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話說,最近幾年。


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件事呢?


就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小事,為什麼別人可以把這件小事做到極致,相反放到自己身上簡直比登天還難?


比如,為什麼有的人把寫作這件小事,做到最後成為了自己的事業或者作家、學者,相反大多數人終日學習寫作,最終還是沒有提升自己的逼格;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讀書,講書,誰想讀就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為什麼相反只有樊登老師把讀書這麼一件小事做成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並且還成長的很快。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很多時候,這些問題真的需要我們仔細思考下,為什麼會這樣?


在《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這本書裡有個結論:你在哪一件重要的事情上,和別人想得不一樣?


所以,今天我要說的結論是啥呢?


如果一個人想要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那首先ta在這件小事上ta與別人的想法和認知不一樣的同時,還具備自身做這件小事所需要“生長出來的能力”;而這項能力都是前期自身不斷積累,慢慢生長出來的。


是不是很難理解,用大白話講就是前期所有的努力,都是後期驚喜的鋪墊。


01

能力是一步一步生長出來的


在知識付費領域,樊登讀書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知名頭部品牌,自成立之初,便以“讀書”為切入點,通過音頻、視頻、閱讀的不同方式滿足人們多方面的讀書需求,經過6年深耕,樊登把讀書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在2013到2014年初,他剛開始做樊登讀書會的時候,他說:


我覺得這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讀書嘛,都會,別人也可以講,江湖上比我講的好的人多的是,比我名氣大的人多的是,你說你會主持,那比你會主持節目的人也多的是,我大概也就是領跑上一段時間,就會有更厲害的人看到這個模式ta就開始做了,結果沒有想到,一直做到今天,沒有出現這個人,就是說沒有一個人也可以講書,能夠讓上百萬人,上千萬人一塊聽。


為什麼會這樣?


不妨你先來聽個故事,你們知道極客公園10年前是啥狀態嗎?


可能在今天看來非常炫酷,有DJ、有音樂,全世界各種各樣的人都願意來這裡演講。


但是在10年以前,他們的辦公場所就是在大學的地下室,然後把一群有夢想的,像雷軍、羅永浩等這樣的人叫來一起分享創業的事。


也不用花錢,不用僱人,就是自己在小範圍內不斷地分享,把這項興趣越做越大,慢慢地一直做到了今天極客公園的樣子。


所以,這麼多年,極客公園關於論壇、創業、極客的文化,這些能力都是一步一步長出來的。


相反,假如10年前張鵬拿到一筆2000萬投資,並告訴他有一個商業模式你要做成今天的極客公園。


大家想想,很可能10年後,這錢花完了,他還沒有做到。


樊登在做讀書會之前,是一位央視節目主持人,但是做的節目很多人不知道,他上過一期“實話實說”、“12演播室”等節目。


把人難受滴,怎麼都火不了。


為什麼火不了?


這個臉太大,上了鏡之後橫向掃描,臉更大,哈哈。


所以,他去讀了博士,讀完博士後,為了養家餬口,又開始當老師、做培訓師、講師,到處講課,一講就是10年。


你發現了麼?


這一路走來他做的所有事似乎都是在為他後來能把一本書講好做準備。


如果他當年離開中央電視臺,那他的人生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失敗”。


他可能這輩子還混在中央電視臺,忍辱負重,找各種各樣的節目嘗試著去做;再假如在大學裡面,給他一個副教授的職稱,那他這輩子也就呆在大學裡了,哪裡都不去,很有可能他還在大學裡混日子。


蘇秦在劉備處斬之前說過一句話: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大意解釋為:如果我在洛陽有2畝田地,我是不會佩六國相印的。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人生真的是非常複雜的,所以,我們要想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成就,就要提前讓自己生長出具備做這件事的能力。


