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认知很重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很多人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恐怕在职场这个“大江湖”里翻船。

作为孩子,活得也并没有那么轻松,他们要面对自己的“小江湖”。

近两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最让家长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人欺负。

建立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认知很重要

为什么孩子会成为“受气包”或“小霸王”

那校园里发生纠纷,主要是两种孩子,一类是特别自卑的,另一类是由于个性缺陷不招人待见的。

先说第一类。

自卑感强的孩子,内在力量羸弱,无力反抗,于是成为最好欺负的对象,这很好理解。而这种自卑和无力,毫无疑问,来源于家庭,主要来源于父母——不是来源于父母的身份地位,也不是来源于对孩子关心不关心,而是来源于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没错,是“相处方式”——无论父母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官富贾,对孩子而言,他们的身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和跟孩子如何相处。处对了,孩子就阳光自信,而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是绝不可能遇到霸凌的。处不对了,就会造成孩子自卑,就容易被霸凌。

第二类是由于个性缺陷不招人待见的。

这类孩子身上有许多不能被同龄孩子容忍的缺点,比如不吃一点点亏,爱占小便宜,好炫耀,脾气暴躁等,这类孩子外在表现可能跋扈,骨子里十分自卑,因为他们的心从来不能落地,父母没有教会他们脚踏实地,所以他其实是外强中干的弱者。

儿童自有他们一套关系协调原则,如果哪个孩子让他们不舒服,他们会下意识地疏远或敌视这个孩子。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圈子里正好有个具有小霸王潜质的人,他就会带领大家一起欺负这个孩子。而儿童又容易随大流,不思考,他们在感觉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怀着起哄心理一起去欺负一个处于劣势的人。

建立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认知很重要

霸凌关系宛如一种协议

小霸王绝不是逮着谁欺负谁,他一定是有选择的。如果周围没有可以随意控制的目标,目标如果不给他“安全感”,他最多只是个“熊孩子”,不会是施害者。只有合适的目标出现在视野中,内在的恶才能落地、变现。

而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受气包,对正常的关系已形成天然般的不习惯和抗拒,平等和尊重于他是陌生的,他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和自我无价值感,使他很容易掉入受害者的角色,这个角色让他感觉熟悉,从而形成某种心理“舒适区”。

这种心理,很像是一双小脚丫自幼被缠裹得变形,那么一双符合其扭曲脚型的、奇怪的鞋子对于当事人来说比正常的鞋子要更舒适,尽管他可能痛恨自己的脚型,也知道那奇怪的鞋子很丑陋,但一双普通的鞋子和一双符合他脚型的鞋子摆在面前时,他出于对舒适的本能需求,会选择后者。

所以,这两类人相遇时,都能从对方身上“嗅”到某种自己需要的味道,找到了熟悉感,从而产生致命的吸引力,尽管他们的关系常常是以互害模式呈现。他们纠缠不休的本质是“能量互补”和“物以类聚”。

建立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认知很重要

家庭教育应该给足孩子健全的人格

儿童的第一个正义感是自爱,第一种学习方式是模仿。在家庭生活中没挨过打的孩子不会打人,没被欺负过的孩子不会欺负别人,没被压抑过的孩子不会去控制别人,没经历过苛刻对待的孩子不会去勒索别人——一个孩子之所以成为小霸王,因为缺爱,他的精神一直在丛林法则中挣扎,他生存的世界让他没有安全感。

表面上看,小霸王和受气包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但背后成因却是同一种。首先他们都没有从家庭中获得自信,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没有获得正常的价值观。他们被扭曲了,然后把这种不自信和扭曲带到同伴交往中。

并且他们经常会在这两种角色中变换,在某些境况下是小霸王,某些境况下是受气包,今天是施害者,明天是受害者。表面上的天敌,内部却有共同的特质,本质上他们是一类人——都是从小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对正常人际关系(平等、尊重)的认知,更没有获得自信和安全感。

世上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霸凌的哪个角色,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一张纸最终进了垃圾筐还是被裱到了镜框里,不是纸自己决定的,是画它的人决定的。

但是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建立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认知很重要

首先安抚孩子情绪

当孩子哭诉时,家长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的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害怕,这很正常。”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尤其是由老一辈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鼓励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触。

性格懦弱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

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学校的老师联系,请求老师让自己孩子能在班上当个“小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以提高孩子交际、处世办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