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大山深处养蜂人 走出一条甜蜜致富路

【垣曲县】大山深处养蜂人 走出一条甜蜜致富路

在大山深处,在垣曲县毛家湾镇朱家村,有这样一个村民,他叫李红民,他不善言谈,一说话脸就红,但是说起养蜂技术就侃侃而谈。说起他来,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些年,李红民是有名的可怜人,在年轻学木工的时候,大拇指被电锯割断,再加上文化程度低,没有别的手艺,吃的就靠三亩半地庄稼,花销就靠十几只鸡生鸡蛋卖钱。与此同时,他结婚时东拼西凑的债务,父亲生病以及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欠款,十几年了都还没有还清,一家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贫贱夫妻百事哀,他和妻子的婚姻在日复一日地吵闹中走向了终点,这一年,大儿子12岁,刚上初一;小儿子7岁,才上小学一年级,看着哭天抹泪的两个儿子,看着破破烂烂的家,李红民眼圈红了,从没有过的沮丧、委屈、窝囊涌上心头,他不知前面的路怎么走。

天无绝人之路

2014年,生活窘困的李红民在得知国家扶贫政策后,主动申请并经过评议公示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大男人,带两个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怎么让这个悲观的男人站起来,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变成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心头大事。在下乡走访中,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边帮他收拾家务,一边与他谈心交流。扶贫先扶志,工作队和村“两委”不断鼓励他,给他加油鼓劲,在发展生产、增收创收等方面帮他积极想办法。渐渐地,他对生活的热情被点燃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悄悄在他心中萌芽。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4年注定是李红民奋斗的一年。

大山深处来了一位养蜂人,在蜜源充足的朱家安营扎寨,李红民和他成了朋友。在不断的交谈中,李红民豁然开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建立蜂场,尤其是李红民所处的北湾沟,西北面有蜜源植物槐花树、荆棘林,背风向阳,院子前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且院子周围有稀稀疏疏的小树,夏天免遭烈日,是理想的建蜂场地。李红民重新捡起自己的木匠手艺,就地取材,用山上的废旧木头,自己做起了蜜箱。

他从邻居家借了钱,养蜂事业就这样开始了。为了将养蜂技术学到位,李红民把外地养蜂人安置在自己家里,与他同吃同住。他在学习养蜂过程中,被蛰得鼻青脸肿,多少次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想,那些外地养蜂人,不远千里到这穷乡僻壤来养蜂,我一个本地人,只要肯吃苦,勤钻研,不抛弃不放弃,怎么能干不成呢?凭着一竿子扎到底的韧劲,他的养蜂事业逐渐有了起色,甜蜜的生活向他敞开了大门。

李红民的养蜂规模逐年壮大,从最初的5箱、9箱,到30箱,再到60箱。收入也从原来的3000元到3万元,再到现在的5万元。李红民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查蜂、认王、摇蜜、并群、换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这养蜂事业中嗅到了小康的味道。

从养蜂知识的空白到如今的养蜂技术“大拿”,李红民经历了许多曲曲折折,想过放弃,想过另觅生路,但是凭借对家庭的担当和对养蜂的浓厚兴趣,他坚持到了最后,他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滴“蜂蜜”。现在回想起来,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

从2014年开始,为让李红民更好地养蜂,朱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种渠道帮助他,村“两委”为他报了养蜂培训班,驻村工作队帮他搜集养蜂技术、投资成本、协议风险分析、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帮助他两个儿子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大儿子李林峰享受了“雨露计划”助学金,小儿子李江峰享受了“两免一补”、北京福星公益教育资助,初中毕业后到太原慈善学校学习厨师专业。从2016年开始,帮扶单位帮李红民销售蜂蜜,打开销售市场,因产蜜来自深山,无污染无添加,晶莹剔透,属纯天然蜂蜜,到他家买蜂蜜的络绎不绝。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引领下,李红民终于摆脱了固步不前、犹豫不决的思想包袱,甩开膀子,投入到致富门路中去,2017年底,李红民全家终于脱贫致富,2019年,他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充满干劲。他坚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自己的不懈努力,养蜂事业必将越来越好,下一步,他有信心在致富路上带领更多群众大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