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挖掘“江南”精神祕約“中國好書”作者內視角打造《江南繁荒錄》

品讀|挖掘“江南”精神秘約“中國好書”作者內視角打造《江南繁荒錄》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長江流域以南,從前的六府,今天的環太湖流域。山林蓊鬱、魚米水鄉。然而,提到江南,除了“唯美”“詩意”等耳熟能詳的標籤,我們還能如何更深入瞭解它的人文價值?在當下草長鶯飛的季節,讀一讀“中國好書”作者徐風最新散文集《江南繁荒錄》,會帶給我們不少啟發。

徐風長居江南,地道的宜興人。從事紫砂文學創作十幾年,著作《布衣壺宗》上市引起廣泛關注,入選“2015中國好書”。徐風過去一直通過紫砂來寫江南文化,《江南繁荒錄》是他的一次全新寫作。

在古陽羨,有伍子胥的邂逅,有李白的遊歷,有韋應物、白居易的勤政,也有沙祖康的曲折錄取故事和丁俊暉另類的幼年讀書經歷……徐風悉心挖掘潛藏在古城中的歷史興替,從古碑裡牽拽出的人物傳奇。到了當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江南人車水、養蠶,掙工分;八十年代,鄉鎮企業崛起、機器轟鳴;九十年代,“買賣戶口”、醫院改制……有插秧的歡愉,進城“捉肥”的默契,也伴隨著老醫生無病可治的失落,老廠長復墾無望的憂心。鄉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園;鄉村變遷,則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採擷具有年代印記的若干人物,講其在變遷中面臨的尷尬和無奈,寫他們在時代浪潮下的執拗與堅持,塑其性格,摹其品質,呼喚起一段段集體記憶。

在《江南繁荒錄》中,徐風還將筆觸直指一個容易被遮蔽的民間江南,試圖闡釋士農工商的價值觀。他在書邊手記寫道:“我要寫頭頂的明月,我要寫腳下的厚土;我要記敘父輩的恩德,我要解析時代成長的胎記……我向往那隱藏於江南廣袤民間的風土情懷,也流連於那些古老傳說中未被忘卻的俠義肝膽。”

講江南文化,首先不能不提江南深厚的崇文重教氛圍。在徐風看來,這種氛圍的形成,“不是一時一代的功勞,與歷代士人身體力行推行文教息息相關。”無論四海波靜,還是風雲變幻,是什麼維繫著人們精神世界?當實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宣告廢除,江南鄉村教育網絡效用凸顯。在進士頻現、名人輩出,讀書熱情不減的背後,是“識字孩童可自由出入祠堂”、鄉村惜字會等等鄉規民約的強大支撐。

品读|挖掘“江南”精神秘约“中国好书”作者内视角打造《江南繁荒录》

隱於歷史與山河之間,是從春秋經六朝,沿唐宋至明清,文人往來,進士頻出;是田壟村落,碑坊祠堂,鄉規民約維護文字尊嚴,家族傳薪秉持耕讀傳統,時代變遷印刻於鄉村面貌。通過對隱藏於民間的風土、情懷、俠義、肝膽、寬厚、仁愛等傳統精神深加描摹,最終,留給現實的迷路人和未來的還鄉者一份永不磨滅的江南精神秘約。

《江南繁荒錄》正式出版前,已以“繁荒錄”專欄之名獲得了第三屆《鐘山》文學獎。頒獎詞這樣評價:“徐風以搖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講述著千年的江南文化風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帶的一壺一茶一寺一碑一謠一人等等風物人情的細節中,梳理出水鄉江南的人文脈絡。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道不盡的是江南源遠流長的風骨品格、滄桑流韻。視野雖限於江南世情,筆力卻深至人心魂魄。”

該書還入選了2019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項目扶持,並獲得眾多專家和同行的好評。著名作家邱華棟認為,徐風提煉江南的精神符號,他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寫鮮活的世俗生活,寫可貴的人性品質,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活性江南。作家潘向黎評論道:“《江南繁荒錄》之於徐風,有一種‘壯年變法’的意味。徐風寫作至此,格局與色調突然一變,此岸已非彼岸,江花日出,照亮了繁與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