人民路拓寬,此橋重建,而酒務之名不變。1990年,紹興市舉辦首屆黃酒節,其會址就設在酒務橋畔。

地址:紹興市人民路與倉橋直街交叉口

紹興民謠裡的十大古橋

十、日暉橋(紹興話中,十、日發音類似)

位於日池以西,勞動路口馬路上的6塊巨大板塊即是橋面。

地址:紹興市北后街與勞動路的交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