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城街道“四力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走上快车道

西固城街道大力推行区委“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精致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构建网格化协同共治责任体系,通过“四力融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

一、强化引领激“活力”,构建健康发展新格局

街道党工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统筹功能、资源和力量,着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服务互惠双赢的区域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一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常态化运行“大工委”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辖区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综合治理等“大事要事”20余项。建立社企双向联系服务机制,社区“大党委”现已共同协商解决问题57个。二是联合管理强职能。精心组织实施“四共五联”工程,通过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实现精神文明联创,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健康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三是融合架构强内涵。深化拓展“党建红色联盟”“清水家园”“小蜜蜂”“红色驿站”“蒲公英”等党建品牌内涵,在创建为民、共建共享上精准发力,把党建品牌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大工委”“大党委”凝聚力、吸引力、服务力。

二、夯实基础强“动力”,搭建服务发展新平台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补短板、抓落实、提品质、创一流”为主线,用鲜明的品牌特色促进党建工作与服务发展共振双赢。一是破除陈旧思维。打破因循守旧、“守摊子”、“吃老本”等制约街道社区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查找突出短板,带着问题发力,使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推动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二是强化网格管理。推进完善街道四级网格组织架构,建立一级街道网格1个,二级社区网格9个,三级单元网格34个,四级楼院网格90个,以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分片包抓网格内的街巷、楼栋、单元和住户,实现人员清、房屋清、环境清、需求清、隐患清“五清”,让网格真正成为民情民意的“集散地”。三是优化阵地建设。围绕党建指导、民生服务等各项功能作用,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一社一品”社区阵地,及时跟进玉门街南社区、合水中路社区阵地提升改造,已设计优化建成社区阵地功能区划分,构建起“1+N”党建阵地网络,不断深化和延伸党建指导和党群服务功能。

三、整合资源聚“合力”,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有效整合驻区单位党组织优势资源,将“三治融合”作为市域社会治理基础性工程,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一是引导居民自治。在合水中路社区、清水桥社区试行“居民议事会”,邀请成员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委员、居民代表、楼院长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收集意见、确认议题、制定方案、发布公告、组织协商、结果运用、反馈公示”七步议事法” ,协商讨论社区治理事项,共完善楼院管理制度5项,排查消除楼院安全隐患10余起,化解邻里纠纷30条。二是全面依法治理。推动辖区司法所、食药所、执法中队等基层行政执法单元充分履行普法责任,利用街道班子例会、社区书记例会、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大会强化法治学习,开展审判进社区、宣讲进楼院、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等活动。依法高效处置防疫防控、拆迁收尾等突发事件,在中路北社区、清水桥社区建立了法治宣传文化墙及文化长廊,建立法治图书室5个,设立法治宣传橱窗9个。三是强化以德化人。广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普及,发挥家庭的养老、教化等传统社会功能。积极申报评选街道辖区“文明家庭”3家,完善道德模范关爱帮扶和礼遇机制,褒扬先进、惩戒落后,引导辖区居民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四、创新载体添“动力”,实现蓬勃发展新提升

一是创新党务服务。联合成员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员“同学习、共培训、强管理”系列活动,与共建单位奏响“交响乐”,做到你优我学、取长补短、交流进步,实现党员共学共管共服务,持续提高街道社区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搭建“互联网+政务”载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政务服务,采用电子报表、网络审核等形式精简申报流程,及时了解群众办事需求,通过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等形式力促“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依托5个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线上职业培训工作,拓宽居民就业渠道。三是拓展法律服务。聘请专业律师组成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团,联合开展法制课堂,宣介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及时排查上报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矛盾隐患,特别是在街道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确保“小事不拖大、小事不出网”。四是升级民生服务。不断提档升级居民文娱活动服务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10场,组织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垃圾清运、水暖维修、爱心托护、爱心体检、代购代收等民生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口罩849个,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代缴代购服务,分送米面油、消毒液等物资,真正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