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岩:一路走出的风景

结束了电视剧《舞台姐妹》的拍摄,苏岩就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在美国,她享受着几年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闲适:在宽阔的大街上漫步、在咖啡厅静坐、在街心花园里休息……这样的感觉已经被她隔绝好几年了。不停地接戏、拍戏、做宣传、出席各种活动,疲劳渐渐地包围了她的全身。“我要休息一下”,率性的苏岩做出了这个决定。


人生的路有时的确不能走得太急,那样会来不及抖落尘土和风霜。休息下来,也静下心来,苏岩一点点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点点规划着将来的演艺之路,觉得收获颇丰。有了大把的时间,她的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她读书、听音乐、上网,每天做着平时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她把自己美国之行的点点滴滴发到博客上,和自己的粉丝一同分享……这个做事一向爽朗明快的女孩,她的生活中同样也是一片阳光、一片透明。


苏岩:一路走出的风景


曾经的“准谋女郎”


在片场得知苏岩入围第30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消息时,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张艺谋非常高兴,并希望在颁奖礼那天也听到她的好消息。

张艺谋捧红了不少明星,苏岩是个例外,且说她是“准谋女郎”吧。实际上,苏岩与电影结缘完全归功于张艺谋,苏岩首次“触电”就是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虽然苏岩只有几场戏、几句台词,但她却是张艺谋亲自选定的演员。当年苏岩在《活着》中扮演一个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小护士,张艺谋坚持要选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来演,于是副导演到苏岩当时就读的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挑选演员,看过众多候选者的录像后,张艺谋决定用苏岩。张艺谋曾说:“拍《活着》的时候,就看出苏岩有很不错的潜力。”果然,这些年她的表演有很大的进步,很生动、也有力度。


“在这拨青年演员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张艺谋不愧为一双慧眼,苏岩果然成了演艺圈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从《都市丽人行》中的韩平、《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到《梦开始的地方》中的温小雅、《蓝色马蹄莲》中的凌若雨……苏岩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张艺谋给了她一个电影梦,而她给自己的工作计划中除了电视剧外,每年必须有一部电影。“我不会可以去侧重电影还是电视剧,但是如果好的电影和电视剧有冲突的话我会选择电影。”《长恨歌》之后,有香港导演仅仅看了片花就向关锦鹏打听苏岩的情况,可见她的素质得到了关注。“我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到现在,当国内那些偶像派的女演员正在转型的时候,我已经在这个行列站得很稳了。我不怕渐渐老去,因为我不是靠青春的,我要靠实力向各个最佳女演员奖冲击。”这出自于苏岩在2005年华表奖优秀新人奖提名时说的话。那年,华表奖被出演《孔雀》一片瞬间走红的张静初夺走,但是苏岩并不认为自己输了,相反,自己的好时间才刚刚来到。


苏岩:一路走出的风景


要实力不要炒作


苏岩走进了电视剧《舞台姐妹》剧组。
自成功出演了《长恨歌》中的蒋丽莉之后,苏岩的30年代小资女人的扮相就深入观众。这次翻拍经典影片《舞台姐妹》,制片方选择苏岩饰演温和,乃至在剧中反差极大的邢月红,导演巴特尔说:“我们毫不犹豫地定下了她,虽然她是山东人,但是她却能演出苏浙女人的精致与韵味,相信她也能演好月红的转变。”苏岩觉得出演月红是另外一个台阶:“从前没有挑战过经典角色,这次打算把月红当作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因为这个角色性格多变,并且是个演越剧小生的天才,前期我看了很多越剧表演,学习反串的神韵。”不错,这个温文儒雅的女孩的确吸引人们的注意。苏岩虽然出生在山东,却有着南方水土孕育的细腻雕琢的可爱之美,难怪剧组在众多的美女中挑中了苏岩。


