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峴山 一座文化之山 詩之山

西峴山 一座文化之山 詩之山

登瑞安城西的西山。西山,古稱西峴山。嘉慶《瑞安縣誌》載:“西峴山,在縣治西,城跨其上。山外瞰飛雲江,內衛縣治,前昂後伏,為邑白虎山。梁馬湘居此,常有紫霞覆其上,又名紫霞山。山之西有石壁,題紫霞山三字。南有煉丹臺,上有觀潮、鰲山二閣,詳見古蹟。”

我這一次去西山,就是去尋訪觀潮閣、悟真寺、煉丹臺等遺址的。為編輯《瑞安歷代山水詩選》,我讀了一遍乾隆與嘉慶《瑞安縣誌》,翻到很多關於西山的史料。據縣誌記載,悟真寺為梁真人馬湘所建。馬湘在歷史上是個大名鼎鼎的道士,史書載其外貌有八個字:“貌醜、齄鼻、禿鬢、大口。”齄鼻,就是酒糟鼻;禿鬢,即兩鬢無發;大口,以《全唐詩》裡記載最為具體“飲酒石餘,醉臥即以拳入口”,由此可見他有一張大嘴。馬湘一生好遊歷、題詩。在西山修道多年,當然也留了詩:“昔日曾隨魏伯陽,無端醉臥紫金床,東君謂我多情賴,罰向人間作酒狂。”這詩寫得狂妄,但他似乎就有這個實力。據說詩還被刻在煉丹臺邊的石壁上,可惜已被時光所毀。

馬湘除了煉丹,還鑿井。乾隆《瑞安縣誌》雲:“(西山)二十八井,環山而布,上應列宿。世傳(為)馬真人所鑿,以壓鬱攸之患,多掩以石。”這些井,既方便了百姓生活,又改善了西山風水。千年後的洪守彝遊了西山之後,作了一首《煉丹臺》:“誰知城市有仙山,野鶴孤雲去不還。浮世幾經塵劫換,清風未許俗流攀。當年爐井荒煙裡,此日碑銘落照間。惆悵丹成人已徃,紫霞猶自護松關。”二十八口井,到嘉慶時已只有四口,這是很令人惋惜的。清代的蔡英也把西山認作了仙山,他有一首《紫霞山樑真人丹臺》:“紅塵咫尺即仙山,霞影分明指顧間。煉灶夕陽丹氣暖,石床秋雨蘚痕斑。清能沁骨井泉洌,香解延年藥草間。惟愛舊時松頂月,夜深曾照鶴飛還。”詩末二句,神遊天外,如真似幻,詩意幽寂。這都是馬湘的影響力使然。

乾隆歲貢方飛鴻,有一首《隸刻紫霞山於壁》詩:“峭壁嶙峋不可攀,摩挲石刻蘚苔斑。紫霞覆處仙蹤渺,古篆長留絕巘間。”民間傳說,板嶂巖上的“紫霞山”三字也為馬湘所書,可惜已被埋在了路基之下,僅剩一個“紫”字了。如果能掘開路基,也許就能重現玄機了,不知算不算萬幸。關於西山的上百首詩,大多關乎馬湘,可見古人對馬真人這位西山的早期開發者是相當推崇的。在西山修道數年後,馬湘欲繼續雲遊,於是捐精舍為寺,取名棲霞寺,這就是後來的悟真寺。“一入城南寺,逢僧意自閒。桃花鄰舍屋,春水近江山。日色樓臺外,鐘聲市井間。馬湘仙蹟在,丹室倩雲關。”(胡襲《悟真寺》)。悟真寺的位置,就在現在的瑞安劇院一帶。嘉慶《瑞安縣誌》卷十:“悟真寺……舊有子院二:淨土院,今改建顯佑廟;南山律院,今改建四賢祠。”如今,顯佑廟已被改建成玉海二小,好在四賢祠依舊在。

西山環境清幽,歷史上曾建了很多別墅。比較知名的有觀海山房,乾隆歲貢周尚洛就寫有《觀海山房十詠》:“南浦乍聞何處號,秋山破夢掠飛濤。松窗疏影銀河動,聲在樹間月正高。”此為十詠裡的《松濤起瀾》。可見昔年西山,樓閣林立,精舍掩映在松濤之下。可惜,觀海山房不知為何人所建,也不知在何位置,歷史沒有記載下來。

“絕壁何年鐫紫霞,蘚封苔蝕篆涎蝸。山靈似愛遊人至,灼灼夭桃故放花。”這是康熙乙酉年(1705)舉人、鄞縣教諭林上梓的《紫霞峰》,紫霞峰也就是紫霞山。項傅梅,字叔和,號茗垞,為邑增生,他寫有一首《九日同曹秋槎西峴山訪菊遇雨》詩:“峴山木葉露初收,九日同君策杖遊。手摺綠橙嫌耐冷,頭傾白帽笑添羞。羨魚網結苔邊石,延鷺雲移樹杪舟。擬向籬東問消息,潘郎愁煞滿城秋。”詩中敘述了與友人的遊山經歷。同遊的曹秋槎,即曹應樞,他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舉人,曾於曹村等地開館授課,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門徒眾多,孫衣言、孫鏘鳴皆為其門生。可見,西山上,不僅有別墅,還種植了不少觀賞花木,是邑人踏青賞景的好去處。

