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武漢乃至整個湖北,是全國人民最關注和牽掛的地方。支援從冬天到春天,如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正積極向好,各地企業復工率和員工到崗率也在穩步提升,階段性成果來之不易,戰“疫”成果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各行各業勇敢衝鋒在戰“疫”一線的平凡英雄們。

CCTV-17《遍地英雄》從3月23日起每晚21:56分,連續推出“普通人的湖北戰‘疫’日記”系列節目,紀錄這場疫情中驚險又暖心的人物故事。

新冠肺炎肆虐,醫療資源緊缺,武漢各醫院床位告急,新醫院的建造迫在眉睫。本已回到老家陪伴家人的他,看到火神山醫院開建的消息,毅然克服困難,逆行千里馳援武漢,成為了這個“中國奇蹟”的創造者之一

CCTV-17《遍地英雄》特別節目,帶你走進火神山醫院建設資源保障組成員李松,講述“中國奇蹟”背後普通建設者的故事。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中共黨員,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熊家溝村人,畢業於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建築工程師,火神山醫院建設資源保障組成員。

1

身在家鄉,心繫武漢

克服困難,千里馳援

2020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武漢封城。但確診的感染人數與日俱增,武漢各醫院床位告急,火線造醫院,迫在眉睫。

當晚,武漢決定參照2003年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一座大型專科醫院——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工期10天,由中建集團在漢子企業中建三局牽頭。

而此時,李松剛剛帶著妻兒回到貴州老家。

“一般我都是春節才回去,我的岳父岳母還有兒子,他們三個的生日剛好是初五初六初七。本來想利用這次機會,給他們一起過一個熱鬧的生日,好好彌補一下平時的虧欠,多陪陪他們。”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的老家,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熊家溝村,那是貴州深山的一個小山村。回來當天,測過體溫,李松一家人在岳母家進入了自我隔離狀態。

隔離期間,李松一直關注武漢疫情的發展:“我看到很多病人沒有地方救治,但也只能乾著急。因為我確實做不了什麼,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山區本來網絡信號就不好,從除夕到初一,李松所在的村子又停了電,這讓時刻牽掛著武漢的李松更加心急:“不知道外面情況到底怎樣了,只能看到我們當地緊張的氛圍。”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初二凌晨,村子供電恢復,李松在朋友圈看到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建的消息,心情激動不已:

“終於有機會為武漢人民做點什麼了。”

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師父鄭沙,說了自己想回武漢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的想法,卻遭到了師父的反對。

“我當時問師父知不知道怎樣才能返回武漢,他當時正在忙,就跟我說了一句:‘你都已經回家了,別添亂’。”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回武漢,就要穿越貴州、重慶、湖南和湖北4個省。各地都開始實行交通管制,怎樣才能回到已經封城的武漢呢?

“我擔心在路途中被交警攔截,可能會被遣返。”

李松清楚,公司大部分員工老家都在外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命令下達時,員工們不是已經回到了老家,就是在回老家的路上,單憑留在武漢和周邊地區的同事來承擔重任是不現實的。

因此李松拿定主意,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回去:“如果我能回去,就可以為醫院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作為一家之主,李松雖然決心已下,但更要顧及家人的感受:“我離開之後,老婆孩子怎麼辦?他們會不會跟我一起回武漢?如果回武漢,又怎麼保證他們的安全?”

