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豆鼓垇街,又名豆市物街,鼓与市讹音也。豆鼓从田螺岭巷南端口至今西津路东端口与章贡路西端相会处。唐代是横街的一段。豆鼓凹街在清代晚期前有一段小坡,市民故称为垇。豆鼓垇街南侧原有一小巷道,可直通朱家词,雷家调到大新开路。后塞。

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豆鼓街因处于郁孤台之南,北侧即郁孤台,原建有纪念王用明柯,名用明堂,是続州城内第一座阳明堂,故是处常有外来名士游览之地,后来阳明堂迁在府学前,即府学

之右侧,为王文成公桐。明代赣州府治,在郁孤合南侧,后又迁杨老井街之西州城而古

据《志)记载:“赣州府治,即分巡岭北道旧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佥事李辙从郁孤台徙建于此,副使杨璋、王度邵谏前后拓之在宋代时,这条街南侧设有驿站,所驿站,即古时传官文步马的驻所,附有步马急递,明代为贡道,后驿站迁至府署前。

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在这条街之南侧,建有景德寺,后废。据《志)书上所记:景德寺在郁孤台之南,后废”。赣城内景德寺有两三处,皆

废。在豆鼓垇街之西端北侧,为广东会馆,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会址背倚郁孤台、南北长619米,东西198米,前后三进,右通田螺岭,砖木石混合结构。木石构件用料讲究,加工精细。石构件有精美的花草人物,动物浮雕,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大门外有石狮一对(已迁移至赣州公园解放纪念碑前。

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广东会馆又是革命纪念之所,1926年7月,陈赞贤(1890-1927)受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派回江西工作,10月成立了由陈赞贤任特支书记的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在八境台召开会议,成立赣州总工会等备处。18000余名工人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了56个基层工会和工会支部。11月初,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便在豆鼓街的广东会馆隆重召开,成立赣州总工会,陈赞贤当选为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领导赣州工人开展签订增加工资,保障职业,改善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为主要内容的劳资集体合同的斗争,取得胜利。解放后,广东会馆曾是广育小学校址。豆鼓垇街中段,即原王文成词(阳明堂)遗址,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创办省立赣县女子师范学校,解放后与省赣中合并为赣州中学。

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1946年9月24日蒋介石来赣城时,特意去女子师范拜谒原阳明堂。轨州城古将解放后女师原址为西津路小学校址,之后小学迁到对面南侧,原址改为赣州六中校址;直到2002年,拆除赣六中原校舍,改建为郁孤台公园,把郁孤台显露出来了,增加了赣州古城的一条风景线。

豆鼓垇街虽是一条古街道,但生意并不繁荣,商店不多、仅在东向两侧有几家小商店,是客找,还有一家酒楼。

盘点古城赣州豆鼓垇街的前世今生,有广东会馆和蒋公拜过的阳明堂


上内容是小编走访300百多位老人以及查阅《赣县志》《赣州府志》后总结归纳所作,如果他们回忆没错的话,内容基本正确。如您所如赣州古城故事请共勉。下期分享《考鹏街》这是赣州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的第二十四条街。

感谢您的阅读,请关注支持我写到七十二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