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的“抑郁”故事

小雨的“抑郁”故事


小雨(化名)在妈妈陪同下来找我。她们坐下后我问小雨:“自己和我交流还是和妈妈一起?”她立刻说:“我自己,让妈妈在外面。”我示意妈妈出去,妈妈很配合。

妈妈出去后她并没马上说话,而是沉默。说是不知道说什么。我问:“到我这里是自己要求还是妈妈要求你来?”她说:”我自己”。“那就说说你为什么来,不着急,慢慢说。”她开始讲述感觉自己心情不好,睡眠特别差,夜间多次醒来难以入睡,脑子像浆糊,注意力难以集中……讲话时语音特别低,语速特别慢,反应迟钝。她停顿时我问她:“你很想学习好,证明给周围的人看,但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于是恨自己是吗?”她点点头,眼里溢出泪水。

我问:“你自残过吗?”她伸出手腕给我看,手腕上多处伤疤。说:“用小刀割破皮肤的痛能缓解胸闷和压抑。”这样的话不止一个孩子给我说过,我能理解。

这个孩子重度抑郁。抑郁病因复杂,大的方面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于青少年抑郁个人临床经验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为主的多,因此建议心理治疗。这个妈妈和孩子都很配合,接受心理治疗。于是预约时间。

小雨如约来到咨询室。和上次就诊一样,她话语特别少,眼神很少和我对视,多数时间低着头。根据她的情况我选择借助沙盘交流,她同意了,于是做了上面的沙盘。

小雨的“抑郁”故事


她这样讲述沙盘。(图一是沙盘整体,图二是图一中标记6的部分的特写。)

图一中标记1的区域,那里有一只青蛙和一个大苍蝇,青蛙在准备攻击苍蝇。我问:“看起来青蛙那个地方水很少啊,基本上没有,青蛙如何存活呢?”她说:“青蛙可以吃苍蝇,水少,嗯,那里原来水很多,青蛙周围沙子下面有很多小贝壳,因为水少了,贝壳已经变成了化石。”

标记2的区域讲的一个大蜘蛛在捕食虫子。

标记3的区域有两条蛇,一条红色的沙蛇只露出了一个头,整个身子都埋在沙里面,另外一条在地面上,埋在沙里的蛇和地面上的竞争食物,是竞争关系。沙子里面的蛇比地面上的力量大。壁虎藏在一棵大树后面,壁虎整个肢体是很惊恐的形状,给人感觉惊恐的样子。蛇打算吃壁虎。

标记4的区:老虎在一个棚子下面躺着。我问她老虎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说是活的。棚子上面的那个人物代表一个很有高度的人,她能洞悉周围发生的所有一切,老虎是她的宠物,老虎正在躺着打滚儿向她撒欢、撒娇,小白羊是这个有高度的智者的崇拜者。蓝色的蛇能知道智者所想的一切。

我说:“听你的描述,这是一个危机重重、充满攻击的世界,我感到压抑紧张不安。是在你没讲之前,我感受到的是它们在生长茂盛的森林里和平相处。”她说:“不是和平相处”。我指着标记5的地方问:“这一片没有东西,看起来是平坦的沙漠,这里是战争过后呢,还是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和平地带?”她说这里是战争过后,这个沙子下面埋着很多贝壳的化石,都是因为战争而死亡的贝壳的尸体。通过讲述,我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有很多压抑的东西,有很多的情绪,有很多的内心的冲突。

内心冲突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攻击,表现为脾气暴躁,看不惯周围所有的人,动不动就对周围的人发火,偏执,难以相处,人际关系差;二是向内攻击,表现的自卑,自我否定,经常体验到消极情绪,比如内疚、自责,无用感,看不起自己,所以选择自虐、自残甚至自杀.。我讲完这些的时候,小雨抽泣起来,我拍拍它的肩膀,她哭出声。我不再说话,递给她纸巾。

看她情绪稳定,我问:“孩子,假如在这里面选择一个能代替你的话,你愿意做这里面的哪一个?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这个人物。”我本来以为站在高处棚子上的那个智者是她。出乎意料,她指着那棵只有几片叶子的树,也就是图一中标记6部分的那棵树。图2中把这棵树放大了。我问:“能说说为什么选择这颗树吗?”她说:“这棵树能保护这个壁虎。”树下面的壁虎和树相比很弱小。她接着又补充:“也不能完全保护壁虎。”说完这句话就停顿下来。交谈中她话语总是不断停顿。我说:“是,看那个壁虎,它的形状像是还是很惊恐紧张。”她说:“是保护不了壁虎,而且这个壁虎还经常吃这个树的叶子,伤害这棵树。”我看出了她内心冲突和矛盾,说:“树保护它,它还在伤害它。她点点头,接着沉默。

我问:“生活中你想保护谁?谁需要你保护?”

