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與“死神”拔河

中國青年報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汙染區,因感染風險極高被稱作“紅區”。這裡卻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十四科護士長李曉莉每天“戰鬥”的地方。

來自火箭軍某基地醫院的李曉莉,身材嬌小,短髮齊耳,說話如蹦豆,走路帶陣風,幹啥事就一個字:快。她說,這是在部隊一點點練出來的。

當兵31年,臨床護理幹了26年,李曉莉參加過國際維和,執行過抗震救災、泥石流搶險等重大任務。見過了太多的“生死一瞬間”,李曉莉清楚:“救人如作戰,勝負分秒間,多快出一秒,我們就多出一分救治勝算!”

投入戰“疫”1個多月,李曉莉經歷了一次次“生死時速”。一天上午,她查房時發現85歲的患者鄭大爺目光有些呆滯,生命體徵檢查卻基本平穩,李曉莉便叮囑當班護士“多留意”。

晚飯前後,鄭大爺突然併發症急性發作,血鉀減至常人一半,血氧飽和度急速下降到56%。李曉莉結合醫囑立即實施急救:靜脈補鉀、高流量呼吸、通知重症病房做好插管治療準備。

一連串緊張有序的救治操作,把鄭大爺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鄭大爺的兒子與他同在一個病房接受治療,親眼見證這驚險一幕,激動得不知說啥好,只是一個勁兒地給醫生護士鞠躬致謝。

李曉莉曾在外科、呼吸、傳染、發熱門診等多個科室幹過,經歷過數千次急救,總結出了一條條“護理寶典”:高齡患者防跌倒猝死、高血壓患者防昏迷、呼吸道疾病防氣管堵塞窒息。

“作為護士,不只是量體溫、測血壓、打針送藥那麼簡單,關鍵時候要有與‘死神’拔河的本領。”一天傍晚,李曉莉剛出“紅區”,護士趙巧梅便用對講機呼叫:“34床高奶奶意識不清,進入昏迷。”

穿上防護服再進已經來不及了,李曉莉腦子裡迅速閃出一組“數據”:這位老人年過八旬,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病症多半是血壓升高所致。“判斷脈搏、呼吸和瞳孔對光反應,抓緊測量血壓,打開移動工作站,我們視頻對接!”李曉莉沉著冷靜地指揮著這場“戰鬥”。

“脈搏呼吸都有,但收縮壓超過200了。”聽到這裡,李曉莉心裡有了些底,隨即視頻指揮緊急施救:吸氧、心電監護、口服降壓藥和速效救心丸……40多分鐘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脫離危險。李曉莉緊張得一身汗,走出醫院已是皓月當空,但她卻覺得格外輕鬆。

李曉莉的父親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在她離家當兵時送她一句話:“真的勇士,就應該一上戰場就興奮,這樣才能打勝仗!”這些年來,父親的叮囑她一直記在心裡。

此次馳援湖北抗疫一線,李曉莉雖然已經上報了退休,仍帶領科裡護士集體遞交請戰書。來到武漢,她擔任醫院感染十四科護士長,在全科護士中年紀最大,卻也是最拼的。主管護師喬惠霞與李曉莉一起共事13年,對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護服就像充滿了電,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新環境、新崗位、新任務,李曉莉從建章立制抓起,各種規章制度貼到牆上,標準要求一目瞭然。重點工作逐日提醒,頭緒再多不打亂仗,重症患者要列出“清單”,因症施策“專案護理”。前不久,光谷院區考核評比,感染十四科奪得護理質量、護理文書、規範管理等多項第一。

在感染十四科護士站,有個小小“督導欄”,裡面每天貼著不同的紙條,上面寫的是李曉莉查房後列出當天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次日逐條逐項“掛賬銷賬”。其中一張紙條上面寫著12條“提示”:首次入院評估有缺項、手消毒液開瓶日期未填、62床深靜脈置管需重點監護……李曉莉會逐一檢查過關,“別看問題小,弄不好都會‘針尖大的窟窿颳起斗大的風’。”

醫院配發新一代信息化辦公系統,不少人嫌麻煩不願使用。李曉莉加班加點學習“通關”,總結梳理出“操作流程”“使用要點”,輪流搞好幫帶培訓,“逼”著全科護士人人會操作,逐漸推開“無紙化”護理辦公。

醫生護士們最開心的時候要屬患者治癒出院了。光谷院區門口,又一批患者出院了。護士段夢秋推著患有帕金森綜合徵的胡阿姨走出大門,一直送上出租車。胡阿姨眼裡噙著淚花,一次又一次艱難地豎著大拇指。

10天前她剛入院時可不是這個樣子:本來生活不能自理就很鬧心,又染上新冠肺炎更是煩躁,餵飯、吃藥都是黑著臉直搖頭。

李曉莉看在眼裡,拉著小姐妹們支招:“患者來了連個陪護的親人都沒有,有點情緒也能理解,大家一定要耐住性子,把她們當親人一樣貼心服務。”

在感染十四科,護士進病房從不叫床號,而是叫爺爺奶奶或者叔叔阿姨,患者聽了喜笑顏開。護士移倩倩說,李曉莉的這個“特殊規定”已經堅持了10多年。

“別看一聲稱呼,真是很暖心。”科裡一名60歲左右的大媽說,“一下子感覺我們像是親人,心裡特別熱乎。”她年前從杭州到武漢探親,沒想到染上了新冠肺炎,剛入院時心情很差。李曉莉每次見她一口一個“大姐”,陪她聊聊家長裡短,還在防護服上畫上西湖風光緩解她的“思鄉之苦”。大媽身體恢復很快,有空還給其他病友寬心加油。

92歲的王奶奶是李曉莉重點護理的患者,她也要出院了。李曉莉惦記著臨別前和她說上幾句話。一進病房,發現王奶奶已經坐在床邊等她:“閨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看你一眼。”

“奶奶,您出院,我們比您還高興呢。”李曉莉將各種生活注意事項細緻叮囑了一遍,然後帶人推著輪椅把王奶奶送出了大門。告別老人家,李曉莉轉身回到病區,又開始了新的忙碌。


分享到:


相關文章: