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種植紫雲英,效益有“四增”

3月25日,祁陽縣大村甸鎮顯塘村,千畝連片紫雲英如同鋪在大地上的織錦,五彩繽紛。遠處,養蜂人正放飛蜜蜂,飛入紫雲英花間採蜜。

這片紫雲英是顯塘村種糧大戶羅庚生等人,依託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種植的。自2017年種植紫雲英以來,羅庚生深受其益。他介紹,種植紫雲英可實現效益“四增”,即土地增肥、農作物增產、增加致富產業、增加綜合效益。

據瞭解,同塊土地種植紫雲英後,尿素施用量減少,土質得到改善,水稻實現增產、農作物品質得到提升。

國家現代農業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祁陽綜合實驗站站長高菊生等專家,通過38年稻稻綠肥輪作長期定位試驗研究,發現“稻、稻、紫雲英”輪作,比“稻、稻、冬閒田”種植方式,可提高土壤活性有機質,每畝水稻田減少化肥用量20%至40%,產量增加達5%至15%,土壤肥力綜合指數提高約0.1個等級。該實驗站還探索出集成機械播種、機械開溝、病蟲害綜合防控、盛花期機械翻壓等綠肥豐產輕簡化技術,方便群眾規範種植。

2017年以來,該實驗站主動與地方合作,大力宣傳推廣新的種植方式。至今,已在祁陽、祁東、東安、冷水灘和衡陽等5縣(區)建立示範區,累計推廣360萬畝、增加收入1.26億元。祁陽縣、東安縣綠肥播種面積分別由2017年17.5萬畝、16萬畝,增加到今年的22.5萬畝、19.05萬畝,每畝增收約500元。

除能帶動農民增收,種植紫雲英還有諸多好處。鮮嫩可口的紫雲英嫩尖,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每年三四月紫雲英盛花期,還可帶動鄉村旅遊。蜜蜂養殖業也因此得到發展。(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龍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