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五湖四海皆兄弟”,在如今,這裡的五湖四海就是泛指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人,所有互相幫助團結一心的朋友。這個詞還意指人們不會歧視和厭惡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無論來自哪裡哪個種族,都是兄弟夥伴。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當然,雖然這個詞意非常的理想和友好,但是民族不同心之所向必然不同,要想真的能有五湖四海世界一家,還是不太可能的。比較親疏之分哪怕是自家人都會有,何況是四面八方的各個種族了。

縱然古代人對於世界版圖的認知比較狹隘,但相對於其他地方,中國的地理學研究開始的依然非常非常早,那麼,這個成語“五湖四海”到底指哪些地方呢?古代和現代的地理位置上會不會有一些變化,更或者,有已經不在中國版圖之內的區域?

這四海一詞出自漢朝的《說苑·辨物》中,文中提出了,“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出現過四海八荒的概念,而在近兩年的熱播劇中更有《九州》系列,人們知道這些詞語,但並不知道其真正的地理分佈。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這裡的八荒,是指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也就是在古代人們所能到達的疆域最廣的地方,類似於天涯海角一樣的概念,範指最偏遠最廣闊的地方,但其實並沒有確切的座標,沒有特定地點。

而九州不同,九州是有直接的指向性,特指一些固定的州府,古代科學技術並不先進的情況下,地圖都是人們自己走出去畫下來的,這裡古九州就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九州的外面就是四海,即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這裡在《西遊記》中有過用例,書中的海龍王就有四位,分別為四海龍王。古東海也就是我們如今的東海,古南海也是現在的南海,這兩個地方換到如今並沒有區別。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但是我們如今的地圖中並沒有西海和北海,這也要涉及到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海洋的誤解了,因為渡海難度太大,海洋對於人們來說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險,所以他們常常因為了解不全面而將大湖錯認為海。

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古西海是指現在的青海湖,但是古北海是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當然,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人們的腳步越來越遠,能夠到達和了解到的地理區域越來越多,所以到了元朝以後,由於中國疆域圖的改變,古西海和古北海的定位也改變了。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北海並沒有很大改變,在唐朝和元朝的時候,俄國的貝加爾湖都曾屬於中國版圖,直到清朝的時候才劃分出去,加上越往北越冷,所以人們也不會再往更遠的地方去。而古西海是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爾喀什湖。

唐朝的時候疆域遼闊,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地方就歸屬唐朝,所以巴爾喀什湖也曾屬於過中國。和貝加爾湖一樣,巴爾喀什湖也是在清朝的時候被瓜分了出去,滿清將土地分給了沙俄,所以如今的四海中有兩海都不再中國境內了。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而五湖也就是中國境內的五大湖泊,鄱陽湖、太湖、洞庭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變化過的,湖海不同,湖泊面積較小,不同於四海,海是古時候人們無法逾越的界限。

因為古代東邊和南邊都是海,就算有人乘船過渡,那也是驚濤駭浪的兇險。所以成為了一種邊界的定義。內地湖泊相比海並不會有太多的風浪,人們泛舟湖上對酒當歌可謂佳境。一般只有內亂才會將版圖分裂,但依然不會改變五湖屬於中國境內的性質。

“五湖四海”所指的九個地區:五湖沒事,四海卻有一半是他國領土

總而言之,五湖,都是中國的內陸淡水湖,其中除了巢湖,其餘都是中國六大淡水湖之一。而四海,分別是,中國東海,中國南海,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和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

這其中兩個“海”都是因為後期的滿清政府腐敗無能,給人家瓜分了出去,在元朝的時候中國疆域何等遼闊,中國版圖何等廣大。從東可到日本海、南抵至南海、北包括貝加爾湖、西邊一直到天山,哪怕是漢朝唐朝也未及其域,然而可惜了清朝,將五湖四海中兩海給捧手送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