大年初二整整一天,李松都處在糾結之中,他痛苦的狀態被妻子田芳看在眼裡。妻子心裡明白李松想要做什麼,當即決定帶著孩子陪他一起返回武漢。

“只要他決定要做的事,就一定會去做。而且他是黨員,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肯定要支持。跟他回武漢,是因為不放心他一個人開車。路那麼遠,又是晚上,再加上他本來就很著急,我們怕他有閃失。”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的妻子田芳

妻子的堅定支持,讓李松感到意外又溫暖,他備受鼓舞,立刻給公司經理打電話。經理同意了,並答應幫他協調湖北的省內交通。

做通岳父岳母的思想工作後,李松聯繫了家鄉的政府部門,表明自己回去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願望。當時已是晚上10點半鐘,從安全角度考慮,政府工作人員建議李松一家三口最好第二天白天再走。

但工期刻不容緩,自己早到一天,就能早點投入到醫院的建設中。“我已經錯過了兩三天,如果我當晚出發,第二天中午就可以投入現場工作。”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當地政府為他連夜下達了緊急調令。大年初二深夜11點,在岳父岳母的千叮萬囑中,李松一家三口終於啟程返回武漢。

“特別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我們每天都在關注武漢疫情的發展,很多病人沒有地方收治。我對那種痛苦和絕望感同身受。”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毅然返回武漢的背後,也因為他一直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

從一個偏遠鄉村的寒門學子,到知名央企的建築工程師,李松人生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愛心扶持。

2

父母多病,家境貧寒

愛心資助,感恩前行

在貴州山區長大的李松,貧困並沒有成為他學習的障礙。由於勤奮好學,李松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為了這個貧寒家庭的希望。

但在初中即將畢業時,李松卻突然選擇了輟學。“其實我很想繼續讀書,但是看到家人為了給我湊學費,連棺材都要賣掉,我的內心非常難受。”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輟學打工的李松吃了很多苦,卻沒賺多少錢。在老師和家人的多次勸說下,李松終於重返課堂。

“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工程師,戴著安全帽、拿著圖紙,看著遠方的高樓一棟棟地建起來,感覺那種生活狀態非常讓人自豪。”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回到課堂後,學校幫李鬆解決了學費和住宿問題。2006年,李松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離大學的目標更近了,但高中的學費、生活費和複習資料等費用,對李松的家庭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

幸運的是,勤奮苦學的李松,得到了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

“親戚、朋友,包括我家的鄰居,給我湊了第一個學期的學費。學校知道我的情況後,幫我聯繫了一個做生意的叔叔,最後我的學費是他提供的。”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資助李松上學的愛心人士)

2009年,李松被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錄取。大學4年,李松依靠國家獎學金、愛心資助和自己勤工儉學,一路堅持了下來。

如今,李松如願成為了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一名建築工程師,在武漢也有了自己心儀的事業和溫暖的小家。

“一路走來,我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幫助,是他們成就了現在的我。所以在我有能力的時候,我一定要為社會做點貢獻,這也是我堅持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的一個原因。”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3

到達武漢,奔赴現場

擔當重任,爭分奪秒

1月27日(大年初三)凌晨1點,高速路上大霧瀰漫,飄起了小雨,能見度僅有150米左右。

李松歸心似箭,妻子格外擔心他開快車,一路上時刻提醒他,跟他聊天。

“雖然我很著急,但是老婆孩子在車上,所以我開得很謹慎。家人的陪伴也讓我感到很溫暖。”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1月27日上午10點多,李松一家到達武漢。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家後,李松拿了些洗漱用品和換洗的衣服,直奔火神山建設工地。

剛到工地,李松就被眼前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震撼到了:“我到現場的時候,車輛特別多,人也特別多。”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疫情當下,舉國支援。最高峰時,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上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同時作業。整個工地晝夜燈火、不眠不休,僅除夕當天挖填的土方量就有15萬立方,足以填滿50個標準游泳池。

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鄧偉華說:“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哪怕提前半天或幾小時完工,都有可能給更多病患提供生存和痊癒的機會。”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被分配到了資源保障組,負責工地建設設計和技術對接。因為春節放假、工廠停工,市場上庫存的可供使用的材料非常有限,這也使得李松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旦資源供應不足,就可能會導致整個項目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建成。”

10天工期內,前4天武漢都在降雨,這給本已十分緊張的工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醫院的功能複雜程度和要求,都遠超小湯山醫院,建設難度始料未及,物資需求量巨大。

