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前几天,《天天向上》播放了疫情期间,两组明星家庭在家与孩子相处的故事。

其中,黄觉一家人比较注重素质教育,他们表示“一家人相依为命的相处体验很难得,没必要管学习,成绩不重要。”孩子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尽情玩,别学习;

而有两个儿子的章龄之则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业,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给孩子辅导作业,陪他们上网课。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一时间,两家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注重素质教育,不应该要求他们好好学习,连轴转地上网课;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虽然明星家庭和普通家庭的教育方式绝对会有所不同,但这段特殊时期,到底应该让孩子在家放养还是继续努力在线学习,却是每个家长都相当困扰的问题。


01·放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之前,田亮和叶一茜的女儿森碟因为一改《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调皮捣蛋,蜕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冲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发现,森碟小小年纪已经变得多才多艺,据不完全统计,森碟会的或者参与过的运动和爱好有游泳、篮球、轮滑、攀岩、标枪、跑步、滑板、冲浪、跳高、网球……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还会拉小提琴和弹钢琴。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平时,任森碟如何活泼好动,田亮夫妇都是“放养”状态,只要她开心就好。

他们给予女儿足够的空间,看着她笑,看着她闹。

关于教育,田亮还有个“自行车论”:教孩子就像教他骑自行车,太快放手容易摔倒,但要是不敢放手,孩子一辈子都学不会。所以,我会放手,让她走远。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森碟所就读的国际学校,秉承全英文、放养式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一学年学费高达16.8万元-21.92万元,令人咂舌。

无独有偶,2018年,杭州一对19岁的双胞胎,曾经数学考过17分,如今精通四国语言,分别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她们的成功被媒体描述成 “靠自己的性格“,以及她们父母的“放生式教育”、“不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保护孩子自尊心”等特色“家庭素质教育”。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对励志姐妹花的成长经历。

她们小学读的是“贵族学校”温州实验小学。

初中读的则是杭州一所名为“绿城育华学校”的“贵族中学”,并且还是专门给“有出国意向”的孩子提供定制教育的“睿励班”,学费一年近8万。

高中更上一层楼,是美国私立高中“白山中学”,不算其每年的生活费和其他繁杂费用,单单其学费,每年就逼近50万人民币。

所有都离不开一个事实——他们家真的很有钱。

然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产阶级人数不及全国的千分之一,连普通的中产都根本承担不起“如此放养式教育”的成本。

如果需要“放养”孩子,必须年入百万,不然还是让孩子乖乖的用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02·你所嫌弃的线上学习机会,是有些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

为了应对疫情,教育部出台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

钉钉APP 及时上线,“在线授课、在线提交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一应俱全。

然而,这些强大的功能被小学生们认为侵占休息时间、泄露个人隐私,于是纷纷疯狂地在各大app市场打出“1星”差评。

几乎在一夜之间,钉钉的评分就从4.9分掉到1.3分,害得钉钉程序员被迫跳出来求饶,“请学生们手下留情,5星好评一次付清。”

然而几乎同一时间,河南邓州初三的14岁女孩李某敏因为家中贫困,没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李某敏的父亲残疾,平日只能靠给人补鞋维系生计,母亲又患有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还要常年吃药。

女孩姐弟三人,姐姐上高一,弟弟上六年级,父亲东拼西凑买了一个智能手机。

但是一个手机,三个孩子无法同时兼顾。女孩落下作业,又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所以一时想不开,将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大量吞下,导致生命垂危。

看完这个新闻,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悲凉之感——

那么多孩子嫌弃的线上教学机会,竟然是有些农村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啊!

还记得那个冰花男孩的故事吗?

云南邵通的一名小学生,步行了近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时,头发已经完全被冰霜染白,网友称其为“冰花”男孩。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到外面看看?

他说:“我连镇上都没去过,没有走出过村里。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这是无数个偏远山村孩子的真实写照。

对于贫穷,他们没什么概念,他们只知道,只要考试考出去了,就可以不用每天去放牛、种地,可以穿上新衣服了。

寒门的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读书,一辈子都只能待在大山里面。


03·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北京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便曾如是说道: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英国BBC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真实地展示了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轨迹。

7岁,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孩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观察者》。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出了规划。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贫民窟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

他们只希望能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当他们长大之后,当年那几个富裕阶层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成为了著名律师。

而当年出身底层的几个孩子,有的成为了泥瓦工,有的则当了出租车司机,甚至还有在大学辍学后成为了流浪汉的。

然而,影片拍摄到后面,却出现了一个成功实现阶层逆袭的例子:Nick。

Nick来自小学只有一个教室的偏远贫困乡村,却热爱读书。

21岁时,他顺利考上了牛津学习物理,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当上教授,并娶了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成功晋级精英阶层。

因为读书,Nick克服了出身的局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虽然冲破阶级壁垒的概率很低,现实很残酷,但是我们却依然有去竞争的机会,依然有去拼一场的平台。

哪怕甚为微小,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甘肃国家级贫困县的95后清华女孩张薇,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不禁让人深思,人生因读书而逆风翻盘。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张薇来自甘肃省镇原县,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

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刚来清华时,由于基础薄弱,张薇与班上的同学拉开了距离。

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放弃,不许不努力。

就是凭着这股子拼命的狠劲,她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曾经在高中时退学的韩寒就发表过读书的看法,“退学是我的不对,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前,我们国家各种阶层壁垒还没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知乎上有个话题:如果你当年没上211或者985,你会错过些什么?

有个答主回道:最大的错过,就是失去了与高手产生交集的机会,错过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可能性。

没有交集,就没有以后。

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纵容孩子,只求尊重孩子“快乐玩耍”的意愿,而忽视了刻苦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看到的结果将不会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寒门根本不可能出贵子。”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