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合唱大江東

田明珍先生是位在畫道上自信自行的書畫家。說他自信自行是因為他能夠從偉大的師門成就當中另闢蹊徑,將自北宋興起的文人畫帶進一個新的天地。今天,當我們看到他的第十部作品輯即將付梓時,完全可以借用美學家王朝聞論他老師陳子莊的一句話來評價他:“不論他是不是有意識要超越前人的成就,他的成就至少不能被前人的成就所代替。”(1986《美術》第九期,王朝聞《繼往開來》)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柳水悠悠東流去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蛙潭

田明珍先生的成就源自他精深的文化修為。宋朝畫論家鄧椿說:“畫者,文之極也。”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畫與文的關係。在田先生的繪畫作品中,經常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學底蘊,看到他文彩飛揚的款識題跋。比如在《金華山陳子昂讀書檯》一畫中,他深懷對先賢的敬仰:焚香殿前逢仙子,魁字崖下戲浪花。柏徑清幽書檯雅,陳公幼讀諸百家。在九峰山寫生時,他追求與禪道冥合的精神境界:清風常送洗塵雨,遊雲時戀翠峰巔。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本是君子何必打扮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瓶水相逢

如同他的畫一樣,田先生的詩文也不願落人窠臼,受制於形式。這在他下面幾首詩中更見性情。畫玉蘭,他借物詠人:丈二身高是玉蘭,銀光滿樹逐春寒。不香不臭本性在,青青白白對上天。畫竹,他以詩言志:清風淡淡,雨露洗面,本是君子,何必打扮。畫絲瓜,他觸景生情:絲瓜喜陰不喜陽,席上冷落少人嘗。枯藤滿掛不肯擷,老來織布助廚娘。畫川西川北,他豪情萬丈:蜀國多仙山,集群松理茂。嘉岷碧浪滾,齊唱大江東。這些詩文既來自巴蜀的山山水水、一景一物,也傳遞著“畫者非獨藝”(宋《畫繼》)的文人畫理念,或信手拈來、或寓理於情、或機趣天成,詩畫渾然一體。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行書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行書

田明珍先生的成就自然也少不了他在書法上的高深造詣。其實,田先生是一位十分少見的謙謙君子,一生謹慎,唯獨在書畫一道最敢推陳出新、最有真知灼見。比如他寫字,就完全是為了服務於畫畫,並不是為了寫字而寫字。中國文人畫講究書畫同源,至元代成熟以後,書法大家都懂畫,而一流畫家也幾乎都是書法家。像促成文人畫高峰的元畫領袖趙孟頫就強調:“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田先生的字就如同他的畫,畫亦如同他的字,線條的變化並不僅僅表現於外形,乃包含於內在,並且特點鮮明:帶古籀之意,含金石韻味,如屋漏痕、似古梅枝,逆入澀行、蒼茫朴茂。當然,田先生的字也和他的詩文一樣,詩、書、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蜀山煙嵐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家在深山

田明珍先生的成就更在於他不受市場誘惑,不肯隨波逐流,在藝術上一直甘於寂寞、堅守初心。中國山水畫自中唐李思訓單獨列科以來,遂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千百年來,凡最終百代標程的大畫家大多孤輪相伴、寂寞一生。如唐代的王維,開創水墨渲淡,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幾乎影響著中國山水畫的全部歷史,但在當時卻門可羅雀。又比如五代十國替李煜家管理後花園的董源,畫院都進不去,差不多被埋沒了兩百多年才在元代開始閃耀華夏。還有籠罩南宋一代畫風的李唐,南渡後的20年間只能流落杭州街頭,無奈的淺唱低吟“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再如近現代,墨神黃賓虹的畫免費送人卻被當面拒絕;畫壇莊子陳子莊的畫被人拿來糊窗牖。但他們死後,十數年間都光輝燦爛起來,何耶?大畫家之所以成為大畫家,除了他們擁有豐富的文化修養、高超的筆墨技法、隱士般的山水性情、超前的審美意識外,還因為他們都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田明珍先生就是這樣的書畫大家。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攀枝花記稿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龍泉山春雨

田明珍先生以前的畫雖然“不刻削、不取俏、不弄險、不趨時,筆墨中寄寓著平和、沖淡、樸質的情致。”(吳凡語,見1995年版《田明珍書畫選》序)但“深深地烙印著師承之跡”(同上)。70歲以後,他的人品、學識、胸襟、修為、技藝皆在潛移默化中因量的積累而發生了質的飛躍,如儒家的“變化氣質”、道家的“脫胎換骨”,又如佛家的“了脫生死”,畫風大新,其作品終於熟而生、雅而拙,超越了“想畫好”的層次,於抱朴守拙中更加素樸玄化,又於“玄之又玄”(《道德經》)中至臻至美。而這個“玄”,並非虛無的玄妙玄幻,就是田先生的畫風:”朴茂、稚拙、厚重、空靈“,就是歸真,就是——黑。這是田先生對人生大徹大悟後對藝術的大徹大悟,是田先生由法而道而文化的昇華。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大樹底下好乘涼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論道