国际华人导演李安的电影,曾经吸引了多少娱乐媒体的注意。这一次,苏岩是以一个小角色进入剧组的。“无论是怎样的角色,我都会用生命中的‘真诚’来面对,主角、配角、小角色对我来说,都是在一个天平上,只是在诠释人物角色的时间、角度上有所不同……”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岩说了这样一段话。苏岩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戏,认真地听取主创人员的意见。在紧张的拍摄中,李安对苏岩的表现十分地赞赏、满意。就在最后一天,苏岩这部分戏杀青后,李安导演在片场以360度的(这个不要)热情拥抱庆贺苏岩所付出的努力。作为含蓄内敛的李安导演,在此时的这个动作的寓意,对演员的一种肯定是言语所不能及的。

一部反映现代都市人心理隐疾的28集电视连续剧《心火》,受到了全国观众的追捧。不少观众表示喜欢剧中女主角沈冰,并对她的遭遇和未来捏了一把汗。扮演这个角色的青年演员苏岩表示,为了这个电视剧,她已经“发疯了”。在剧中,苏岩扮演的沈冰被秦海岚下药,一度陷入疯狂状态,也算实现了苏岩扮演疯子的愿望。实际上,演“发疯的戏”需要演员相当大的爆发力,一场戏下来耗费大量体力,苏岩连续演多场“发疯”戏,几天下来,嗓子全哑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苏岩墨守着自己的诺言:向实力派演员的目标进发。眼下,她走得顺风顺水、一路欢歌。


苏岩:一路走出的风景


身边处处有学问


虽说是山东女孩,苏岩的相貌和气质却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温婉与柔媚。在性格上,她也有着南国女子一样的细腻。她的一双大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生活,在片场,在街头,在异国他乡,这些生活中的发现给她带来了不可多得的阅历。


在《活着》中,苏岩扮演一个产科护士,满手是血的从产房出来找家属。为了防止苏岩手套上化妆的血迹有变化,出现前后不接戏的情况,张艺谋不让苏岩用已化了妆的手吃饭,派人每天喂苏岩吃饭,连“喂”了三天,以保证分段拍出的戏,能丝毫不差地衔接。


苏岩在片中有一句重要的台词,剧本上原来写的是“病人家属,快来呀!快来呀!”可在实际拍摄中,拍了好几条,张艺谋仍然觉得苏岩焦急、急迫的语气不够。于是张艺谋让苏岩去掉“快来呀”中的语气助词“呀”字,将整句话改成“病人家属,快来!快来!”,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语言和形态的效果。一字之差,除了对张艺谋的佩服,苏岩也深切体会到电影表演奥妙无穷。张艺谋对细节要求如此严谨,一丝不苟,让第一次接触电影拍摄的苏岩叹为观止,在年仅18岁的苏岩心里,电影更增加了无比的神圣感。

在《长恨歌》的整个拍摄过程中,苏岩感慨地说“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是上世纪30年代的戏,导演要求她和郑秀文不能为了漂亮把睫毛夹弯,因为那个年代是没有睫毛夹的。除了指甲油的颜色是专门配对的之外,就连平时被旗袍遮住、几乎看不到的丝袜也是特意从香港带来的。因为那时的丝袜后面都有一道接缝,而现在的丝袜是没有的。关锦鹏导演的细心和耐心,给了苏岩一种震撼和敬佩。她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以后也要精心地做好每一个细节,让细节来成就完美。


在《长恨歌》这部电影里,苏岩和郑秀文是第一次合作,苏岩对郑秀文的敬业精神感触很深:“郑秀文国语基础不好,为了拍这部戏她专门请了老师学了三个月普通话。郑秀文虽然拍戏经验老到,但她拍起戏来依然很拼命,每时每刻都在琢磨人物。和我在一起的话题基本上都是角色,经常商量这段怎么拍。” 因为这部戏,苏岩和郑秀文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拍完戏,两人还经常通电话、发短信,经常过问对方近况,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对方的祝福。


这个幸运而坚韧的女孩一路走来,相信无论走到哪里,迎接她的都会是一片阳光。


苏岩:一路走出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