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何經常打內戰?

緬甸是東南半島上較大的一個國家之一,同樣也是東南半島最混亂的一個國家。現在緬甸只是一個表面上統一的國家,緬甸內部有著很多與緬甸軍政府鬥爭的武裝力量。

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與中國相接壤並且與中國文化傳統一脈相承的緬甸果敢地區的武裝。


緬甸為何經常打內戰?


儘管在進入21世紀之後,緬甸國家內部仍然沒有停止過內戰,前幾年緬甸和果敢之間交戰的時候還炸傷了中國百姓。

那麼緬甸為什麼要經常打內戰呢?

首先,就是緬甸國家內部的民族矛盾尖銳。我國有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國只有56個民族。

而緬甸在不到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裡生活著5300多萬人,多達一百多個民族。不同文化民族之間有著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的傳承,所以這100多個民族在相處的時候無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矛盾,有些矛盾直接會引發一定的軍事武裝衝突。

儘管現在緬甸國家方面一直在通過宗教信仰淡化民族意識,但是民族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


緬甸為何經常打內戰?


有些實力比較大的民族,形成一種地方的割據武裝,他們表面上是歸從於緬甸中央政府管理,但實際上卻實行的是軍隊高度自治。

而緬甸中央政府有時候只是對當地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建議權,而這些割據武裝可以接受,也可以直接拒絕,每年只要交給國家一定的稅收就可以了。

由於當年英國在緬緬甸殖民期間,主要就是靠種植毒品,因此在緬甸境內存在著大量的製毒園區。

緬甸頂著國際壓力禁毒,而經常和這些武裝發生衝突,這也是緬甸經常打內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著,也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受到美國殖民以及日本侵略的影響。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緬甸作為英國的一個殖民地,緬甸當地武裝從來沒有停止過和英國殖民者的抗爭。


緬甸為何經常打內戰?


因此英國也就扶持了一些源於臣服民族,將其武裝起來作為統治緬甸的工具。而這些民族的軍事狀態是相互獨立。

在英國殖民期間也就相安無事,後來日本侵略緬甸之後,這些民族武裝開始各自為營。日本尚未投降之前,他們擁有著共同的敵人,所以整體表現的還是比較團結。

但是等到日本戰敗之後,這些地方武裝誰都不服誰,所以別經常發生一些軍事衝突。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以及蘇聯的介入,讓緬甸國家內部的狀況變得更加複雜。一些小武裝開始投降於政府,接受政府的和平改編。

一些抵抗政府的軍事組織開始合併,政府軍和這些民間武裝力量交戰之後,各有勝負因此誰都不服誰。

在中國內戰之後又有一部分軍隊逃往了緬甸地區,並且在當地進行軍事割據。等到20世紀80年代緬甸也就分為了兩大派,一個是緬共派和緬甸政府派。


緬甸為何經常打內戰?


蘇聯解體的頭兩年,緬共派因為各種原因提前解分裂,而各大軍區的統治者開始自立為營。

緬共派解散之後,緬甸政府軍隊迅速擴大,各大割據力量的生存空間不斷的被壓小,所以也就有一些武裝開始投降給了緬甸政府,這比如撣邦武裝。

不過仍有一些武裝只是表面上服從緬甸的管理,但是實際上卻有著很高的就是行動權,克欽武裝,以及一直和緬甸堅持對抗的果敢武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