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参天:特立独行的参天“大树”

《黄金大劫案》中,李参天饰演一个伪装成剧组工作人员的革命党——制片武。


李参天:特立独行的参天“大树”


学习表演生活化


在《黄金大劫案》的拍摄中,宁浩采用了一批新人,并且在剧组筹备期间,提前组建了一个“宁浩演员培训班”,通过网络、视频报名,在专业及非专业的人群中寻找适合这部电影的演员,进行录制视频、试戏、约见、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李参天就是其中被选中的一名学员。


培训的十天是紧张、快乐的。与大学中的表演学习有所不同,老师们“去繁从简”,挑出教学精华,将训练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斯坦尼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另一种是布莱希特表演体系。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揣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完全融入角色中,除了演员本人的性格之外,也要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务求写实地演活角色,并在表演中做到“自信”,“自由”,“自己”。在培训班里,大家表演的都是即兴小品。也许是因为上大学的时候做过编剧和导演,李参天每一次的个性表演都能让其他同学眼前一亮,同时也让导演看出他表演编排中的非正常化。与此同时,宁浩导演也对他本人提出了关键性建议: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头脑里不应该有导演、编剧、演员三条思维同时进行的情况,因为正常生活中没这样的人。


影片拍摄前,导演还特意让训练班中的学员们提前跟戏中的主演黄勃、郭涛、刘桦等实力派演员进行沟通,让大家尽快成为朋友,消除与明星对戏时的紧张和障碍,更准确地把控人物。


李参天饰演的角色因为姓武,又是在剧组里做制片工作,所以叫“制片武”。制片武是一个有着典型“假、大、空”性格的人,用一副大哥的外表来掩饰其内心的脆弱和自卑。其实,李参天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内心与外表不太相符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面如“水浒”,心如“红楼”。他戏中的造型也与他本人生活中的装扮一样:长头发,络腮大胡子。由于制片武的多次意外,才能让主人公“小东北”发挥出应有的特性,因此他也是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拍摄过程中,制片武有很多需要摔、打、飞踹的动作戏,对于腰部有伤的李参天来说,这是一个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剧组还专门为他准备一个大垫子,只要不拍戏,就让他躺在垫子上休息。剧组的工作人员时常还会给所有演职人员准备零食和点心,非常人性化。


李参天:特立独行的参天“大树”


社会青年的转变


李参天原名李健,出生在东北鞍山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喜欢画画,国画、油画、雕刻信手拈来,算是当地的一个民间艺术家。与家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李参天是先参加工作又流落市井,之后才上的艺校,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的。因此在饰演一些社会青年、市井小民的角色时,他的表演游刃有余,也更为真切。


16岁时,李参天在大连的一所大学里学习装潢设计,同时在本校勤工俭学当校警。2000年他彻底放弃学业,“回归”到社会,开始为自己喜欢的行业奋斗。李参天是一个非常喜欢动物的人,于是他就开始研究观赏鱼,从天津到鞍山来回运输观赏鱼,再到鱼市上卖掉赚钱,那年他17岁。在后来做爬行动物生意的时候,恰巧得知附近的胡同里有一个艺术学校,可以学习声乐、乐器、舞蹈和表演,于是他萌发学习表演的冲动,其原因只有一个:想通过学习表演,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人生。学习表演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但不管李参天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父母都尽力地支持。


李参天从小就不喜欢跟别人一样,比较特立独行,他认为男演员“不长一帅便得一怪”。于是他在中戏读大一的时候开始蓄长发留胡子,这个造型也受到不少导演的青睐,其中就包括宁浩。李参天思维很独特,在中戏上学时比较吃香,每次交的作业很受老师喜欢。他也成为表演老师杜海鸥的培养对象,经常得到一些写剧本、导戏、做舞台美术的机会。海鸥老师告诉李参天要多方面接触,不要急于拍戏,将基础打扎实。老师的细心教导让李参天受益匪浅,同时他也从写剧本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李参天:特立独行的参天“大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