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75天之後,你的職場何去何從?


正文共:2505 字 3 圖,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疫情還未完全解除,最近的就業行情、職場態勢依然嚴峻。企業裁員、倒閉、甚至跑路的消息接踵而來,而失業在家、到處投簡歷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更不用說即將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們。

疫情下的就業陷入尷尬。對於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各個階層的職場人而言,或許正面臨著各自林林總總的窘境。

疫情發生75天之後,你的職場何去何從?

不要以為元老就萬事大吉


誰也說不準哪天一不留神飯碗就丟了。

以前我們接觸的、聽說的裁員,大多發生在大中型企業裡。事實上,受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的眾多小微企業也同樣面臨著“斷臂求生”的裁員節流甚至關門倒閉的窘境。

筆者的嫂子在沿海老家鎮上的一家出口貿易公司工作。公司規模本就不大,只有三十來號人。

2月底省內員工復工第一天的會議上,老闆就透露了公司人手架構要精益求精的信息。一時之間員工私群炸開了鍋,已經復工的員工心態相對平和,而依然在自我隔離等待復工的省外員工則顯得非常焦慮。

嫂子事後跟我們說,開完會的那幾天,她始終處於憂心忡忡、茶飯不思的狀態。因為她和我哥同樣是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的現實家庭負擔,一旦丟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雖然最終公佈的裁員名單沒有嫂子的名字,讓她大大鬆了一口氣。但讓嫂子詫異的是,被裁掉的那幾個人幾乎都是老員工,事實上這些老員工年紀也並不大。

但老員工們又能如何?也只能黯然離場。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但殘酷的背後,其實早已埋下伏筆。

嫂子提到的了一個情況,透露了這些老員工被裁的必然性。她說裁掉的幾位元老其實並非沒有能力,只不過這些元老們似乎犯了一個“禁忌”:仗著元老身份,時長不自覺地上演一出出“老油條”的戲碼:倚老賣老、出了問題只會當甩手掌櫃、不思進取吃老本……

對於拿錢在砸、拿命在拼的老闆們來說,他們擔負不起任何的閃失,尤其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困境當下,企業已經沒辦法再為不稱職的員工買單,他們只想留下最需要的人、最適用的人。

元老並不是你在職場的資本,能力也並非判斷員工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在職場上,是否偏離了企業的航向?是否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是否只顧著吃老本不思進取,而身邊人卻都在拼命地創新求變?

多從自身查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被企業拋棄時只留下一臉的錯愕。


高管又怎樣


公司扛不過,還不是和大家一樣工資減半。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本來以為只是回去過個春節,卻從來沒想到人生竟在這個別樣的春節換了個模樣,就像歷了個劫。

有網友說:過了個年,工資延遲,復工無望,上老下小,存款四位數,感到一陣無助的茫然。

還有網友說:過了個春節,心情像坐了趟過山車,從最初的傻樂直轉之下跌入抑鬱。


疫情發生75天之後,你的職場何去何從?

我相信,這不是個例。

三月中旬剛剛復工回公司上班的好友Amy,突然發來消息說:下個月要開始吃土了。我心一驚,開始以為是她所在的公司遇到危機,要倒閉了。但事實上,情況也並沒有比我想的好到哪裡去。

她說:受疫情影響,公司為了生存最終決定,2月份到5月份全員薪資減半;未來視公司經營情況,決定薪資發放是否恢復正常水平。

這對於去年中旬剛剛晉升總監的Amy來說,是一大重創。作為骨幹的她,對公司可謂盡心盡力。起早貪黑、無償加班,甚至於年過三十但生育計劃卻一再推遲,她對公司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一開始,她並不能理解公司的做法,甚至於一度想找領導說理。可她很快就想明白了,也只能平靜地接受現實。

或許乍一看公司可能有些不近人情,可就在公司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人情已經沒辦法擺在檯面上講了。對於困境中仍要繼續前行的公司來說,降薪只不過是無奈之舉。活著,對公司來說始終是最重要的戰略。

而對於員工來說,如果你並不想跳槽,那麼與公司共渡難關、等待重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是時候重塑你的職場,啟動Plan B 了


未雨綢繆,至少讓結果變得不那麼糟。

沒有誰的人生能夠始終順風順水。

當天朗氣清時,你可能只顧坐在船上享受悠閒安穩,而一旦天氣驟變突然狂風暴雨遇上一個打頭浪翻了船,你是否能隨身抽出那件保命的救生衣?或者你是否早已練就了一身游泳技能,隨時棄船游回岸上?

可能更多的人只會在突變到來時驚慌失措,無計可施。

所以,是時候重塑你的職場,培養你的planB了。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倒閉的,是不是你賴以生存的公司;下一個被公司fier的,是不是你!

也許你會顧慮,現在會不會太遲了?套用那句老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過去不可得,所以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前面提到的Amy,在接受了降薪的事實後,想到了副業,也想到了是時候為自己充電了。

“以前總覺得把手頭這份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這麼累,非要把業餘時間擠得滿滿當當?”Amy說。

相信這是很多人在此前的想法。但現在確實不一樣了。而早已擁有副業的人,或許正在暗暗慶幸。

可能在此之前,你的身邊,你的朋友圈,就已經經常在談論“副業”、“Plan B”。而現在,大家的談話內容幾乎三句不離“副業”、“兼職”。就連停了廣場舞閒得慌的大媽們都開始琢磨著加入微商隊伍了,更不要說負責養家餬口的大多數職場人了。

疫情發生75天之後,你的職場何去何從?


當然,並非提倡所有人都去搞副業。

如果你的主業工作內容相對單一輕鬆,有較多的業餘時間,想充實自己,也打算為未來多做一手準備;

又或者你覺得你所在的崗位並沒有多大的上升空間,但你又想求穩,不想跳槽;

又或者,你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現在的行業和職位,你想轉行了;

…………

那麼,別猶豫,是時候跳出來了。

只要去嘗試了,至少是多一條出路。否則,只能接受你目前的安逸或窘境,如溫水煮青蛙般,耗著越來越少的寶貴時光。

優勝略汰,適者生存。重塑職場,你可以選擇為自己充電,把自己武裝起來,讓自己在職場競爭中加分;你也可以嘗試做一份副業,多創造一份收入,太平時這就是錦上添花,困難時這也許就是你涅槃重生之道。

不管你正經歷疫情下的就業魔咒,還是依然職場得意,從現在開始,所有的未雨綢繆都將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因為只有未雨綢繆,即使未來生活沒有變好,至少,也不會變得那麼糟。


作者簡介:沒沒姐,80後,二胎職場媽媽。



往期精彩回顧


下一站幸福沒有告訴你的4個殘酷的真相?


湖北紅十字會有錯嗎?億萬網友說了算!


李文亮醫生,我們尚且苟活於人間,你怎麼就走了呢?


把時間交給海角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