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一座老屋就是一個故事、一部歷史、一種文化。梅江區人文底蘊深厚,城區的素牆黛瓦靜默如畫,郊外的綠水青山引人入勝,800多處圍龍屋、槓屋、堂橫屋、中西合璧的傳統民居星羅棋佈,其中20多處古民居被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給城市帶來古韻氣息。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和“詩畫梅江、文明客都”建設不斷加快,梅江區古民居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一座座煥發新生的老屋,成為延續客家傳統文化、講好梅江故事的重要載體。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鈞質樓已是備受歡迎的星級民宿和客家文化展示廳。

挖掘歷史資源 翻開活化篇章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山大學等一批廣東學校遷往粵北山區梅州等地,在烽火歲月裡艱苦辦學。為進一步整理、保護、活化抗日戰爭時期華南教育在粵北堅守辦學的歷史,202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工作要求。經開展史料蒐集、現場踏勘、史料核實研究,中山大學在抗日戰爭時期共有11個學院遷移到梅州市內,其中梅江區城北鎮的守成居、雲漢樓,西郊街道的安善廬,分別是中山大學文學院、女子師範學院和理學院的舊址,是為數不多的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築。

守成居、雲漢樓均位於城北鎮古洲村曾龍岃,兩座老屋至今仍有曾氏後人居住。沿著古洲村的曾子文化公園,記者先後走訪了建於19世紀20年代的守成居和1936年動工、1942年竣工的雲漢樓,前者是客家傳統民居,後者為中西合璧的華僑民居。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1936年動工、1942年竣工的中西合璧華僑民居雲漢樓。

“守成居是我爺爺建的,不遠處的雲漢樓則是爺爺的侄子建的,他倆都曾到留尼旺謀生,事業有成後回鄉建了房……”倚靠在老屋門前,72歲的曾照學講起了守成居的“誕生記”。“清朝末年,我爺爺曾紀守在青年時期走出大山,過番到留尼旺做生意。可能是客家人葉落歸根的觀念深厚吧,有了積蓄後,他就回鄉建了守成居。”曾照學說,舊時交通不便,他爺爺回一趟家鄉得漂洋過海3個月,克服人工運輸建築材料等坎坷,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守成居前後歷時3年多才得以建成。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建於19世紀20年代的客家傳統民居守成居。

“近百年來,這座房子住過五代人,我從小聽父輩講述爺爺艱苦創業的故事長大,對老屋很有感情。”曾照學說,平日他堅持清掃房屋,還曾對老屋外立面進行修繕裝修,盡力維護好祖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他透露,他也擔心房屋會因失修而坍塌,或在數十年後變成平地,消失在子孫後代的記憶中。“去年底,中大專家到現場考察,區政府領導也在近期來調研。如果老屋能夠申報為文物保護單位,修繕保護起來,我們是非常支持的。”曾照學感慨地說道。

科學規劃項目 豐富傳承載體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歷史文化名片。梅江區走出了中國藝術大師林風眠、傑出政治家黃遵憲、紅軍首任參謀長朱雲卿等一大批著名人物,他們的故居成為後人瞭解歷史文化、傳承先輩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位於攀桂坊的黃遵憲紀念館不斷優化服務,提升周邊環境。

林風眠故居名為“敦裕居”,位於西陽鎮閣公嶺村,建於清代,1900年11月23日林風眠先生在此出生。今年是林風眠誕辰120週年,為高質量辦好相關紀念活動,梅江區科學規劃故居保護和活化利用項目,實施“七個一”工程(一個故居修繕、一個紀念公園、一個紀念館、一個寫生基地、一個塑像、一個閣公嶺村美麗鄉村規劃、一個提名),凸顯名人文化內涵,擦亮名人文化品牌,全面提升“風眠故里”形象。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正在修繕的林風眠故居。

記者近日在林風眠故居看到,幾名工人正在屋頂對瓦片進行更換,故居的鵝卵石路面、房間門框也待翻新,現場一派繁忙的復工景象。“為提升故居的周邊環境,我們正在向村民集約120畝水田打造水稻景觀,目前已集約了85%左右,雖然人均地少,但村民都很支持建設。此外,立本小學後方將新建一個紀念公園,公園的休閒步道已進場施工。”閣公嶺村黨支部書記鍾惠瓊說,林風眠故居曾在2010年進行過整體修繕,近年來,林風眠先生這張名人名片被越來越多人所知曉,故居吸引了眾多市民、外地遊客、專家學者、美術生等群體慕名前來。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梅江區厚植文化沃土,將張家圍留餘堂等46座保存現狀較好、人口集中的圍龍屋打造成了城鄉文化俱樂部;朱雲卿故居成了黨員幹部接受革命教育的紅色基地;位於攀桂坊的黃遵憲紀念館不斷優化服務,提升周邊環境;鈞質樓已是備受歡迎的星級民宿和客家文化展示廳;玉庭樓從破舊老宅變成創客空間,桂芳樓的多功能園區“變身計劃”也將在今年提上日程……梅江區一批古民居已迎來“新生”,另一批還在蝶變過程中,它們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歷史,衍生出不同業態,卻都歷經歲月變遷而屹立不倒,在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的推動下重新煥發光彩。

老屋“活起來” !修繕保護古民居,快來看看ta們怎麼做~

從破舊老宅變成創客空間的玉庭樓。

撰文:江嬋 曾仕謙 鍾偉才 溫巨巨 魏鍵華

攝影:吳騰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