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能定制

如果城市能定制

作者:吴学达 智纲智库北京中心咨询师

·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亚里士多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 想象、设计、测试、建造创新城市,帮助城市迎接最大的挑战

——谷歌“智慧城市”

如果城市能定制

中国的城市化奇迹

在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在世界上占据较大比例。如今人口逾14亿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如果城市能定制

全球人口分布示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创造高速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奇迹。在1978年,中国最初改革初期城市化率仅为17.9%。而在41年之后的2019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一关键节点。

也就是说,中国在约40年的时间里,城市化率提高了约40%。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按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就意味着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初步完成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型,进入城市社会时代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中国的城市化就像一条“正在历经人类演进的巨龙”:既具有体现农耕文明的小城镇,也有具备工业文明特征的大都市和城市群,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体现信息文明的未来城市……

当然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的主流,还是以工业化为支撑的传统城镇化方式。即是说,大多数的城市还是以工业化的需求为引领,围绕着工厂的生产需要进行城市空间延展,并配套发展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

同时,基于生产的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此时的城市并没有做好接纳这一部分人口的准备,于是我们看到“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解决,人口超速膨胀,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来接踵而来,特别是在大城市尤其突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

百度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德勤、埃森哲等研究机构相继发布的对2020年科技趋势种种预测。预测显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互联网、新材料、物联网、区块链、自动驾驶、量子计算融合渗透,多领域技术颠覆性突破或将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中国一直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中心,互联网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都走在世界前列。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城镇化道路该如何调整?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城市的要求更加多元:城市不仅是产业中心,也是人类居住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和生态环境的中心。中国是全球互联网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滴滴、美团、淘宝、百度、微信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城市形态。

经历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西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城市。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拓展城市范围,提高城市化率已经不再重要,快速实现从工业文明城市到信息文明城市的跨越,才是其真正面临的命题。

如果城市能定制

从1.0到3.0:城市之变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城市”是人们在聚集并进行交易和交流活动,“城市”的产生方便于多样化资源的分享、传递与交换,从而满足人们在城市中就业、居住、生活的需求。而这也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核心载体,始终代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基于此,城市形态也一直作为复杂的文明社会兴起的体现,随着人类文明浪潮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1.0、城市2.0和城市3.0有什么区别呢?

要想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人类城市的发展进程。纵观历史长河,人类世界文明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依次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而城市也随之相应地经历了三种形态变化。

城市1.0从“水井”开始

如果城市能定制

水井,在农业时代是一种自然资源的共享,它为村庄居民提供了稀缺而又必需的水资源。那个时候,村民的房屋都建在距水井不远的范围,以便能够轻松地将一坛水运回家。

人们在井边取水的时候可能会相互交谈,甚至进行一些交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乡村社交中心——一个公众联系在一起聚会、交易的地方。

随着管道供水替代了水井,供水范围变大,人口开始增加,村庄也扩展为较大的农业小镇。水井的社交功能逐渐被市场、茶馆等新的社交活动场所替代。这就形成了以自然资源的分享为主要依托的“第一种城市形态”

城市2.0从“工厂”开始

如果城市能定制

工厂,在工业时代是一种位于供应链上游的生产资源的共享,其夜以继日的运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大量农民不断进入工厂变成工人,促使小镇人口剧增,迅速成长为大的工业城市。

城市的本质是工业化的产物。

由于缺少规划和有序的引导,城市变得拥挤不堪,乌烟瘴气,贫民窟遍地而起。真正意义的工业城市发展是从1760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 工业化初期,即中心城市建设期。主要是由工业、商业或政治、军事等因素驱动,多数发达国家从19世纪初开始,以空间聚集形成中心城市;

  • 工业化中期,即城市郊区化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功能开始向郊区空间蔓延,其典型形态之一为卧城;

  • 工业化后期,即新城建设期。郊区新城的能量聚集形成具有独立功能的辅城,并引起中心市区的衰退,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 后工业化时期,即大城市圈建设期。推进国际化大都市群的建设,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组合城市群。这是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工业化城市的转型过渡阶段,城市动力呈现出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征,城市结构呈现出分散化、多中心的形态,可以称为“第2.5代城市”。

