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近日,章龄之和黄觉做客《天天向上》,展现宅家教育。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黄觉拒绝网课,就让孩子玩,他认为机会难得,希望和孩子好好宅家玩乐一番。

章龄之是一个鸡娃非常有动力的妈妈,她不希望这段时间孩子没有收获。她每天陪两个儿子上网课,再进行辅导,时间安排得慢满满的。还要每天备课,给孩子辅导英文,虽然很累但是她觉得值得。

章龄之希望孩子在家每天都是进步的,多少年后回过头来,孩子会感谢她的。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童年只有一次,我们在孩子童年的时候,用成年的方式填满所有时光。多少年回过头来,孩子会更加感慨失去童年吧。

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01童年是什么样子的

最近和朋友聊天,她感慨,这个超长寒假,孩子在家整天玩着,太像我们小时候了。我们的小时候,是让人怀念的天真以及无忧无虑。孩童时期的我们,就是在外面玩,玩泥巴,玩水,玩花花草草。

黄觉的爱人麦子一开始也想着重压教育,但是黄觉提醒她,想想我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希望孩子和你相似还是不同。最终,她认为,还是要把童年还给孩子。


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很辛苦,超前教育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小小的肩膀上,压着那么

多的课业。

三川玲老师说过:今天不是为明天做牺牲的,自然,童年也不是为成年准备的。

童年的样子是什么?

童年本来的样子,就是孩子脑海里幻想的花花世界,就是孩子心里惦记着的玩乐。身边的小朋友不理他了,是世间最苦恼的事。看到一本好笑的书,是最大的人生乐趣。

童年是给孩子探索,认识这个世界的。

我希望家长们不要太功利,只盯着孩子的课业学习,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我们可以多花点时间和孩子好好聊天,单纯地相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童年有更丰富多彩的样子,而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到了时候,他们必定会掌握该会的知识。什么阶段的孩子,就要有那个阶段的样子。

卢梭曾经说过:要爱护儿童,要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呢?……成人有成人的规则,而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本来的样子。

02学习到底是谁的事?

现在家长常常自觉地把辅导功课,孩子学习这件事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前几天,有个上海妈妈跳河了。是因为辅导功课让她很郁闷,她觉得孩子就是想让她离开,所以一气之下跳进了河里。幸好冬天羽绒服穿得厚,她飘在了河面上,最终被救了上来。

在家里的儿子如果知道了这件事,该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章龄之在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一直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该写哪里了?孩子的表情略微有点不耐烦。

当她问孩子,量一个屋子到底应该用什么的时候?孩子明显有点懵懵的,他可能只是还没有找到答案。而妈妈认为孩子本应该知道的事情,却没有立刻回答出来,就是孩子没有认真听课,没有把知识吸收进去。这时候,她就容易进入急躁的情绪中。


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在家辅导孩子,非常不利于亲子关系。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很难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态度以及学习接受程度。我们容易用大人的思维来认定孩子的行为,把他们的成长曲线当成是不认真,不用心,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笨。

我们要明确,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面对孩子学习时的态度,当我们觉得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想要提供帮助,要想想如果方式方法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到时候孩子适应起来会不会更困难。

家长什么时候才需要提供帮助呢?那就是孩子主动来问的时候。引导孩子去思索,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章龄之不忍心孩子宅家无收获,其实我们家长常常忽略这件事

03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首先,快乐是学习的原动力。

只有当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不断地汲取知识来充实自己。

我们在上下学的时候,问问孩子喜不喜欢学校,开心不开心。如果他说喜欢,说开心,那就是非常好的学习状态了。

比起每天追问孩子学习成绩,孩子是不是处于一个放松,自在的状态更重要。只有孩子真正地放松了,才会在学校更好地吸收知识。

其次,让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学习。

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家长不需要过多地介入。我们已经是成人思维了,对于有些事情,有了固化的看法,而孩子的世界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们寻求的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却是让我们惊喜的。

最后,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学习。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地去观察,去学习,去思考。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耐心陪伴,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让他自由探索。

我们是否常常希望孩子立马就听进去我们的话,迅速按照我们的意愿行动呢?

当我们面对孩子,希望所有的说教马上见效,所有的辅导立竿见影的时候,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耐心,让他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呢?

这大概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要思索的问题,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而我们家长,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不能做他们一生的掌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