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音樂 | 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影視配樂和作曲是兩個不同的系存在於音樂學院中的。當然了,我沒有刻意要指出兩者有何高下之分,不過要指出的是,當代許多優秀的作曲家也是通過影視配樂作品揚名立萬的,像葉小綱的《玉觀音》、譚盾的《臥虎藏龍》和三寶的《我的父親母親》等等。

要說電影配樂在電影中的地位,那真是挺低賤的,導演一般是在最後才會找作曲家配樂,所以作為幾乎是最後工序的配樂,往往要求作曲家要有效率,譚盾那時候也沒被李安催得少,據說配樂這部分是超期完成的。當然了,也不是每位導演對配樂要求都很高,在行內,有這樣一個說法:“假如一部電影配調為靜音時仍然引人入勝,那麼這部作品的確水平很高。”這樣講其實無可厚非,但也從側面體現了配樂的作用。

最近有朋友問我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在大多數的電影裡,管絃樂+急促鼓點+人聲合唱=大片即視感?稍微留心的樂迷們肯定也會發現這一點,的確是這樣的,當代的影視配樂很多時候是有套路存在的。1909年美國愛迪生專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便為電影的劇情選擇對應的音樂樂段,貼上〈快樂〉、〈哀傷〉、〈氣憤〉等的標籤,以便在劇情出現時能立即運用。當你聽到一些拼貼作品時,千萬不要覺得驚奇。因為就連漢斯·季默也是這麼做的,也更別提電子合成器的運用了。

音樂 | 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普羅科菲耶夫也寫過電影配樂,不過人家可沒這麼多高科技的東西可以搗鼓,但20世紀末的電影音樂都有著他的影子,那麼讀者讀到此處必定要罵我了:說了這麼多,那現在電影原聲還有啥可聽的?電影配樂雖然最終是為電影服務的,但還是有聽頭的,你說哪部經典的影片沒有優秀的配樂?曾經有教師上曲式課,完全用的是電影配樂的例子,像《功夫熊貓》《芝加哥》這些標準的好萊塢作品配樂,其實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完全可以當做曲式範本,傳統技法在這些作品中仍然有生命力。有些人對久石讓的作品嗤之以鼻,但他肯定有著深厚的技術功底,這些都從他的作品裡反映出來。於是乎,好的電影配樂大師每次都完成得很出色,在烘托電影成為經典的同時,又讓大家記住他做的音樂。往往是我們在電影結束後到處找OST的階段才驚然發現居然又是他。我遇到的情況往往卻是,有人問我這一段寫得很不錯啊,電影配樂是誰寫的,我一聽,發現是電影配樂製作的人選取的某些著名古典音樂片段,看來能讓觀眾記住的原創影視配樂實在是太少了。最近的一部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題曲《Young and Beautiful》,儘管它只是一首由Lana Del Rey的復古流行曲。

所以,我還是列出幾張比較有意思的電影原聲專輯吧。

音樂 | 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斯皮爾伯格+約翰·威廉姆斯已經是一個固定組合了,當年也是斯皮爾伯格把約翰推薦給盧卡斯的,也成就了《星球大戰》這一傳奇。約翰·威廉姆斯是一個勇於顛覆自己的作曲家,像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他勇於借鑑現代音樂作曲技法,還有其他不同類型電影中千變萬化的曲風使他一直保持著如今的地位,他自己認為:“電影配樂家最常犯的錯誤之一是,自以為自己創作的音樂會讓觀眾全神貫注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事實上,電影中的音效、對白,都是音樂在引人注意時的勁敵,也因為如此,若能從電影中取得一段音樂且具備完整的獨立性的話,那真的是微乎其微的奇蹟。”

《貓鼠遊戲》這張原聲雖說似乎沒啥名頭,但卻是我印象很深的一張,整首專輯由薩克斯貫穿主題,不羈的意味濃厚,爵士曲風跟電影情節的時代背景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不單如此,約翰還選取了很經典的幾首爵士歌曲,而且這些經典用於電影情節中實在是相得益彰,當男主角和穿著藍色制服的金髮空姐們離開邁阿密機場時,剛好響起的是《Come Fly With Me》,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獨運!

音樂 | 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這哥們等級和功力與約翰旗鼓相當,但是混了這麼多年,拿奧斯卡的次數卻遠不及約翰。有人說因為他是羅馬人的緣故(這和留聲機大獎採取地方保護主義一樣啊),雖然曾五次獲得奧斯卡電影配樂獎提名,但一次都沒拿過獎,2007年終於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由他作曲的每一部電影,其音樂氛圍必然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他的旋律是讓人過耳不忘的,莫里康內覺得,音樂的價值取決於創作者自己的天分有多高,還取決於他的能力和是否夠誠懇。其實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傑出的作曲家,有許多人是在“命題作文”的情況下寫出流傳後世之作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給芭蕾舞寫音樂,這跟今天很多作曲家需要按照電影的脈絡寫曲子差不多。

我之所以推薦這張專輯,不單是因為作曲家為自己跨越半世紀的電影音樂創作重新編排全新的管絃樂編曲,而且還有馬友友的坐鎮,莫里康內說:“馬友友是個很棒的音樂家,無論是在錄音室裡,還是那次在羅馬,他演出過一場令人過耳不忘的音樂會,馬友友的臉上永遠帶著微笑和開朗的神情。就算我有時候處理音樂作品的方式不是他所習慣的,他也總是會依照我的方式,帶來極具才華和光彩的演奏。”而且,這張專輯的音效也是其他電影原聲所不能比擬的。

音樂 | 電影與電影OST——嘆一曲,聲影隨行

都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作曲方面,斯特拉文斯基是這樣說的:“好的作曲家偷,壞的作曲家借。”那麼這張專輯可以說是電影原聲中“偷”得最妙的一張。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肯定知道,這是一部向默片致敬的作品,所以完全沒對白,而且是黑白的,所以影片成功與否一半要靠音樂,作曲家伯斯以引人入勝的音樂作為回應,配樂的旋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卓別林、馬克斯·斯坦納、弗朗茲·沃克斯曼、伯納·赫曼等大師的電影配樂與情節。導演與作曲家都很重視20世紀20年代電影音樂為情節營造氛圍的感覺,也借鑑了19世紀浪漫主義交響樂的性格——普羅科菲耶夫、德彪西、拉威爾,完全不是我們以往聽到的好萊塢大片配樂的路子。我推薦的這三張幾乎都是很傳統的電影原聲專輯,這張更是如此,大家可以把它當作音響測試碟,因為這是由弗蘭德斯愛樂樂團在布魯塞爾錄製的,不單有交響樂團,還有爵士樂團參與。

我想看過這部片子的人肯定會去找這張專輯聽一聽,而聽完這張專輯的樂迷肯定也會去找這部影片看看,因為聽了音樂,也相當於看了大半部影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