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变异巨鼠真的存在吗?这附近还存在其他变异生物吗?

lambda59


切尔诺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1点28分,切尔诺贝利军事化第二消防站接到火警信号,当日执勤的28位消防队像往常一样赶往了现场,当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场火灾的严重程度,以为只是普通的火灾。

凌晨2点10分,消防员们控制了反应堆屋顶上的火灾,当时在火灾周围散落了许多石墨屑,消防员们用手捡起来看了看说:这是热的。可惜他们不知道,他们手中握着的是核废料,这种物质能够破坏人体DNA,导致人类急性死亡,即使幸存,患有癌症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常人。

凌晨6点半时,切尔诺贝利所有的火灾都被扑灭,参与灭火的108人全部被送往医院,然而由于核反应堆的辐射强度太强(被炸开的核反应堆内部是3万伦琴,而500伦琴一小时的照射就可以导致人类急性死亡),先后有28人在随后的三个月里死去。

事故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宣布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设为隔离区,并将隔离区的居民全部迁走,为了在迁走居民时不发生动乱,当地政府并未解释为什么要迁走,只是告诉他们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收拾证件,以及一些重要的物品。

随后,前苏联政府又派出大量的军人、工人在被炸毁的四号反应堆上修建了钢筋水泥石棺,而且参与修建水泥石棺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暴露在核辐射之下,导致一大批工人因为核辐射患癌症、白血病等疾病而死去。

据统计,切尔诺贝利释放出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爆发的400倍,由于爆炸导致空气中的微尘粒子中携带者超量的核辐射,随着云层飘往周围地区,导致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境内都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当地超过33万6千人被迫撤离,死于核泄露事故的人至少在4000以上,受核辐射死亡的人数可能达到了上万人,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核辐射而疾病缠身。因此这场灾难也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现在,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了禁区,除了零星的游客之外,很少有人在此长期居住。然而隔离区里却成为了部分野生动物的天堂,其中就包括老鼠。

老鼠变成巨鼠了吗?

在我国某个科普读物上,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文章写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在这里遭受一群巨鼠的攻击,只有一人生还。

后来当地出动了大量军队以及各种轻重型武器,才把所有的巨鼠消灭。据说有科学家称这些巨鼠是因为接受超量的核辐射变异所致。

然而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因为如果老鼠真的因核泄露导致演化成巨鼠,那么该研究一定会登上专业学术期刊杂志,然而事实上,没有权威的学术期刊刊登过类似的内容。

再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仍有数千人在此工作,并一直持续到2000年12月15日,如果真的有巨鼠,早就被科学家发现了,不可能巨鼠从不攻击工作人员,只攻击来此考察的科学家。

因此,切尔诺贝利巨鼠一直被认定为谣言。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上分析的话,核辐射确实可能导致老鼠演化成巨鼠。这主要是因为核辐射是电离辐射,会破坏生物体内的DNA。

如果一个受精卵中的DNA被破坏,那么DNA上的基因也会发生突变,而突变是没有方向的,有些突变生物可能多长了一条腿,有些可能发育成畸形儿,但也有一些突变会导致体型变大。比如:太空果实本质上也是接受了超量辐射,其中就有一些基因突变变得体型较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体型变大,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切尔诺贝利有可能存在巨鼠,但并不代表着老鼠一定会突变成为巨鼠,这相当于你有可能会中彩票,但不代表你一定会中彩票。

据科学家观察发现,生活在隔离区的老鼠已经适应了辐射,它们的寿命和其他地区的老鼠大约相同。

总结

在切尔诺贝利禁区里,生活着几十种动物和13只狼,其中一只狼还不远万里走到俄罗斯寻找配偶。虽然大多数动物因核辐射患有肿瘤、白内障、脑萎缩以及发育不良的症状,尽管如此,它们仍在这里悠闲地生活,并展示出勃勃生机。

或许对动物来说,人类比核辐射更可怕吧。


钟铭聊科学


对于生物而言,变异是会随时进行的,不管它生存于何种环境。所以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有没有变异动物,那肯定是有的,但是说有没有“变异巨鼠”,答案是否定的。

生物的演化就在于大量个体组成的生物种群,每一只生物都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由此促进种群基因库的不断改变,而其中有一些可能更利于生物生存,因此相应的基因频率在种群基因库中不断地提高,最终使得相应性状在生物种群中扩散,成为一种主流的性状。而可以影响生物产生变异的因素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各个方面,核辐射作为一种因素也确实可以引起生物变异,而且切尔诺贝利区域内也有大片森林和众多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物的烟花变异,所以切尔诺贝利区域内存在变异动物是很正常事情,世界上各个角落的生物都有这种情况,但是随机的变异不一定会让生物的体型巨大化。

生物体型巨大化更多地见于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更高的宇宙辐射(β射线、γ射线等)、微重力、高洁净等因素诱导生物变异,但因为变异是随机的,变成啥样我们不可能知道,根据以往的实践,经太空环境洗礼的植物种子,有的死掉了啥也长不出来,有的会长的更旺,有的却更加弱小,只有将变异的种子种下筛选产生对人类有利性状的品种,然后经过杂交等方式使性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性状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目前我国太空育种产生的最大的南瓜重300多斤。

