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被划走的縣

江蘇省曾經把自己的10個縣,在1年內劃入了上海市。其實在建國的初期,江蘇省還與其他周邊省份發生了區域劃分的問題。例如山東省,1949年,江蘇省最北部的7個縣,曾經被劃入了山東省。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江蘇省北部的7個縣,為何會被劃入山東省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江蘇省的地圖。

江蘇省被划走的縣


江蘇省有蘇北、蘇中和蘇南三個部分構成。從文化來說,蘇北地區接近於中原文化,甚至說話口音和風俗習慣也接近於中原。作者的一位朋友是徐州姑娘,由於屬於江蘇省,總被大家誤認為是江南水鄉妹子。蘇中地區接近於江淮文化,屬於南北文化的融合地區。蘇南地區則屬於江南文化,標準的吳音之地。從行政區劃來看,截止行省制度出現之前,蘇北和蘇南並不在一個管轄區。在兩漢時期,全國劃分成了13個州。蘇北地區隸屬於徐州,蘇南地區則隸屬於揚州。在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後,徐州等地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蘇南地區則隸屬於江浙行省。


江蘇省被划走的縣

但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明朝建立以後,雖然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於明朝在名義上有兩個首都,因此出現了南直隸和北直隸。南直隸包括今天的江蘇、上海和安徽,這是整個國家最富庶的地區。清朝入關以後,北京成為了首都,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隸也被改稱為江南省,可是這個省份的面積太大,清朝最高層很不放心。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江南省被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由於省會在南京,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對蘇北地區的管理存在很多困難。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清朝已經把江蘇省一分為二,出現了江蘇省和江淮省,但是這樣的情況僅僅持續了3個月。

江蘇省被划走的縣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隨著鐵路交通的逐步發展,徐州開始迅速崛起,成為了連接南北交通的重要城市。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鑑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日本軍隊的要求下,偽政權曾經組建了一個淮海省,管轄區就是蘇北地區。但時間也不是很長,而且這是一個傀儡政權。抗戰勝利以後,蘇北地區重新劃入了江蘇省。由於戰爭連續不斷,當時的政權根本沒有精力管理區劃的問題。一轉眼進入1949年,當時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江蘇的北部地區已經解放,但是江蘇南部則還處於戰爭之中。為了更好的管理江蘇北部,儘快進入恢復生產的工作,1949年,徐州地區等7個縣被劃入了山東省。

江蘇省被划走的縣


當時,劃入山東省的地區有:新海連市、贛榆縣、東海縣、邳縣、銅北縣、華山縣、沛縣和豐縣。這7個縣,分別劃入了藤縣專區和臨沂專區。由於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徐州和周邊郊區被單獨劃為徐州地區。這屬於戰爭時期的臨時性區域劃分,由於江蘇南部還不穩定,為了管理江蘇省。國家劃分了蘇北行署區和蘇南行署區。此外,南京被提升為直轄市。行署區的地位與省份一樣,都屬於省級行署區。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江蘇省,當時,安徽省被劃分成了皖北行署區和皖南行署區。至於四川省,則被劃分成了4個行署區。行署區也是戰爭時期的臨時區劃,起到了過渡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