令人震撼的是,田先生畫面的黑,既不同於黃賓虹反覆皴擦累積的黑,也不同於李可染以墨代筆堆積塊面而產生的黑,他是通過線條寫出來的黑,傳統的勾、皴、擦、點、染、破以及畫境中的枯溼、疏密、輕重、緩急、粗細、開合等,都在他的書寫中一次性完成,故而畫中的文人氣息更濃,胸中丘壑隨著筆端噴湧而出的靈光閃現更多。田先生畫面的黑,也同黃賓虹、李可染一樣,都有體量感、厚重感,筆筆皆傳承著中國繪畫的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以及對西洋繪畫有選擇吸收後的中國化運用。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西嶺晨霧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清泉石上流

中國畫素來講“氣”。早在產生山水畫第一個高峰的五代,大畫家荊浩就在《筆法記》中將“氣”排在氣、韻、思、景、筆、墨“六要”之首;產生山水畫第二個高峰的元代,鑑賞家湯垕也在《古今畫鑑》中說“觀畫之法,先觀氣韻。”而氣,以清為高,非火氣、濁氣、匠氣和俗氣。但這個“氣”並非是畫家刻意畫出來的,而是畫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養”出來的,是畫家在揮灑書寫中不經意的、自然而然的“流”出來的。正如精於鑑別的清人張庚所說“發於無意者為上”。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山埡瓦屋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蜀江牧鴨圖

試想,一個畫家如果沒有淡泊的心態,沒有真正的山水性情,不能夠“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天下》),也許,能夠做到知黑守白,但絕對難以在黝黑中縈繞出淳正明朗的清氣。田先生最為可貴之處,就是人有正氣,畫有清氣,這正是他在從藝的道路上始終堅守自己誠篤的秉性,始終“澄懷味象”(南朝宗炳《畫山水序》),始終默默地為養育他的巴山蜀水揮毫立傳從而“養”出來的。所以,在他的筆下,即使滿目的黑山玄水,你一丁點也體驗不到壓抑和窒息,只會感覺到山中的清氣徐徐而來,彷彿還是溼潤的,帶著泥土的芬芳,拂面撲鼻,令人神往。要達到這種高度,任何單純的筆墨技巧都是難以企及的,全源自長期的畫外之功,源自對中國老莊以及禪宗哲學思想深刻領悟後在山水畫當中的智慧閃耀。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寫生稿 石壺園

畫道上自信自行的田明珍

田明珍 寫生稿 陳子昂讀書檯

田明珍先生畫道年譜:

1938年 出生於四川省射洪縣富豐鄉朱婆溝。

1954年,師從著名書畫家孫竹籬先生,接受全面藝術啟蒙。

1957年,師從書法大家陳無垢先生,樹立“治藝先作人”思想。

1961年,師從國畫大師陳子莊先生,確立“藝術要有自己的個性”的創作思想。

1974年,在合肥舉辦石壺暨門人唐濟民、羅巨白、田明珍書畫作品聯展。

1993年,成都出版社出版其個人專集《龍泉風韻》。

1993年,在成都舉辦個人畫展。

1995年,擔任成華區政協書畫院院長,同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田明珍書畫選》。

1999年,由國務院外交部推薦,代表國家在捷克四大城市舉辦田明珍、羅巨白、沈作常三人書畫展。

2000年,受聘為電子科大客座教授。

2000年 組織編印《成華談藝集》,成書十四萬字。包括文章、詩詞、畫語錄和圖片四大部份。

2003年 受聘為陳子莊藝術研究會研究員。

2005年 國畫《空山明月雲外高人》、書法《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二作品由巴金文學院收藏陳列。國畫《墨竹》由眉山三蘇祠博物館收藏陳列。

2009年 作品專輯《龍泉風韻》、《田明珍書畫選》、《田明珍書畫集》、《田明珍木炭焦墨寫生集》山水部分,由四川省圖書館收藏陳列。

2012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田明珍書畫選》。

2013年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榮寶齋畫譜・山水部分——田明珍繪》。

2014年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榮寶齋畫譜・花鳥部分——田明珍繪》。

2015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田明珍詩書畫稿》。

2016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回望故鄉——田明珍書畫選》。

2017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田明珍書寫作業選》。

2021年 中國文聯出版社即將出版《田明珍書畫佳作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