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作者:柏雲飛、顧世丹、沈傑、畢曉琳、羊婷婷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村在花中(柏雲飛 攝)

彝族的花鼓,傣族的歌舞,回族的節日,哈尼族的稻作......流連於如詩如畫的峨山大地,人們隨處可見各民族群眾融洽相處,同飲一江水、同綠一座山、同耕一塊田,許多家庭成員甚至來自幾個不同的民族,成為民族團結最生動、最具體的寫照。

中華民族一家親,共繪和諧新畫卷

“中華民族一家親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心實意為當地各族群眾著想,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大白邑社區黨總支書記馬衛真說。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歡慶春節的彝族群眾(柏雲飛 攝)

大白邑作為玉溪市5個農村僑鄉之一,是一個回族聚居的社區,其間有彝、漢、哈尼和蒙古族雜居。多年來,社區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貫穿到各項工作中,除了通過產業帶動、項目幫扶、無償捐贈等形式對周邊村民實施真情幫扶外,還積極圍繞人居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改進、社區矛盾調解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妥善處理與周邊民族村寨的關係。

作為社區一把手,馬衛真踏踏實實、盡心盡責,憑著自己勤勞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敬業精神,為社區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擴寬社區內街道,消除火災時消防車無法進入等安全隱患,他率先垂範,從自家房屋開始動手拆除,並耐心細緻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拆除房屋近20間,拆除面積達1800平方米,擴建道路長近1000米,使原來不足1米的社區主街道擴建改造為3米。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馬衛真在向村民宣講法制精神(畢曉琳 攝)

在任清真寺管委會主任及社區黨總支書記的短短几年間,馬衛真先後捐資50餘萬元幫扶周邊困難群眾。自2004年創辦自己的公司後,招收社區及周邊60多名待業青年和困難群眾,成為一個回、彝、漢、哈尼多個民族職工組成的公司大家庭。10多年來,馬衛真把各族職工當兄弟姐妹一樣對待,真情實意地把大家團結在一個大家庭裡,互相團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親如一家人。

以前,回族因飲食、宗教、文化的差異,幾乎不和本民族以外的人通婚,女性只能待在家裡操持家務。近年來,各民族和諧共處,回族開始和其他民族通婚、連姻。社區居民馬月進家就是其中之一,兄弟倆先後迎娶了彝族、漢族的姑娘,3個不同民族構建了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無獨有偶,走進雙江街道擺依寨,呈現在眼前的是平坦、乾淨的水泥路,一輛輛私家車整齊停放在停車場,村民坐在門前閒話家常,勾勒出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擺依寨是一個典型的彝族山寨,近年來,村子逐漸開始與外族通婚,哈尼族、傣族、漢族、白族等逐漸嫁進來,與本地彝族相處和諧。刀存英是墨江縣嫁過來的傣族姑娘,嫁過來10多年,與鄰里相處很融洽,從沒發生過爭吵,不僅學會了彝話,還擔任了村委會的婦女主任。每天晚飯後,她都會和大家聚在一起繡花、跳舞、拉家常,相處融洽。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昆磨高速公路峨山收費站疫情防控服務點(沈傑 攝)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峨山人民更是把團結互助體現得淋漓盡致。大家有的積極投身抗疫一線,有的默默地為一線的戰士做好後勤工作,更多的人則為抗疫戰爭捐款捐物。截至2020年3月11日16時,全縣數十家企業及廣大幹部群眾共現場捐款2252768.9元、網絡捐款18583.00元、捐贈價值560979.00元的物資用於抗疫工作。峨山縣紅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化念鎮、甸中鎮、富良棚鄉的菜農向武漢捐贈蔬菜數十噸。

試問峨山好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移民新居(楊剛 攝)

“前兩天番茄賣9塊錢一公斤,可惜我們家沒趕上好價錢,”化念鎮平樂移民安置點的易安鳳說,“這邊的地好種,種什麼收成都好。”

易安鳳今年68歲,是溪洛渡水電站雲南庫區外遷移民,從昭通市永善縣大興鎮搬到峨山縣化念鎮已經有7年了。“老家嘛,都在水裡嘍,”雖然對原住地有深深的感情,但為了支持國家建設,易安鳳還是毅然舉家搬遷到化念鎮平樂移民安置點,“這邊的人好相處,脾氣好!”易安鳳說,她們家和好幾戶化念本地人都有來往,經常相互送東西。易安鳳的孫女大學畢業後,回到峨山縣隔壁的新平縣當醫生,嫁給了一名彝族警察。講起孫女和孫女婿談戀愛時的故事,易安鳳有說不完的話:“彝族人性格好,為人憨厚老實,對我孫女也特別好!”短短7年,易安鳳家不僅融入到本地人當中,而且和彝族人做了親家,有了血緣關係。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移民種出的西紅柿(楊剛 攝)

峨山縣化念鎮設有念江、念溪、平樂、清源4個移民安置點,共接收溪洛渡水電站外遷移民664戶2997人,佔化念鎮總人口數的近1/3,涉及昭通永善、昭陽、巧家3縣(區)8個鄉鎮16個村64個村民小組。為使移民搬得來、融得入、能致富,峨山縣委、縣政府積極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化念鎮移民安置區,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特色農業產業等方面的培訓,積極引導移民適應化唸的資源和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熱區蔬菜產業和特色種植、養殖業,並通過項目安排、財政補助、產權劃撥等方式,支持移民發展。峨山縣還組織當地居民和移民開展各種共建活動,增進當地村民與移民群眾的友誼,加快當地村民與移民群眾的融合,實現當地村民與移民群眾共同致富。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化念鎮鳳凰社區平樂二組移民吳安勇種植的枇杷 (楊剛 攝)

2019年10月18日,由100餘戶枇杷種植戶組成的化念鎮念江社區枇杷種植協會成立,一個以溪洛渡庫區移民為主、帶動化念當地人共同致富的種植產業初具規模,移民不僅融入到當地,而且已經開始反過來帶動當地人共同致富。

互諒互幫互鑑互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峨山樣本

| 化念鎮念江社區念江居民小組的移民崔龍華養殖觀賞魚,觀賞魚養殖已是化念鎮的特色產業之一 (楊剛 攝)

近年來,峨山縣持續抓好“法治峨山”“平安峨山”建設,強勢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完善基層綜合治理體系,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活動,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努力做好食品藥品、道路交通、消防、網絡安全各項工作,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綜合滿意率排名全市前列。

回首自治縣成立以來的69年,峨山縣民族團結工作碩果累累。1988年峨山縣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2019年中共峨山縣委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全縣連續20餘年沒有發生因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多年在全市民族宗教考核中名列前茅。全縣25個民族17萬彝鄉各族兒女親如一家,心手相牽,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共謀發展,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關係十分融洽,培育了一朵朵民族團結之花,結出了一顆顆民族和諧之果,處處呈現出民族團結大家庭的溫馨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