02

複雜體系VS簡單體系


如今整個時代都席捲著“知識付費”的浪潮,很多人會說,我也進來做一個知識付費。


如今會看到很多人開始照貓畫虎做了很多知識付費產品,但是做好後發現賣掉一個知識付費產品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因為當你在網上買虛擬產品,本來就應該免費,大家都不願意花錢,你講本書我還要給你交錢,這樣的邏輯太奇怪。


而樊登老師之所以能把一本書講好的這個能力,是在複雜體系下生長出來的。


不妨你思考下,如果你要創業,或者你要成長,你是想把創業這件事當作養護一片湖泊,還是當作生產一架飛機。


這是2種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生產一架飛機看起來很複雜,但它是簡單體系,那簡單體系的特點就是因果關係,飛機飛不了,那一定是飛機的某一個零件壞了,如果你找到壞的零件給換成新的零件,飛機就可以飛了。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但是你要養護好一片湖泊,這就是複雜體系。因為組成湖泊的很多參與者都是生物,它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長,它會長的不一樣。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所以,當你還沒有生長出那種具備做這件事的能力,做知識付費也罷,創業也罷,成長也好,我建議你千萬不要碰。


不要喜好於別人做什麼,而是要思考自身想做的以及正在做的,自己是否具備或者生長出做這件事的能力與優勢。


這才是重要的。


而樊登曾獲得過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那時他是不知道這個能力有啥用,整天跟別人辯論,理清邏輯思路,然後歸納法、演繹法。


他到今天之所以能把一本書講的有邏輯,講清楚書的使命,沒有太多廢話,能夠直接進入這本書的主旨:


第一、這跟他在大專辯論會的訓練是有關係的。

第二、是他在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經歷,他為了讓自己講話更幽默,他甚至在網上看到一個笑話就會記下來,回家後分類....

第三、就是當講師的經歷。你講的東西對底下的人有沒有價值,如果講的不好,企業的HR就會把你叫出來,給你買張飛機票把你送走了。


其實是一個個的挫折,他沒有成為頂級的主持人,沒有成為一個老師,但是把這些能力綜合起來,他發現自己適合於講一本書。


再舉個例子,你覺得岳雲鵬是突然一下成為一名著名的相聲演員的嗎?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他曾多少次被觀眾轟下臺,上臺講個小笑話都忐忑的要命,這也是一步一步這樣練出來的。


再比如,李佳琦,大多數可能會很吃驚,怎麼冒出這麼一個人,帶貨能力這麼強。


剛開始,李佳琦在做直播的時候,直播間人數是零。別的一起直播的小夥伴都撤了,說沒人,誰講這玩意。


但是李佳琦依舊接著講,一邊抹口紅。哪怕人數是零,他鍛鍊的是他的能力,他在進步,不斷迭代。


當然這也跟他之前做化妝品導購和在生活中喜歡分享以及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有過闡述。


所以,複雜體系需要的是長出來的能力,而簡單體系只需要規劃,分解成很多目標,我只要把所有的目標都完成了,就可以拼湊出一個東西。


而過去創業傾向於簡單體系,現在創業傾向於複雜體系,你需要生長出你自身創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規劃。


過去每一個平臺,每一個崗位都在做著自身的事,融資,寫商業計劃書,按照日程表來做事,也就是按照簡單體系來做規劃;


但是現在,一個人在不斷積累過程中,突然做對了一件事,就成了一個大號,比如李子柒在山裡做美食文化,釀一碗醬油給大家看就會擁有上千萬的流量,上千萬粉絲,就偏向於複雜體系。


因為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比如很大的品牌可能由於做錯一件事將毀於一旦,比如咪蒙。


樊登老師有句話非常經典:當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時,我們要用複雜體系來應對,所有的簡單體系都是由複雜的步驟驅動著。


