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錯了,勤奮從來都不是把自己變成“苦行僧”

你錯了,勤奮從來都不是把自己變成“苦行僧”

誰還沒在學習這件事上走過彎路呢?

我在上初中那會兒,就走過一個大大的彎路:

——採用題海戰術,經常熬夜學習,甚至還和同學比誰睡得晚。

結果呢?時間疊加了,痛苦疊加了,我用努力和勤奮的表象,成功地感動了自己,可最終學習成績卻沒有陪我演戲。

沒抓住重點,沒用對方法,企圖用時間的疊加去取得成效,結果讓自己身心疲憊,還伴隨著深深的自責。

我把這種低效勤奮,稱之為“苦行僧式的勤奮”。



01 苦行僧式的勤奮,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不惜犧牲休息時間,也要熬夜刷題、看書學習,看似很勤奮對不對?

工作時,一天裡不分輕重緩急,超負荷處理很多項任務,看似很敬業對不對?

每天把To do list裡的事情都逐項完成了,看似很充實對不對?

可是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呢?

這種苦行僧式的勤奮之所以行不通的原因,我總結出了2點:

首先,這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懶惰,缺乏戰略性的深度思考。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安、焦慮的時候,就會陷入盲目勤奮的誤區。

有時候為了避免思考,我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維持這種無意義的忙碌,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

因為只要忙起來,就不需要耗費腦力去想:

  • 現在的學習方法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 現在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
  • 我購買的這個物品是想要的還是真正需要的?
  • 我從事的這個行業是否有前景和潛力?
  • 這件事值不值得我花費時間去投入?

美國作家溫迪.瓦瑟斯坦在其著作《懶惰》一書中指出:“(盲目勤奮者)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忙忙碌碌,忙到馬不停蹄的地步,從而使他們在精神上永遠處於怠惰的狀態。”

這實際上,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其次,這是一種低效勤奮,缺乏時間和精力管理。

苦行僧式的勤奮,往往是罔顧自己的精力和狀態,一猛子扎進學習和工作任務裡,把自己整得勞累不堪不說,還沒有什麼效果。

如果你有意識地觀察過自己學習或工作時的狀態,你會發現,有些時間段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快速進入“神級狀態”;

而有些時候,你無論怎麼強迫自己學習,都很難進入狀態,磨蹭了很久,也沒有學進去,你在做的只不過是用時間來讓自己心安罷了。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高峰和低谷,才能有意識地選擇在哪個時段學什麼、做什麼,從而高效地達到目標。



02 學會休息,才是高效學習的第一步

著名的懸疑片《閃靈》裡,傑克找到一份看守度假酒店的兼職,他帶著妻兒來到遠景酒店,希望寫出他構思已久的小說。

大雪封了出去的路,一家三口被困在空曠的酒店裡,而懷著作家夢的傑克,緊張的神經也被自己壓迫到極致。

最詭異的一幕,不是傑克揮斧砍向妻兒,而是他一直以來寫的小說,內容竟然是幾萬遍重複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

你錯了,勤奮從來都不是把自己變成“苦行僧”

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像是他在心裡重複了無數遍的喃喃自語,是那種想做好一件事又不知道出路的無奈和掙扎。

他整天枯坐在打字機面前冥思苦想,付出艱辛的勞動,可是那種自我折磨的“苦”,結果只是徒勞無功。

看到傑克苦行僧式的努力,我想到了他的反面——財經作家吳曉波。

他可以算作最忙的財經作者了,還被媒體稱為“新媒體首富”,他的日常是開設專欄、運營公眾號、管理兩家公司、風險投資、做跨年演講,還堅持每年寫一本書。

你是不是覺得他肯定是沒日沒夜地工作,利用每分每秒完成自己的計劃?

但是,違反直覺的事兒來了。

他在一檔節目裡稱:“自從 1997 年開始,大約 20 多年,我晚上都不工作,業餘時間大多奉獻給了韓劇和麻將。”

在他的認知裡,晚上的時間,就是用來恢復精力、補充能量的,而不是犧牲休閒時間去做更多的工作,那樣只能讓才思枯竭,信息過載。

要知道,我們的精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想學會聰明高效的學習和工作,就要學會好好休息,可持續地運用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才能保持長久的良性輸出。



03 時間花得多,就一定做得好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一個誤區,會認為,只要時間花得足夠多,就一定能做好、一定能完成某件事。

結果可能並不是這樣,花費過多時間在一件事上,把戰線拉得很長,往往會出現幾種情況:

  1. 半途而廢,還沒完成就已經喪失熱情了;
  2. 一直會有心理負擔,感覺總是有“沒完成的事情”;
  3. 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就一直拖延。

就像是,我今年有一個小目標是通過CATTI筆譯一級考試。每年這個考試分別有上半年和下半年兩場考試,雖然備考還沒有特別充分,但我還是選擇了6月份的上半年考試。

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如果不給自己定一個具體的緊迫的時間期限,就很難在兼顧工作和寫作的同時,去進行筆譯備考。

看起來,選擇下半年的考試,可能風險更小、通過的幾率更大,但中間的備考時間越長,知識儲備增加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干擾和不可控因素。

也不排除在長時間的備考過程中,一直磨磨蹭蹭,一直拖延,到最後花了時間,反而效果不好。

那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兩個月的期限去備考,就是在給自己傳遞一種信息:這兩個月,你的重中之重,就是通過筆譯考試,其他的都要靠邊站。而如果期限到了,就不要再去想這件事。

研究表明,具體清晰的時間壓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deadline),能夠有效地減少人們的認知負荷。

也就是說,時間壓力越高,越容易聚焦在一件事上,減少注意力殘留。

所以,在學習一門科目或備考一個考試,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聚焦專注力,集中去解決。

一旦過了時間期限,也不要戀戰,就去投入到另一項事情上。

04 尾聲

苦行僧式的勤奮,並不能帶給你預想的結果,反而會拖累你的身體和精力。

它實際上是包裹著忙碌外衣的懶惰,想要避免這樣狀態,就要明確目標的基礎上,該休息時休息,投入時間時聚焦在那一件事情上,並給自己設置一個明確的時間截點。

畢竟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得到相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