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荚果空壳严重,甚至颗粒无收,如何预防花生空壳的出现?

许多农户反映,化肥没少用,工没少费,钱没少花,花生茎叶生长也正常,但收获时花生荚果常常出现空壳现象,甚至整块地颗粒无收,严重影响花生的经济效益,到底是为什么呢?

1 花生空壳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越差,普通型荚果空壳现象越严重。无水浇条件新开垦的丘陵低产田生产的花生全是空壳且基本都腐烂。出现这一情况,首先是该地块保水保肥能力差,如果高温干旱,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干旱缺水,花生荚果根本吸收不到土壤中的钙元素,导致花生荚果组织结构疏松易腐烂。

其次是花生荚果被地表高温炙烤失去活力,在土壤中花生荚果被高温炙烤由白色转为黄色,逐渐失去活力直至死亡。此类型地块后期只要遇到降雨,花生荚果易被杂菌污染早早烂掉。中产田虽没有水浇条件,但土壤肥力中等,空壳率为50%,在同一地块,地势低的比地势高的空壳率低,主要是常年累月水土流失造成地势低的地块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原因。

高产田种植的普通型大果花生在生长期间浇水一次,土壤肥力较好,空壳率仅为10%,因此,培肥地力是预防花生空壳的最基本措施。

花生荚果空壳严重,甚至颗粒无收,如何预防花生空壳的出现?

1.2 花生品种

不同品种花生荚果对钙元素的需求量为:普通型品种>中间型品种>珍珠豆型品种;同一类型品种花生荚果对钙元素的需求量为:大型荚果>中型荚果>小型荚果。对钙需求量越多的品种在干旱情况下越易出现空壳。花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钙离子水平要求不严格,不同钙水平对花生早期的营养生长影响不明显。花生生长中后期不同果型品种花生对土壤和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对土壤中钙含量要求也不一样,这与品种的功能基因表达有关

1.3 气象干旱

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种子,所以在栽培上有其特殊性。花生荚果主要生长在0~10cm土层中,在这个深度范围内最易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土壤干旱先从0~10cm土层开始,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变化越小。在不保水又浇不上水的瘠薄地块,果针和荚果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即使结果层存在大量的钙素也吸收不到,导致空壳。土壤中的钙素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被花生果针、荚果吸收。而根吸收的钙素基本上被茎叶利用,对荚果几乎不起作用。

荚果生长一直处于高温干旱状态,荚果吸收的钙素不能满足果仁的生长发育,缺钙对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影响较大,果壳的正常生理代谢及胚细胞形成发育受到影响。当营养从植物体运送过来时不能吸收,造成胚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使胚细胞变形,壁溶解,营养物外渗,最后细胞崩溃死亡,形成空壳。

花生荚果空壳严重,甚至颗粒无收,如何预防花生空壳的出现?

2 花生空壳的预防对策

2.1 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花生最好选择与小麦、玉米两年三作的轻壤或砂壤土。此类型的土壤养分比较均衡,有利于花生高产,降低花生空壳风险,并且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花生生长;通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壤,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加以改良。

同一地块播种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都出现空壳现象,说明该地块常年只用氮磷钾大量元素化肥,很少或不用中微量元素化肥,造成土壤本身酸化缺钙,增施有机肥并适当施用钙肥,可以避免花生空壳。耕地前,亩施圈肥2~3t或腐熟鸡粪0.4~0.8t,均匀撒施后深耕25~30cm,播种前亩施硅钙肥20~30kg于地表,然后旋耕10cm左右,便于荚果吸收钙肥。施用硅钙肥既可以中和土壤酸性又可以补施花生所必需的钙、硼、钼肥。氮磷钾化肥可结合机械播种作种肥集中施用,但需要隔离种肥,防止烧种。亩施纯氮4~7kg、纯磷3~5kg、纯钾5~6kg。

2.2 根据地力水平选择花生良种

瘠薄和无水浇条件的低产地块可选择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此类品种对钙素需求少,也比较抗干旱,以花育23、山花13为主。中产地块选择中间型中果花生品种,以潍花9号为主。高产地块土壤肥力高,能灌能排,应选择丰产性能好的中晚熟普通型中果花生品种,以花育22号、山花7号为主,此类品种增产潜力大、需钙素多。要慎重选择大果型花生,水肥不足,最易产生空果。

花生荚果空壳严重,甚至颗粒无收,如何预防花生空壳的出现?

2.3 适时浇水

春播花生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需浇水。花生荚果中90%的钙是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取的,土壤干旱严重影响荚果对钙的吸收能力。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花生叶片中午前后出现萎蔫时,应及时适量浇水。饱果成熟期以后遇旱应小水润浇。花生忌漫灌,宜喷灌,最好是滴灌和渗灌。结荚后若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夏天井水温度低,用井水直接漫灌会明显降低土壤温度,从而降低根际土壤酶活性,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光合能力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少,易造成花生减产。在生产上可将低温井水通过蓄水池增温后灌溉,或采用喷灌方式灌溉,以减少低温水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