城市3.0从“互联网”开始

城市形态3.0从“互联网”开始,具有三个特征。

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休闲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同时也重新定义了第三种城市形态。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是追求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如今在人类意识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帮助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

基于此,第三种城市形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它是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等对城市生活与空间具有尤其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建筑和城市的巨大潜能,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巨大的智慧网络,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人群,甚至是物品,而早已深度融入了各行各业、形成了人人连接的共享经济市场就是这张智慧之网的最好体现。

如果城市能定制

链接: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它是新型生态城市。工业城市的爆炸式扩张,造成了环境恶化、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维持生态环境的观念已经渐渐成为全球社会的共识。它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人居环境,并且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结构的稳定。

新型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着眼于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发展,更是在资源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共享的理念指导,打造以生态、绿化空间为基础的智慧生态基础设施网,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更具复合性的多样化功能,使之成为更多居民能够共享的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果城市能定制

典型生态城市——瑞典·马默尔

链接: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3.它是新型人文城市。“城市病”的现象不独在我国出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都出现过“物质上的最高成就和人文社会的最坏状况”的城市化陷阱。

正因为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成立“城市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力量系统研究人类的城市问题,通过了指导世界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居议程》,这个文件重新对城市下了一个定义,“城市是地球上人类集中居住的区域”,也就是说,城市是“人居中心”。

城市建设要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

新型人文城市建设强调了城市发展的目的,核心在于城市是否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城市已经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

如果城市能定制

典型人文城市——中国台北

链接:人文城市不同于“政治城市”和“经济城市”,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商业等实用功能,是一种以人文资源和文化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

如果城市能定制

城市终将回归“以人为本”的核心

城市形态的3.0阶段,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其回归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上来。中国2015年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是基于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下建立的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

雄安新区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的蓝本。其对外发布的规划可以看到:以人本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以组团发展勾勒城市空间,以多元土地利用推动城乡融合,以创新引擎推动城市发展,以多元文化融合塑造城市风貌,是面向未来产业、未来格局、未来生活的城市发展“

中国方案”。

同时,多个城市都提出类似发展目标,如成都将城市发展逻辑从“产城人”转向了“人城产“。这不仅是“三大核心要素”在次序上的小调整,实质上是城市发展逻辑内涵的大变革:传统“产城人”逻辑下,产业是首要因素。通常先招产业,企业来投资后,再向全国大规模招工,走的是以“廉价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与人才”的老路。在“人城产”新逻辑下,人是首要因素,把人本理念作为城市规划起点。实现“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

如果城市能定制

智纲智库(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近几年对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共享城市

2018年,我们提出“共享城市“。

共享城市是承载了以信任为前提,强调开放性、包容性的共享文化的精神高地与文明之城;是以共享平台为模式,发展资源从被动集中到主动聚合的新型共享经济的主战场。

共享城市通过众筹智慧共建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创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形态,在共建的过程中实现共享;推进共享文化的扩散,增进人与人的交流,形成联系紧密的社会共同体。

为了能够更加具象化地描绘未来的“共享城市”,智纲智库基于城市形态演进中发展出的共享城市内涵,总结出其独有的一套城市基因体系。

共享城市的城市基因将以共享(Share)为核心理念,延展出“有智慧”(Smart),“有快乐”(Happy)、“有活力”(Activity)、“有休闲”(Relaxation)、“有生态”(Ecology)这五个特征,组合成为共享城市特有的“五有”DNA。

如果城市能定制
  • S(Smart)有智慧:这是一座建立在交通网络、生态网络与信息网络共融共享的城市,发展具有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共享经济,打造开放式的创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和行业生态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H(Happy)有快乐:建设一个具有完善共享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城市,让更多市民能够分享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实现住有所居,并能够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公共开放空间,从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加人民的幸福快乐感,满足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A(Activity)有活力:这是一座充满创新和创造活力的城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元的创意设计、发达的教育文化和强大的精英人才为支撑,共享创新创业,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城市由众多共享单元组成,每个共享单元都具有商业、产业、居住等丰富的复合型功能,能够更好的互动互促发展,为人们的城市生活注入多元化的活力元素。

