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烟画老北京360行》看北京旧时的风土人情

来北京学习和工作将近20年,对北京的饮食风俗文化都很感兴趣,豆汁馋了会去喝,卤煮想了就会去吃,还有面茶、爆肚、驴打滚等小吃,也会经常去前门逛逛当初的大栅栏、去老舍茶馆感受一下市井文化。

《烟画老北京360行》这本书买的很偶然,也很必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天天坐地铁上下班,在出入口宣传栏里看到很多介绍老北京传统行当的漫画,有写春联的、有卖糖葫芦的,人物形象和表情栩栩如生,能把人带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场景。带着对老北京这些风俗的好奇,在网上反复搜索寻找,看到了这本书。

透过《烟画老北京360行》看北京旧时的风土人情

烟画是旧时香烟包装中附赠的小广告,放在烟包里可以使包装挺括,也保护香烟不被轻易折断。烟画曾经与邮票、钱币并称为世界三大收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外的烟草公司与中国民族工业烟草公司竞争,印制精美的烟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商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公司还开发出了不同系列的主题,描绘古代故事、描绘风景名胜、描绘市井生活,烟画变成了传播民间文化的读物。鲁迅先生爱抽烟,也很喜欢烟画,每打开一包烟,就把里面的烟画拿出来仔细把玩,然后收藏起来。

《烟画老北京360行》里面的图片,都是作者李德生保存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内外烟草公司出品的2万余枚烟画,进行整理后由第二作者苑焕乔撰写了文字说明。图画与文字放在一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该书分了七个系列,分别是衣、食、住、行、娱、艺、杂,每个系列里有相关职业劳动场景的图画,总计近300种职业。有些是我们在电视或网络上比较常见的比如穿衣系列里的弹棉花、纺棉线、皮匠;食品系列里的糖炒栗子、卖茶叶蛋、卖油郎、卤煮火烧担子;住系列里的木匠、编竹篮、铁匠、磨剪子;行系列里的黄包车、挑夫、钉马掌;娱系列里的变戏法、耍猴、卖武艺、卖金鱼、吹糖人;艺系列里的雕版、卖报、写大字、印年画;杂里面的烟袋铺、摆棋局、卖跌打丸、算命、取耳、要饭的。读起这些职业来想必大家心里会有很多想象。

透过《烟画老北京360行》看北京旧时的风土人情

这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彩色印刷,所以价格也比较贵。但是拥有一本也很值得,既可以看画,也可以读文字,既能增长见识,也能作为文化珍品收藏在书柜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