单一的核辐射并不一定能使动物体型巨大化,核辐射对生物的基因有较强的伤害,有强烈的致畸和致癌作用,而且体型通常不是单一基因控制,核辐射也像宇宙辐射一样不能使生物的基因大范围突变,那只会导致生命物质改变过多而致死,老鼠的生活模式(繁殖力强、天敌众多),导致它们的体型受限,更大的体型奔跑、隐蔽可不会像小体型那么有利,更容易被捉到,而且如果巨鼠真的存在,以传闻中的战斗力加上它们自身的繁殖能力,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占据整个切尔诺贝利,仅仅是那一片森林的环境产出使不够它们吃的,必然会向外扩张。但是在切尔诺贝利周边却并未有那么多的目击事件,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要知道80年代的照相技术已经很先进了。

其实老鼠也有一些天赋异禀,就像人类中的巨人症一样,个头比普通个体大很多,但是都是偶然出现,且不具备遗传或者遗传影响较小。切尔诺贝利巨鼠看样子只是一个无聊的传言,但是当地确实因为核辐射残留出现过很多畸形动物,它们很多一出生就死亡,没有长大的机会;当地周边白血病等发病率也较高一些,除此之外没有特别诡异的事情,事实上由于核辐射剂量的降低,区域内野生动植物比人类还在时更加繁盛,而也已经有人逐渐迁徙到周围生存。


来看世界呀


切尔诺贝利变异巨鼠真的存在吗?这附近还存在其他变异生物吗?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的痛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紧迫,在大力发展传统石化能源以及风电、水电等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放射性元素的核裂变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优势,于是核电逐渐发展起来。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50年代前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宁斯核电站。

相较传统的发电模式,核电站所提供的能源产出方式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所用原料少,仅用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便可以产生大量能源;清洁无污染,在严格的密闭措施下不对外释放污染物质;不会加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电效率较高,同时发电成本相对较低,等等。但核电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会产生放射性废料;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核泄露;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产生一定的热污染;前期投入成本过大等等。

1986年前苏联境内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就是一起严重的因管理不当引起的,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1986年4月,位于前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起火,大量的高能辐射物质随着爆炸被输送到空中,产生了严重的放射性物质泄露,直接引发周围区域超过4000人死亡,33万名居民被撤离,很多人因此患上了白血病、癌症以及肢体畸形等疾病,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爆炸周围半径30公里的区域,植物大量枯萎,动物基本全部逃离或者死亡,呈现异常荒凉的景象,成为截至目前人们心头仍然抹不去的阴影。

核辐射对动植物的影响

从此次核事故对动植物的影响来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植物凋零枯萎、动物活动程度降低并且后代容易发生基因缺陷。

对于植物来说,核电站周围区域500公顷左右的树木,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在80-100戈瑞之间,大部分松树、桦树和杨树树叶很快发生凋零和死亡。而在此区域之外,当辐射剂量下降到10戈瑞后,一些植物仍然会发生叶片卷曲、株体发育迟缓等问题。

对于动物来说,由于动物具有活动性,而且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会在不利因素影响下进行规模性的迁徙,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种群的影响不是太大。而对于迁徙性不强的本土动物,比如人类饲养的牲畜、蛙类、昆虫等,在受到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一定上存在着繁殖能力降低、种群数量下降、甲状腺萎缩等问题,有的还发现存在着新生代个体的基因缺陷。

核辐射对基因的影响

之所以核辐射会对动物和植物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核辐射释放的高能粒子流可以改变人体高分子结构,使基因表达发生相应变化。

常见的高能辐射,是以X射线、伽马射线、阿尔法射线和贝塔射线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些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也就是说具有高游离性,可以将组成生物体分子或者原子中的电子给“撞击出去”。

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着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因素是DNA的表达方式。从DNA的构成来看,它们是由4种碱基对所构成,而每个碱基对都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之间通过化学健相连接。碱基对的连接,在化学层面上看是属于氢键连接方式,通过氢键分学力的作用,将不同的原子通过电子进行联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高强度的核辐射照射到生物体,那么在高能粒子的“撞击”下,DNA中的碱基对就会被电离甚至破坏,碱基对就会有一定的几率发生错位,基因表达方式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和质量。因此,会造成相应细胞功能的紊乱、变异、失活,在个体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生物活性降低、生殖能力下降、机体畸形、基因疾病甚至死亡的发生。

切尔诺贝利变异巨鼠真的存在吗?

通过以上核辐射对生物基因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高能辐射对机体的DNA肯定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过,这种破坏引发的碱基对混乱是随机的,并不会单单指向一个宏观个体机体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假如控制体型发育的基因受到损坏,那么既可以使该生物体型变大,也可以使之变小,也可以使之失去生长能力。从之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人们的确在核电站周围发现过体型比一般鼠类要大的老鼠,但是没有一些照片显示的那样夸张,很多照片都是后期人工处理过的。

根据科学家们的监测研究,在切尔诺贝利核泄露引发的高强度核辐射影响下,更多的是出现植物枯萎、生长缓慢,以及动物发生畸形或者癌症的状况,而体型变化差异过大的动物倒是很少发现。

令人欣喜的是,在近30年的自然恢复状态下,切尔诺贝利周围的生态环境日益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植物恢复速度令人惊叹,很多动物也重新回归,呈现出一幅“世外桃园”的生机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