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法律行业的“入侵”?

天同诉讼圈 | 律师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法律行业的“入侵”?

天同诉讼圈 | 律师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法律行业的“入侵”?

青年律师:“互联网+法律”是一个现在很火的趋势。甚至有人说,互联网可能会颠覆法律行业,这让我和许多律师同行都觉得害怕。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互联网的入侵的?

蒋勇律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互联网要所谓的“侵入”到某个领域,其实也要依靠这个领域的力量。

比如说滴滴打车,不都是出租车司机开的车吗?又比如说Uber,不也都是私家车车主自己开的车吗?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连接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让供需双方直接对接了。所有用户的需求都可以被直接采集,从而被用于分析和服务的改造。如果这个行业原本就是非常完美的,那么这样的连接是无法对资源配置发挥作用的。但是如果这个行业还存在着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地方,这样的连接就可以改善它。

所以,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去寻找那些传统产业里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够好的地方,用连接来改变它们。对于这种改变,我想每个行业都应该持一种欢迎的态度。因为它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第二个层面,就是对于任何你不喜欢,或者对你有不良影响的互联网产品,办法很简单,就是卸载它,不用它就是了嘛!

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实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讨好你。因为只有把更多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才能产生作用,它的产品才会有价值。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用户就是“大爷”,互联网公司会来求你的,我们根本就不用害怕。

就拿无讼自己的例子来说,我们的摄影师在全国各地跑,为律师拍摄专业的职业照,其实也就是希望帮助律师们完成无讼名片上的资料认证,完善个人形象照,让律师们更好地在互联网上展现我们的形象和专业能力。

如果你不接受,当然可以永远不用。互联网产品能够服务的,也仅是那些愿意使用它的人。只是,这些愿意使用的人或许有机会参与到一次变革当中来,而这些变革未来或许会吸引那些原本不愿意参与的人也逐渐参与进来。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害怕互联网的发展。更何况,咱们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化还不是所谓的“门外的野蛮人”来搞的,而是我们做律师的人自己在做。

对于行外人来说,他一方面会觉得搞不懂,因为法律这个专业服务领域毕竟和其他领域太不一样了。另一方面,他会觉得这个市场体量太小了,他花那么大动作进来不值得。

而我们自己这帮做律师的人呢,会觉得这个市场小就小吧,反正我这辈子已经和这个职业“绑定”了。所以我说,早期的法律互联网创新一定是这个行业里面有情怀的人来尝试,都是自己人来干的。

青年律师:我想请教您一个关于互联网营销的话题。现在大家都说律师营销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连接,一个是成交。成交阶段当然取决于自己有没有超出客户预期的产品,但连接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打磨好了产品,怎样才能通过互联网跟潜在客户产生连接呢?

蒋勇律师:你问到了一个本质问题。一个产品要想推出去,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要好,二是渠道要畅通。那么,在有了极致的产品之后,什么样的渠道才能让更多用户知道你的产品呢?

过去传统的渠道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做广告、做培训等等。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这些渠道其实是不精准或者低效的,更好的方式其实是依靠产品本身的传播力量把它传播出去。

首先可以想到的一个方式,就是借助专业人群的社群力量。

因为在专业领域,最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同行,对吧?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能力本身可以在专业社群当中形成口碑,从而树立品牌。

那么,如何向社群以外进行传播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如果不是在法律行业,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流量问题。通俗地解释“流量”,就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你的用户的数量。在互联网上,因为人们习惯于通过搜索引擎去寻找信息,搜索引擎就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入口。在国内,这个入口也就是百度。通过向百度付费,竞价排名,你自然就能获得许多流量。(当然,百度的竞价排名这个模式备受质疑,我也很不赞成。)

但是,法律服务本身是相当低频的,它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足够多的流量。过去有很多律师朋友都尝试过在一些网站上登载自己的业务领域、照片等信息,一年交上三千五千的年费,但是除了接到一两个咨询电话以外,很难有别的收获。

这其实也是所有法律互联网创业未来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不管你做得多热闹,你能让流量跑到你这上面来吗?你最终能给律师带来案源吗?

那些试图通过广告盈利的互联网产品其实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它们仍然停留在互联网1.0时代,是注定被淘汰的。目前的互联网发展其实已经进入更高版本的时代了。它不是靠广告盈利,而是通过为别人提供价值来获得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未来无讼的方向。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任何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创造都需要建立在许多用户共同使用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它才能在用户之间建立起连接,并且不断完善自己。

比如说我们的无讼名片,它今天看起来或许还很不好用,功能也还并不完善。但是我相信,就像2011年年初的腾讯微信一样,它会不断迭代,不断升级。如果我们一起来贡献,一起来完善它,相信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真正对我们这个行业有帮助的东西。

而回到流量问题的解决,我们设想,或许会有这样几条途径:

第一,移动互联网上社群力量。所有互联网人都说,“社群是未来商业最大的入口。”那么,我们设想,社群或许会改变流量不足的情况。

第二,更多的嵌入到法律服务方方面面的场景或许会成为新的流量的入口。

这些新的流量入口能不能够解决问题,还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找到路径,法律互联网就会迎来最重要的模式突破。这也是我年初在“每周蒋讲”专栏文章《2016年法律互联网创新领域三大预测》中的第二个预测:“新模式有可能诞生”。

让我们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