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导语:

封建制度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其影响之深、影响之广,是难以言表的。古代帝王为了维护皇权统治,采取了各种方式加强统治,而且一直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所有,从财政等多方面加强;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官僚集团的权力,使得官僚成为皇帝的统治工具。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则是在这中央与地方、皇权与官员权力的斗争中不断前行,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顶峰,在明清之际达到高潮。但是,这样的制度终于也会走向穷途末路,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人民反抗的情绪也会越来越重。

回头思所,每一次的繁华,必然会爆发不可逆转的矛盾,轻则引发战争、重则改朝换代,然而不论是爆发战争还是改朝换代最终受苦的依旧是底层人民,这便是兴亡皆是百姓之苦。因为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繁华也好,天下太平也好,都是建立在剥削底层民众的基础上的。

历朝历代所谓的改善民生、以民为主的政策的,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安稳。因此在看似繁华的表象之上,其实暗藏在众多波涛汹涌的危机,无时无刻的在威胁着其统治。这种来自封建王朝内部的危机在一点点的滋生、积累,最终成为一种繁华之下的危机,迅速爆发。小到一个封建家族、大到整个封建王朝,皆不可避免。

思想的觉醒

其实,在明清之际,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制度到达了高峰之后,当时也有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封建制度下的种种弊端以及危害。因此在当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封建思想、批判各种封建制度的作品,从不同的方面揭露了社会的弊端以及黑暗,

例如压抑的思想政策、黑暗的封建科举制度、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都在批判之列。例如反映科举制度弊端的《儒林外史》、揭露官场黑暗的《官场现形记》等,都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制度弊端。也有着较为集中反映整个封建社会的《红楼梦》,看到了封建社会必将没落的结果。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官场现形记》

对于社会从上到下的深刻体验。可能没有人比曹雪芹更具有话语权了,他不像纳兰性德一生生活在繁华之中,没有赶上家族衰败之时;也不像蒲松龄一样一生为了功名利禄所累,长久生活于底层社会。曹雪芹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年少时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生活也是衣食无忧,但是不久便失去皇帝恩宠,家道迅速衰落,乃至于生活要依靠有人接济。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曹雪芹对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家族的衰落也是他看到这个王朝最终的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走向衰落的过程或者时间不同罢了。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于封建贵族官僚家庭,曹家数代深受皇恩,可以说在江南显赫一时,无人能及。因为其曾祖母为康熙皇帝的乳娘,因此祖父曹寅得以担任康熙皇帝的侍读,正是借此机会,在康熙为帝之后,曹寅也得到了众人,前往江南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江宁织造一职,一方面是为皇室担任置办御用物品之事,同时也是皇帝在江南的耳目,加之康熙南巡多次在曹家下住,使得曹家日益兴旺。因此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开始,历经其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二人,共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红楼梦》书影

但是伴随着康熙皇帝的离世,雍正皇帝即位,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使得曹家在朝中受到排挤;二是多年来曹家造成了众多的财政亏空,被追查下来。加上当时的曹家众人挥霍无度,最终被雍正皇帝下旨追查,最终被抄家,而曹雪芹全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居住,从此生活境况一落千丈。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晚年的曹雪芹

晚年的曹雪芹居住在北京,生活贫困,依靠朋友的接济和卖画为生。这样大起大落的生活使曹雪芹看清了人情冷漠,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生悲哀与无常和世道的无情与无奈,他不仅仅看到了封建大家族的日益没落,同时也开始看到社会的悲哀以及封建王朝必然走向没落的结果。而《红楼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作品中满含了曹雪芹的感伤以及深深的悲痛之情。

封建大家族的悲哀

《红楼梦》的出现绝非偶然,我国封建王朝在清代达到顶峰继而走向没落,而《红楼梦》似乎已经预知了这一切,所谓的康乾盛世,实则暗流涌动,处处充满危机。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就如终将走向黄昏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住内在的破落。在外人看来,像贾家这样富贵的大家族,应当是钟鸣鼎食、风光无限的,然而透过《红楼梦》看到的确实萧瑟的悲剧结局,封建教条下的人性的挥霍以及压抑,封建制度的江河日下。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胭脂斋评石头记

书中的悲剧是方方面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书中以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少年贾宝玉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展现了他独特的的人生感悟以及心路历程的不断变化,希望、绝望种种在其中展示出来。贾宝玉所经历的"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金陵十二钗"众多女性所经历的悲惨人生,是原本富贵之家破落之后带来的悲惨结果,同时也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金陵十二钗

