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清代家具日常小赏


清代家具从整体上而言有三大特点,即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饰,刀工细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将雕件打磨的线条分明,光润似玉。

大家来看这一套硬木的茶几、太师椅和八仙桌。这组家具雕饰以镂空雕刻为主,突出了空灵剔透的效果,尤其是这对太师椅的椅背,以整块硬木镂雕而成,上面雕有如意、蝙蝠和寿桃三种图案,在清代“讨口彩”的现象很多,蝙蝠的“蝠”同幸福的“福”谐音,所以,人们通过在器物上镌刻蝙蝠来象征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么,这三种图案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事事如意,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社会繁荣、家庭美满的心愿。

同博与你“宅”一起|清代家具日常小赏

这个展柜里陈列的是清代运用点翠工艺制成的首饰。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展柜中的器物或多或少都有极为艳丽的蓝色,这种蓝色并不是用颜料涂抹上去的,而是用蓝耳翠鸟背部或翅膀的羽毛粘在金属上的,这样的工艺称之为点翠。点翠技法是首饰制作花丝镶嵌工艺中的一个辅助品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其具体工序极为复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性物,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珠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高贵。清代早、中期点翠饰品的滥觞仍旧是在贵族豪门之间。清末及民初之时,点翠迅速在民间流行开来。辛亥革命之后,西洋风格装扮席卷上海滩,传统的点翠装饰不再受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又加上经过短短几十年的滥捕,翠鸟数量急剧下降,翠蓝色、雪青色的上品翠鸟羽毛也经久难觅,几乎绝世。中国最后一家传统点翠工坊也于1933年闭门停业,而在1990年后,蓝耳翠鸟已经被正式评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明令禁止捕猎与贩卖。因此,现在会这门手艺的工匠几乎绝迹。

同博与你“宅”一起|清代家具日常小赏

这个展柜里面陈列着明清时期官员们帽顶上顶戴花翎里的物件“翎管”,翎管与翎子、顶珠皆为清朝官员身份的象征。例如翎子,为孔雀毛,分一眼、二眼、三眼,其中三眼最高贵;顶珠:一品配珊瑚,二品配起花珊瑚,三品配蓝宝石,四品配青金石,五品配水晶,六品配砗磲,七品配素金顶,八品用阴纹镂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同博与你“宅”一起|清代家具日常小赏


文字、配音: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