西山比較知名的還有觀海亭。朱鴻瞻,字表民,號默齋,他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宣平縣的訓導,曾參與修撰《瑞安縣誌》。他寫了一首《觀海亭》:“城上高亭俯海東,更依盤嶂出層穹。波光盪漾瀟湘小,濤氣蒸吞閩粵空。雲鎖征帆迷岸柳,秋生浦口醉江楓。太平盛事猶堪憶,萬井桑麻一望同。”觀海亭位於西峴山的城牆上,是一個俯看飛雲江的絕佳觀景點,因城牆被拆毀,亭當然也毀了。說到觀海亭,這裡說一點題外話,隆山上也有一座觀海亭,即海觀亭,在隆山塔旁。乾隆《瑞安縣誌》載:“(海觀亭)在隆山塔後,郡守郝守正建,舊名海觀。縣令劉畿重葺之,改名大觀。嗣復圮,康熙乙丑楊府神顯異,並塔重建。”因亭名相近,被很多人混淆了。

鰲山閣,位於四賢亭北側。宋宣和元年的溫州郡守蘇起、宋靖康元知應道軍兼兩浙東路兵馬都監唐懌,都曾登臨觀賞過:“僻寺依城郭,高居絕市囂。溪流漾清淺,山翠鬱岧嶢。寓目消閒日,開懷納遠飈。歸來灰塵雜,掩我發孤謠。”這是唐懌的《鰲山閣》一詩。在嘉慶《大清一統志》裡,載有鰲山閣的條目:“鰲山閣,在瑞安縣西,西峴山上,宋建。郡守蘇起詩云:‘賴有此軒相映帶,盡收佳景在人寰。’”可見鰲山閣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可惜它被毀已百年矣,所以流傳下來的詩也就十多首。

西山海拔46米,它最佳的觀景點,其實是觀潮閣。觀潮閣的位置,在南面的無名亭一帶。據說登臨其上,極目遠眺,可及海門,百姓謂為當時瑞安城內的主要景觀。南宋狀元王十朋,到曹村拜訪曹夢良,曾慕名來此登臨:“高臨無地屹山腰,今古知觀幾度潮。水鑑掛空波正滿,鯨魚入穴浪還消。雷初出地神龍怒,銀忽成山海若驕。聖世風濤合平靜,不應氾濫似前朝。”(《觀潮閣》)。在詩中,這是一幅多麼壯美的畫面。平陽才子宋之才,被世人稱為宋代的傑出外交家。紹興十四年(1144)曾奉旨出使金國。金主問:“宋大國乎,小國乎。”宋之才答曰:“非大國,亦非小國,乃中國也。”金主歎服。歸國後,宋高宗撫其背曰:“真我宋之才也!”他晚年寓居集雲山南麓,寫了一首《觀潮閣》:“風煙未息倩詩催,小立欄杆亦快哉。江面貼天晴更好,濤頭拍案去仍回。晚山過雨亂鬟擁,細舶點空浮雁來。坐待月明寒練淨,片槎直欲到蓬萊。”通篇詩意空靈,奇思妙想,如雲飄渺。總覽“觀潮閣”的詩文竟達數十首,歷代登臨的文人基本都為觀潮閣留下了一首詩,永嘉學派的陳傅良一人就寫了三首!當然,最受時人讚許的還是王奕的《觀潮閣》:“南岸客來過北岸,浙山盡處見閩山。清秋井邑棋枰裡,落日汀洲畫軸間。”王奕是碧山人,一生閉門著述,被時人尊稱為霞碧先生。該詩意境開闊,比喻精當,動靜結合,讀之歷歷如蒙太奇特寫鏡頭。

除了上述名人外,到西山遊歷的本邑詩人,不計其數。世居陶山桐田垟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探花孫希旦,一生常來此登臨,只因他的一位好友就居住此間:“返駕遵前路,維舟覓舊遊。白雲山寺逈,紅葉縣城秋。之子今何適,窻禽鳴自幽。長吟一悵望,渺渺暮江流。”詩題為《歸自武林至縣郭停舟候潮登峴山訪周世侯不遇》。詩人自杭州歸來,停舟候潮,儘管秋風冷冽,禽鳥嘶鳴,暮日無多,但還是迫不及待地來訪友人,不想沒有遇到,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悵惘的事。我查了一下孫希旦的詩集,竟然發現孫探花給這位周世侯寫了5首詩,其中有一首題為《夢周世侯》,這是怎樣的一種友誼?考查:周世侯,原名周夢齡,號戢園。世侯是他的字,曾任乾隆間東莞縣令,周世侯現存詩九首,其中有二首《寒夜》,其二曰:“冬夜沉沉百感生,長宵輾轉夢難成。寒坐枕簟西風急,不聽鄰雞報五更。”不知讓他輾轉反側的人是不是他的好友孫希旦。

西山,作了兩位詩人友誼的象徵,這其實是很有趣的。

這座名聞浙南的文化名山,詩之山,如果能把一些古蹟重建,不日,也許就能重現它昔年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