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傾盡國力都沒能解決高句麗,大唐是如何擺平它的?

勞倫斯602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唐朝與高麗之間的戰爭,和隋朝有許多相似之處。隋朝隋文帝一徵高麗,隋煬帝三徵高麗,父子輪流上陣,到最後依然沒有解決這個邊患問題,反而間接造就了隋朝的滅亡。

唐朝對高麗的戰爭也是集中在太宗和高宗的父子兩朝。太宗朝三徵高麗,高宗朝也是三徵高麗,前後經歷了二十餘年的時間才將高麗平定,將其納入唐朝的版圖。而這其中的道路,也是曲折異常。

唐太宗對於高麗的作戰是從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的時候被提上日程的,此時唐王朝北部和西北邊境的主要隱患已經基本被清除,只剩下日漸衰微的薛延陀還在與唐王朝做著最後的抵抗。

公元645年,唐太宗發兵親征高麗,水陸兩軍齊發,由於事先對高麗的情況不甚瞭解再加上唐太宗的御駕親征多多少少掣肘了戰局的縱深,經過數月奮戰一直到農曆九月仍然不能攻下高麗。而此時遼東地區已經天寒地凍,不適宜作戰,於是唐太宗便班師回朝。雖然這次沒有平定高麗,但在戰爭中奪城十餘座,得戶近七萬,也算不枉此戰。

隨後,太宗又分別於公元647年、648年兩次發動對高麗的作戰,但這兩次的進攻都是小規模的試探性的進攻,並沒有對高麗產生致命威脅,也正是根據這兩次進攻得到的回饋,唐太宗決定於貞觀二十三年進攻高麗欲一舉滅之,然天不佑人,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三年去世,平定高麗的作戰任務落到了他兒子唐高宗的身上。

高宗即位後,公元655年高麗入侵新羅,新羅國王向唐朝求援,唐高宗遂發兵援助,但這次進攻並不在唐王朝的計劃內,所以在取得了幾次小勝逼停了高麗對新羅的侵略後,唐軍便撤出戰鬥。

公元660年,還是同樣的原因,唐王朝為援兵新羅,命蘇定方率十萬大軍征戰高麗,這一次作戰準備上比較充分,蘇定方率軍一路攻城略地長驅直入,一直打到高麗的都城平壤,將平壤圍困達數月之久,但儘管如此還是沒能將平壤攻下,於是無奈之下撤軍。但這次唐軍把夾在高麗和新羅之間的百濟滅掉了,在高麗的後方構建了一個根據地,為以後的進攻提前挖好了戰壕。

公元666年

,高麗的最高攝政者蓋蘇文去世,引發了兒子們的爭權之爭,繼而引發了國內大亂動。在這種情勢下,高宗於當年六月派契必何力、龐同善兩路大軍進攻高麗,於十二月命李勣增兵,繼發高麗。

公元668年九月,李勣率軍攻破平壤,高麗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