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强烈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第一心理

看着彩票得主喜提大奖,看着富二代挥金如土,看着朋友赢取白富美,再看看自己的存款和工作......

你是否曾感叹过:这都是命......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易经八卦到生辰八字,从阴阳五行到星座命理,人类为了探知命运真是煞费苦心。

随着潜意识和人生脚本理论,命运那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了,我们不用像古人一样求助于神秘力量来“逆天改命”。因为命运,从来不是天定的。

镜像关系

心理学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出,我们在心中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发展,最终呈现镜像的人生,这是心理学对于宿命论的解释。

我们的人生由多个选择构成,某一瞬间的选择决定了我们这一生的走向。

所以可以说,命运是一种选择:

选择努力还是慵懒、选择学文还是学理、选择去北上广还是回老家,这些选择往往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命运。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选择呢?当初有无数个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我们选择了那一个?

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选择。

我们的外在命运与内在意识,是镜像关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来判断他的内心是否充裕。

同样,当我们要探索命运时,也要先探索自己的潜意识。

案例

A女士是一位家暴的受害者,半年前和丈夫离婚。在这之前,她已经遭受了无数次的虐待。

即使是怀孕的时候,丈夫也会拿针扎她,嘴里还念叨着:不能吓着孩子。

半年前的那次家暴,丈夫打断了她的肋骨,如果不是邻居报警,她相信丈夫会打死她。

她来咨询的目的,是因为她发现她依然想着丈夫。对朋友们介绍的优质对象她都不为所动,甚至感到厌烦,而面对丈夫的复婚请求,她竟然心动了。

通过多次的沟通与探索,A女士找到了原因:在她幼年时,父母将她交给邻村的一个婆婆养育,而这个婆婆很少与她沟通。

婆婆通常会白天把她锁在家里,自己出去打麻将。而一旦输钱,回到家后就是对A女士一顿暴打。但是A女士太需要陪伴了,挨打是婆婆陪伴她的唯一方式。而她也就在潜意识中认为:我挨打,意味着我被需要。

后来父母将A女士接回了身边,但是面对善良的父母,A女士始终爱不起来。她一直希望父母能够打她一顿,但父母一直在尽力补偿她,对她很好。她认为父母这样做很假,她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最后,她找了一个家暴男,通过这种方式来填满自己。

知道了潜意识的想法,A女士也做了积极的调整。半年后,她接受了一个对她狂热追求的男人。

潜意识就是命运。

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认为”是潜意识层面的,没人会希望自己失败,但是失败的人很多。

这是因为我们头脑所能看到的都是意识层面的想法,而在潜意识中,也许我们渴求着失败。

为了探寻潜意识,你可以时刻觉察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尤其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想法和经常说的话。

一个人经常说的话,通常就是这个人的自证预言。

在下次面临选择时,你同样可以多一些觉察。

追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么选?看看能不能回忆起一些童年时的往事。

改变,没有一蹴而就

改变的关键,是体验。

当我们通过努力完成了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我们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在下次面对这件事或者更难一些的事情时,我们也会有信心去完成。

美国南方卫理工会大学曾做过一个“改变性格”的实验:

实验一共持续了15周,每周一开始受试者都会领取两个挑战,比如,你想变得更外向,那么你的挑战可以是在超市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更难一些的可以是在一个集体活动中毛遂自荐,担任领导者。

结果发现,这些任务的难易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完成它。

等到实验结束后,那些每周认真完成任务的人,即使都是很简单的任务,他的性格也发生了转变。

而没有完成任务的人,性格不但没有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转变,反而加重了自己原来的性格。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过“自我效能感”,它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先做一些小的尝试,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这里的关键是尝试,而不是难度。

每个人都有过一步登天的幻想,想一次就“干件大的”,成功了确实会对你的信心增加不少,不过失败了反而会打击你。

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偶然的一次成功并不能让你脱胎换骨,你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成功,这会一点一点的改变你的性格。

性格的变化,意味着处事方法的变化,当你面对同样的选择,你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那么,你的命运不就改变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