比如一輛汽車,需要非常多的複雜程序和步驟,才能保證車輛正常行駛。


相反,所有的複雜體系都是由簡單的步驟驅動著。


假如,在喬布斯沒有開始做蘋果之前,你告訴他,你需要創辦一個最偉大的科技公司。


我想喬布斯會回答你:這我哪裡知道,我根本不知從哪裡下手。


當喬布斯從剛開始慢慢一步一步讓自己生長出做這件科技公司的能力,讓他才能痴迷更加得心應手,才有了今天偉大的蘋果科技公司。


因為基於複雜體系,所需要的是,你必須具備做這件事所需要生長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長出來的,而不是靠簡單的規劃出來的。


其中樊登老師說的一句話很受感觸:現在,凡是說創業難的,都是自身沒有長出秘密來,在一邊創業一邊摸索秘密的那個人,沒有秘密的公司永遠賺不到錢。


所以,不管你是創業,還是做副業,甚至打造個人品牌,那麼你現在所有要做的事都要基於複雜體系讓自身生長出所具備做這件事的能力,並做好充分準備。


相反,像李子柒、李佳琦等創業一點都不難,因為一開始就是“反脆弱”的。


創業基於兩種模式,一個基於複雜體系,一個基於簡單體系,而複雜體系需要你長出一個秘密來;簡單體系是你需要搞來一大筆錢,需要融資,然後去找這個秘密,最後如果沒有找到,那也就完蛋了,還耽誤很多青春。


就比如,中國很多父母培養孩子,都是把孩子當作一部汽車,然後報班,跳舞、畫畫、各種各樣的班,那方面不行就補那方面,不斷拼湊。


最後孩子,跳舞不好、畫畫不好,人都快逼瘋了。因為孩子是一個生物體,而不是一輛汽車。


你需要用簡單體系,比如給ta愛,給ta價值感,給ta 終身成長的心態,讓ta自己生長出來一個秘密。


03

生物態VS機械態


樊登老師說:如果你能運用複雜體系到你的公司,那你的公司就是生物態;如果你運用簡單體系在你公司,那你公司就是一個機械態。


以前傳統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是機器,亨利·福特當年說:我只想要一雙手,為什麼會來一個腦袋。


什麼意思?


就是希望員工是一個機器手,只要幹活就行了,不需要思考。


而現在,是個體崛起的時代,那既然是個體,是人,那你就要知道ta有自己的想法,這個人要成長,這個人要擔負自己的責任,但是以前傳統的企業家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ta的做法是:把員工當做一個ta可以指揮的對象。


結果員工乾的沒有勁頭,老闆還累的不行。


而公司就相當於一個生命體,每個公司的個體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讓它們自己長,而不是按照以老闆一個人為中心生長。


所以,讓公司成為一個生物態,是帶腦子來工作的,而不是一個機械態,靠馬達來驅動。


04

在混亂中成長


大家都知道KPI是所有公司的驅動力。


但在《混亂》這本書中提到:一切KPI都是錯誤的KPI,只要你讓對方事先知道。


樊登曾說:我講過那麼多公司的課,沒有見過那個公司敢說自己的KPI是正確的,沒有,總在不斷地完善,不斷地修改。

如何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比如,美國人要評價心臟科大夫的好壞,比如手術死亡率、成功率,然後排行,結果很多危重病人來看病時,大夫會說:你這個病還是採取保守治療,建議用一下針灸。


然後身體不嚴重的人來看病,大夫會說:還是一勞永逸,做個手術吧。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它的成功率會上升,死亡率會下降。


為什麼公司這麼正確的KPI指標,都會引起員工行為的變形?


用樊登的話來解釋再合適不過了,那就是:因為KPI指標是簡單體系,而員工行為是複雜體系。


比如每一位孩子,當家長或者社會用考試這個簡單體系來卡孩子的時候,那孩子的行為都會發生變形,成為一場災難。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自己適應那個KPI指標,讓自己的行為動作變形。而當我們憑著良心做一個正常人時,你才會發揮你的創意和優勢。


所以,最後希望我們在混亂中成長,在成長中獲得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