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等待疫情衝擊後的低估機會

■文興

現在考慮股市不能離開當前最大的一個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抓住這個背景才能直指要害。

回看今年春節後的A股市場,節後開市投資者就迎來了一波巨大的衝擊,這是股市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影響的第一波反應,上證指數跌至2685點,可算是股市對疫情的預期。不過,隨著各種抗疫舉措實施,全國集中力量援鄂抗疫,股市一路回升到3058點,基本收復失地回到節前水平,之後回落至2878點。伴隨疫情有效控制,A股一週後上摸到3074點,這是節後上證指數恢復的最高點位,之後用了十個交易日下探到2646點,創出2020年以來的最低點。不過,這次下探是伴隨著美股連續暴跌失控,回到道瓊斯四年前的水平而出現的,這裡既有擔心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有北上資金大舉撤退的因素,當然更大的背景就是疫情在全世界的擴散蔓延。因此,筆者把這次衝擊與節後衝擊共稱為二次衝擊。

我們知道,股市底部往往是投資者最恐慌的時候。就疫情而言,恐慌情緒往往不是疫情新增確診人數達到最高峰的時候,而是增長速率最快時對人們的心理衝擊非常最大,一旦增長速度平緩,擔憂情緒將會隨之減弱。一般而言,股市會提前反應,比如2月3日A股大幅下挫,之後便止跌回升了,當時正處於抗擊疫情的攻堅過程。

二次衝擊跨度為39天,用力方向都是向下,市場含義明確無誤:考驗股市的下檔支撐,因為疫情造成停工停產停業,經濟被按下暫停鍵,投資者考慮的問題,就是疫情對未來及當下日常生活的影響。

不過,對比美股和A股這39個交易日的表現和各自環境卻明顯不同。先說美股,受益於美國十年經濟增長、金融危機後的種種變化,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過去十年,美股經歷了超長牛市,其中部分公司表現尤為亮眼。公司異域,成長同理。但是這次美股反覆熔斷暴跌的原因,還是美國經濟自身出了問題,股市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波音公司。按我們的理解這是國之重器,把它稱為世界高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也不為過,但波音的年報只能讓人長嘆一口氣:一隻爛股!

大家都知道,由於737MAX設計缺陷,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發生了兩次飛機失事事故,但股價並沒有出現大幅度波動,到這次出現70%以上大跌,波音最新一期的財務報表上,營業收入下滑,淨利潤虧損都可以理解,畢竟出現瞭如此重大的設計缺陷,收入受到影響很正常,但是波音的每股淨資產居然是負的!要知道,除了2019年虧損,之前都是鉅額盈利的。筆者在現金流量表的籌資活動中找到了答案。波音每年籌資現金流大幅流出,其中從2013年開始,大頭都是用於回購以及支付股利。籌資活動流出的量,甚至超過了公司當年的自由現金流。資產=負債+權益(淨資產),波音的管理層把每年賺到的現金都拿去回購,也就是資產和權益同時減計,從2013年到2019年一共減少的金額達到434億美元,同時又送給股東208.4億美元股利。這抵消的640億美金,直接造成了公司的負資產。波音是歐美跨國公司的一個縮影。CEO面臨超低的利率以及討好股東的訴求,理性的選擇都是儘量增加借貸同時註銷淨資產。設計美好未來,財技一旦面臨風險,後果不可控制,因此美股的風險來自企業的高槓杆舉債。

再看A股,反覆測試底部是基於經濟下行之中,可以說A股的每一次向下的衝擊,都預備了回身向上的突破。投資A股必須擅長兩種方法:基本面分析與市場分析。所以,掌握方法的投資者可以賺兩種錢:由於基本面改善帶來的收益、由於基本面被低估帶來的收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國已得到有效控制之際,我們很難得出股市底部在哪裡的結論,但股市結構調整的機會已出現,即有的公司因防疫而受益,如快遞、小家電、超市、在線教育、食品、醫藥等板塊,也有由於受疫情衝擊還難言止跌的汽車、航空、旅遊、公用事業、銀行、地產、鋼鐵、石化等板塊,它們的低估有可能已經出現,也有可能還沒有出現。那麼,我們就等待吧。筆者一直有一個觀點:等待也是投資。為了防疫我們已經把自己關在家裡兩個月了,為了盈利還怕再等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