她沉默了一会儿,小声说:“妈妈。”我心中又有了疑问,看起来她妈妈不需要她保护啊。

”谁伤害你妈妈啊?你认为妈妈需要你保护。“”爸爸喝醉酒经常打妈妈“。接着又补充:”其实我也保护不了妈妈,我们两个都怕爸爸“。这个时候她的眼泪又出来了。我问:”因为保护不了妈妈难过吗?很自己无能吗?“她带你点头,眼泪又流出来。

”妈妈说过需要你保护吗?知道你想保护她吗?“”不知道,没告诉过她“。

”妈妈有的时候还伤害你啊“,她点点头,是的。妈妈在爸爸那里受的气,积压的情绪,都发到小雨身上。这种伤害不是打骂,是隐形的,甚至是打着”爱“的旗号出现,不易觉察。

小雨的“抑郁”故事

妈妈是如何伤害到小雨的呢?她讲初中的时候妈妈告诉她:”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爸就离婚了“。听了这些话,她就想一定要争口气,好好对待妈妈,因此就努力的学习,想用好成绩来回报妈妈。幸运的是她考上了重点高中A,A高中是当地的重点中学,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向往的中学,她以为考上了这个A中学就能让妈妈高兴,就是报答妈妈,因此情绪好转了一段时间。

结果在高一和妈妈散步的时候,无意中妈妈说:”如果你考不到这个A中学,我可以把你调到B中去,那样我就可以搬出来,从家中搬出来,离开你爸爸和你租房子住“。

妈妈的这些话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她没想到考上A高中本来是一件好事,结果又拖累了妈妈,影响了妈妈的幸福。因此感觉自责、内疚、无用。只要妈妈不高兴,她也不高兴。妈妈每当挨父亲打的时候,她就很自责,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妈妈。

看起来她很心疼妈妈。但有的时候对妈妈有说不出的恨和反感。我能理解她对妈妈这种复杂的情绪。

这种原因是因为她和妈妈的界限不清。她觉得妈妈的不幸是她带来的。但内心里还有另外一个声音,感觉自己背负着妈妈的幸福也很冤,很无力,妈妈不该这样要求她。但是对妈妈的愧疚感早就伴随着她,她无力挣脱,当想挣脱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谴责她,认为”她不孝顺“”妈妈为了你牺牲很多,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不按照妈妈的意愿去生活和做事。“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满足妈妈的期待已经深入骨髓。

但是,每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3岁左右,一个是12-15岁左右。当第一个关键期被压抑的时候,第二个可以弥补。小雨妈妈说小雨自幼是乖孩子,3岁的时候应该是对妈妈言听计从,她自己承认很会对别人”察言观色“。那么这个过程中她心甘情愿吗?肯定不会。但是因为独立意识小,没有表面的反抗行为,表现为“乖”。年龄渐渐长大,青春期到来,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做自己“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小雨想”做自己“的时候,妈妈的”教导“就会出现,因此难免反感妈妈。当她意识到反感妈妈的情绪的时候,又会责怪自己。于是这种冲突表现为情绪不稳,不知道如何表达。

我告诉她:她妈妈犯了一个很多家长犯的错误。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给孩子的”内疚“教育,”道德绑架“,拿自己的痛苦来绑架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生活的责任人,但是很多家长常常把自己无力实现的事情和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她们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你有理由不接受这种观念。另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妈妈的观念不一致的时候可以和妈妈探讨,不代表不孝顺妈妈这个人。“人和人的具体一个行为、一个想法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你想买一件衣服,但是样式和妈妈喜欢的样式不一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这些说明在选这件衣服这件事情上和妈妈意见不一致,但是不代表你背叛妈妈,辜负妈妈。”

妈妈的婚姻幸福与否,是她自己的选择,你不是妈妈不幸福的责任人。你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便好,另外,我想任何一个妈妈都会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你先让自己幸福快乐起来,可能比内疚、自责要好很多。

前期和小雨妈妈交流,她一直说小雨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这些话的时候妈妈也在自责,检讨自己是否太严厉。是否太严厉只有小雨有资格评判。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对于父母严厉的教育、宽松的教育,也可以说对于“赞美教育”和“棍棒教育”感受不一样,有的适合“严厉和棍棒”,有的适合“赞美和宽松”,孩子没有说明书,教育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唯一可以提醒的是: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自由和安全,就是好的教育。

小雨是个好孩子,但是牺牲了自我,不快乐。小雨要做的是:可以学会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妈妈。

小雨听话的背后是害怕被抛弃,因为爸爸在她心里不可靠,只能靠妈妈;她做到听话的方式是压抑自己。这种压抑的结果是现在这样:自我评价低、自罪、自残、自弃,假如不来求助,发展下去可能自杀。

其实每个自杀的背后都有一段自我抗争的痛苦时期。

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吧。

(内容为多个案例的整合,请勿对号入座,沙盘已经征得本人同意。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小雨的“抑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