  • R(Relaxation)有休闲:这是一座丰富共享公共空间的城市,它可以让更多市民免费或低价享用休闲设施。城市生活并不仅仅只有一成不变的快节奏,更需要高品质的休闲生活。覆盖全龄层的体育健身设施,充满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场所,多姿多彩的大众社群活动将共同编织起共享城市中多样化的休闲生活场景。

  • E(Ecology)有生态:这是一座生态、环保、绿色、低碳、节能的城市,促进公共资源共享,有效配置闲置资源,降低城市资源总耗。同时在建筑设计上和城市空间设计上促进城市、自然的双向互动,形成智慧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定制城市

2019年,我们提出“定制城市“,并在成都与西安进行实践。

在成都,我们提出【为年轻人定制的城市——未来生态城】

成都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率先提出面向全国人才的新政策,连续发布“人才十二条”等引入措施,重点吸引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打破过去“少不入川”的老说法,为年轻人打造真正的发展舞台,通过环境营造和就业改善等措施,让年轻人们,让这些青年人群在成都大有可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结合业主的发展资源优势和项目背景,提出在成都市大邑县东部新区打造面向“少入川”人群的新新城市。

通过综合调研和分析,智纲智库认为,这一类“少入川”群体,以25到34岁为主力人群,他们对于居住的区域选择敏感度较低,但是关注高品质的配套服务,倾向低首付和低总价,但是又喜爱休闲娱乐,购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创业和创新热情,关注婚育,对未来子女有新鲜的教育想法……具有典型的新一代“都市移民”特征。

面对“少入川”群体,我们从青春生活、宜居乐业、生态活力、创新智能文化魅力五个维度,为年轻人谋划全新的定制城市。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最前端开始,到城市建设、项目落地、青春服务等角度,均贯彻青春友好的理念,从目标人群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出一条满足年轻人、推动其全面发展的城市建设之路。

如果城市能定制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在西安,我们提出【为科学家定制的城市——西安科学城】。

西安目前正在搭乘“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重点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同时,在科学领域,中国几十年的科创发展正在经历从跟踪到追赶再到跨越的过程,西安的西安科创的发展也一直紧跟国家创新的步伐,从科创引领的主体来看,西安科创的发展从企业院校主导阶段、高新区主导阶段进入到科学城主导阶段。

智纲智库认为,科学城不是科技园,是以科学技术机构为主体,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核心的特区,西安科学城将以先进科技产业为引领,汇聚“两院七所”——中科院西安分院及陕西科学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中科院地环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植物研究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助力西安科学城发展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我们研究了西安及全球目标科学从业人员的行为与倾向,面向工作机会,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城市拥有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其他主要因素依次为全球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丰富的科研基金支持以及广泛的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机会等。对于城市,他们首要关心的是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创新文化,其他主要因素依次为生活的便利性、现代/美丽/时尚的都市风貌、清洁的空气和环境、便利的交通、能够提供理想的子女教育等。

科学城不是普通城区,它是为科学家定制的城市。支撑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投身于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群体,要留住、吸引、激发人才,就要打造适合他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城市环境,这是进行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需要研究科技人才、科学家群体的特点,按照其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建设城市。由此,构建围绕科技孵化转化全链,集聚科技转移转化、及产业应用功能,完善生活和公共服务配套,构筑科学城创新生态圈。

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不同,而中国刚刚超过60%,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正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提出要成为全球城市的新范式说的那样。中国必将为全球3.0城市提供示范和样板,而智纲智库是这条路上的探路者和践行者!

如果城市能定制

点击阅读:关于2020年智纲智库大会重要通知

发现商机 · 永不落幕的智库大集

智纲会企业服务号

如果城市能定制

第八届智纲智库大会

主办单位:智纲智库

冠名单位:珠海九洲控股集团

协办单位:珠海九控地产、翠湖香山

时间:2020 年4月24-25日(暂定)

地点:广东·珠海大剧院

《必然的力量》·重磅开讲

2020 智纲智库大会三大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