在施工材料上,現場需要1835間箱式板房,1.4萬立方米混凝土。特殊物資臨時備貨難,型號參差不齊,李松他們只能依據現有材料優化設計。

“我們對現有的資源儲備情況進行摸排,然後跟設計方面進行溝通、優化,再來進行現場施工。”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4

連夜制定解決方案

確保杜絕安全隱患

疫情越來越嚴重,又恰逢春節假期,各省都實行交通管制,工廠停工停產,這對建設物資的組織和調運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在“時間”這個軍令狀下,施工週期被壓縮到極限。一旦出現閃失,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建設過程必須環環相扣。李松每天不停地關注設計圖紙,核對、協調工程需要的材料,但變化始終存在。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為了儘快建好火神山醫院,建設施工採取的是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集裝箱板房在這裡被大量運用。一般的集裝箱裝配的都是單開門,醫院建設需要很多雙開門。好不容易從廠家那裡籌集到,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雙開門的重量更大,如果直接裝在集裝箱板房上,在後期的醫院運營過程中,醫生長期出入病房,經常開關門的話,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此時已是晚上9點鐘,廠家連夜帶著技術人員來到工地現場,和李松他們一起研究解決方案。

“我們打算在門的兩側增加立柱作為固定點,讓門的受力通過固定點傳到房間的骨架上,而不是直接在牆上。這樣可以保證門在後面的運行過程中,是安裝牢固的,不會出現任何安全隱患。”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距離最後的交付時間只有3天,如果不能當天解決立柱的問題,這批門就不能如期安裝。

凌晨2點半,終於確定了合適的方案——先把立柱的尺寸確定好,由廠家連夜在場外加工好立柱再拉到現場,確保立柱能與門同時安裝,不耽誤後面的工期。

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李松每天都要根據圖紙,反覆檢查有沒有漏掉的材料,在圖紙每次變更之後,他必須快速反應、做好對策。

“我們連續作戰兩三天都是很正常的,每天休息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但大家形成了拼搏的氛圍,所以都感覺不到累。”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儘管每天都特別忙,李松心裡也在牽掛著家裡的妻子和孩子。“吃飯的時候,我會和他們視頻通話,問他們體溫怎麼樣。”

5

“其實沒有什麼基建狂魔”

火神山醫院,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過一系列非常規的方案、一次次攻克難關,在上千工人的集體努力下順利推進。

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鄧偉華說:“沒有捷徑可走,全是靠我們在這10天裡,用高強度的勞動力資源和物資資源的投入來完成的。這個工程彙集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故事。但從匯聚在火神山的那天開始,他們就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共克時艱的擔當。

10天10夜,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34000平方米,1000張床位,完工次日,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床位有效率達到100%,成為抗擊疫情的一座重要堡壘。

面對外界的稱讚,作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和參與者,李松說:“其實沒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有千萬個我們不分晝夜地負重前行;其實也沒有什麼奇蹟發生,不過是我們千萬個工友眾志成城,攜手共渡難關。”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們不是直接救治患者的白衣天使,卻一樣是拼上自己全部力量向死神搶時間的英雄。

2月2日,接力棒從李松他們手裡,交到了1400名部隊醫護人員的手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有近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這裡重獲健康希望。


近萬名工人參與了火神山建設

我們也許不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

但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些

用肩膀扛起生命希望的身影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如今,武漢新增病例清零,交通逐漸恢復。

李鬆開始期待這座美麗的城市變回曾經熱鬧的樣子:“我喜歡街道上的車水馬龍,也喜歡早點攤上的熱乾麵,更喜歡清晨路上的熙熙攘攘。”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我相信

春花爛漫時

執著而又勇敢的我們

必將平安相見”

火神山奇蹟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全靠千萬工友肩膀硬扛

3月23日起,每晚21:56分

CCTV-17《遍地英雄》特別節目

為您講述湖北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平凡人的戰“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