王国维曾说《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贾宝玉、林黛玉对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悲剧;小到众人的个人悲剧,大到整个女性群体的集体悲剧;贾府之外腐朽的社会悲剧等,这些都为《红楼梦》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翳。这种悲不是作者凭空幻想而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作者所经历过的,家族的衰落,人情的冷暖,使得他将这些情感统统展现于作品之中。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宝黛的爱情

而正是由于作者对于这种悲剧结局的厌恶以及不满,我们可以看到在书中有着大量理想化的想法。尤其是对于爱情的歌颂与赞美,贾宝玉与林黛玉、柳湘莲和尤二姐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大观园之中众多姐妹那种纯洁的友情等。更多的是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与斗争,例如晴雯、鸳鸯等作为婢女却具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方式的理想以及追求。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繁华的贾府

但是不论如何去看,贾府的衰落已经是不可避免得了,贾府中日日挥霍无度的生活,人人相互勾心斗角,都是这个封建家族走向衰落的原因。王熙凤管理整个贾府,对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却贪下了数量众多的银子,甚至为了银子,不惜害死他人。

而贾府的老爷们,在外为官,也是对上巴结奉承,对外卖官鬻爵,最终成为皇帝查抄贾府的罪名之一。其实,贾府所展现出来的弊病,也是当时乃至整个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弊病,统治者为了享受极力剥削下层民众,看似繁华,实则早已江河日下,面临危机而不自知。

梦归红楼

《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得以经久不衰被人传唱,一方面不仅仅是他们二者对于爱情自由的追求令人感动,其实更主要的一点在于二人因封建教条阻拦族中毁灭的破灭之美,发人深思,就如同哈姆莱特的自我灭亡一样。这不仅仅会引发对他二人爱情悲剧的思考,更加可以衬托整个社会在教条控制下的爱情悲惨结局,他们两个人不是个例,而是一对突出的代表。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宝玉和宝钗的错误婚姻

宝玉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叛逆的贵公子形象,他出生富贵,从小便锦衣玉食,接收者四书五经的教育。然而宝玉却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厌恶科举考试,不遵从封建礼教的陈旧教条,讨厌四书五经,喜爱野史杂记。

在面对林黛玉的时候,大胆表露出自己的情意,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以及婚姻。然而宝玉这样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即便宝玉再叛逆,他依旧没能摆脱封建教条的束缚,最终依旧尊崇了父母的安排,参加了科举,他所追求的理想也在这个过程中破灭,这也是他遁入空门的主要原因。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黛玉葬花

而作为《红楼梦》中同样重要的两位女性角色,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样是受到迫害的女性,林黛玉同贾宝玉相对于,始一位典型的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她不善言辞,却和宝玉一样厌恶封建礼教、仕途科举,赞同宝玉的所作所为。

为了和宝玉的爱情,反抗来自封建礼教的压抑。而薛宝钗却与林黛玉恰恰相反,是一位典型的封建乖乖女的形象,她也爱着宝玉,却从未表达的那么明显,她谨守着封建礼教的要求,虽然在最后她成功的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宝玉结婚,然而却落得个独自守寡的下场,可以说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

生于钟鸣鼎食,终于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历程

薛宝钗影视形象

黛玉泪尽而亡;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宝钗婚后却守寡,这是令人无奈的爱情悲剧,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不得不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者。而伴随着贾母寿终,贾府最终破败,众人离散而去,落了个白茫茫一片,这不仅是整个贾府的衰落,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最终没落,没有一丝丝希望,最终一无所有。

总结

《红楼梦》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其对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的预测;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些都使得其在那个时代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同时更是作者伟大的艺术塑造能力,前后十年,增删五次,才最终成就了《红楼梦》。

曹雪芹更是将他早年锦衣玉食而来的经验写入其中,极尽奢华的描写了贾府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这样描写,也为后世的众多史学家提供了研究清朝社会的重要依据。对于封建社会的深刻剖析,曹雪芹不是第一个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伴随着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时期,其各种弊病也就开始显露出来。

封建社会的衰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小农经济已经展现出颓势,适应于小农经济的封建制度显然开始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同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也已经矛盾不断,都表明封建制度已经难以再满足社会需求,必然会走向灭亡。


曹雪芹《红楼梦》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